《构筑理想课堂》学习随笔二
(2009-09-10 22:49:08)
标签:
杂谈 |
分类: 网师足迹 |
《构筑理想课堂》学习随笔二
新教育理想课堂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运用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进行教学,熟练运用“框架”这一工具,使课堂教学扎实有效。这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
我将之归纳为两个字:有效。
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
这一重境界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实现学生的个体学习,教师的注意力从自己的教转向了学生的学,关注学生。这里的知识是动词,被运用的,用已有知识发现新的知识。
课堂是一个提出问题、理解及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知识被探索被发现的过程。
师生共同围绕在“问题—知识”的周围,进行艰苦的探索。
教学过程中强调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是一种知性的学习。
可以归纳为:高效。
第三重境界: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第三重境界更强调学习过程中的“诗”,一种从存在意义的角度,来理解课堂,要求课堂。。
三重对话:人与知识(世界、文本)的对话;人与他者(教师、学生、其他读者)的对话;人与自己的对话(反思的、历史性的、生长性的)。
新教育的课堂是对话式课堂。教师与学生“心心相印”,教师和学生成为学习共同体,息息相关。
教师必须对知识这一伟大事物有充分的认识,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应该是学生最近发展区能够抵达的最上限,教师认识到知识的内在魅力,并参与知识的重现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他和学生形成一个共同体,成为了一群为人类、也为自己的存在追寻着真理的志同道合者。
第三重境界的课堂教学不仅实现了知识的复现,而且也实现了人的复活-------学生与教师生命的复活。教师的教育生命也是目的,而不仅仅只是手段。教师在课堂中展现生命魅力,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归纳为: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