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县是信阳市有名的县,因为这里曾是大别山根据地的首府,出过许世友等几十位有名的将军,号称将军县。
5日下午,来到新县,在宾馆安顿好,县里宣传部的同志便领着我们参观了“鄂豫晥苏区将帅馆”、“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和“烈士纪念馆”。
将帅馆依着山坡而建,馆前劈有平坦的广场,广场的尽头是一座乳白色大理石垒砌的棱角分明的建筑,建筑的正中开有三个金黄色的木门,门上方的大理石墙壁上镌刻着一行金黄色大字——“鄂豫晥苏区将帅馆”。
(2014年,新县鄂豫晥苏区将帅馆。)
拾阶而上,进入馆内,来到馆长室。年轻的馆长向我们介绍道:将帅馆是近年投资几百万重新修建的,是新县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的重点工程。将帅馆分序厅、元帅厅、大将厅、上将厅、中将厅、少将厅,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在鄂豫晥苏区工作和战斗过的349位开国将帅的生平事迹,馆内共有革命文物和图片资料5000多件,如今已成为是新县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听完馆长的介绍,徐步来到将帅馆的序厅。序厅很阔大,顶部为五角星状,预示着这里是将星璀璨,表明将帅们的赫赫战功将彪炳千秋。
序厅的正中是一副“将星璀璨”的壮丽画卷。“将星璀璨”由一排排铜铸群雕组成,群雕弯弯弧形,长30米,高10米,面积330平方米,其状波澜壮阔,蔚为壮观。群雕的主人翁都是在鄂豫晥苏区工作和战斗过的349位将帅,将帅们的雕塑全部按其标准像雕刻,其线条流畅、创意大气,是全国目前以将帅为题材的面积最大的铜质雕塑。群雕的第一排是刘伯承、徐向前两位元帅、徐海东、陈赓、王树声三位大将以及21位上将,后面是43位中将和280位少将。将帅们个个伟岸傲立,英姿挺拔,神态庄重,韬略在胸,栩栩如生。他们的身后是绵延起伏的大别山,两侧则是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
(2014年,新县将帅馆序厅里的“将帅璀璨”。)
(2014年,在新县将帅馆。)
我从没见过如此威武雄壮、气势恢宏的群雕,从未感到过如此强烈的震撼和感染。那一个个铜雕,仿佛一下子鲜活起来,在我眼前排着方阵,用他们独具的军事才能和智慧,生龙活虎地再次演绎了创建新中国的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活剧。我们后人,在先辈面前应该充满敬意与感激,是他们的英勇壮举和前仆后继,才创建了我们今天幸福安详的生活。站在众多将帅的铜像前,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我深深地弓腰弯躯,默默地献上了一份深深的敬意。
看完序厅,依次参观了元帅厅、大将厅、上将厅、中将厅和少将厅。各展厅内展示的是将帅们的生平和功绩,观旧照,看说明,听解说,此次来能够丰富这多知识,感受这多教育,还真的是受益匪浅呢。
(2014年,新县将帅馆展厅。)
(2014年,在新县将帅馆。)
参观完将帅馆,驱车来到“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旧址位于县城首府路,坐东向西,从前到后有五进大院,七栋旧式楼房,共61间房屋,占地面积1980平方米。
(2014年,新县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
站在旧址前,抬眼看去。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是一排青灰色的旧式平房,青瓦青墙,正中大门两侧突兀出两道高墙,高墙直破屋脊,状如燕尾。高墙里立着一道窄窄的高门,高门的框儿是厚厚的乳白色石条,底端座有两个圆圆的石鼓,高门的上方,悬挂着一块长长的白色匾额,匾额上书写着徐向前元帅的一行大字——“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旧址的两边栽有郁郁青松,大门的右边立着一块石碑。
1931年2月,红军攻克新集(新县)后,苏维埃党政机关先后迁到这里。5月,党中央在此设立鄂豫晥分局,这里便成了苏区政治、军事和文化的中心。1932年9月,红军第四次反围剿失利,鄂豫晥政府随红四方面军撤离。
(2010年,和单位同事在新县“鄂豫晥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
穿越大门,进入长廊,过一道木隔扇门,里边是一方形天井小院,长廊两边的房屋各自组成了4个方形天井小院,院内地坪石条铺砌,四周有廊檐围绕。整个院子布局规整,庭院对称,宏敞明亮,宁静幽深。
院落里原来住有苏区的党政机关和不少苏区干部,如今都一一标明和摆有文物和图片。新县如此苏区旧址还有不少,如“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鄂豫晥苏维埃政府税务总局旧址”等。
(新县“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
(新县“鄂豫晥苏维埃政府税务总局旧址”。)
看完了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再驱车来到烈士纪念馆。纪念馆建在一座小山上,新建的馆舍设施很先进,里面展览的是烈士们的英勇事迹。缓步瞻仰,看着烈士们一张张年轻的脸庞、坚定的神态和为信仰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很是感慨。在纪念馆的橱窗里,老于终于找到了根据地的一张老报纸,急急拍下照来。
出了烈士纪念馆,业已暮色浓重。灰蒙蒙的山川笼罩在浓浓的夜色中,那并不遥远的先烈英灵和他们不凡事迹久久在我眼前徘徊。我迈着沉甸甸的脚子,沿着先烈们曾经走过的山路,走下山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