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惠普公司创业史系列9/15:满足全球的需要

(2009-05-15 12:53:28)
标签:

纪律严谨

中国惠普公司

欧洲总部

德国

it

 

惠普公司创业史系列9/15:满足全球的需要

   相比GE这样的百年老店来说,惠普的六十多年的历史并不算是那么悠悠漫长,但是惠普全球化的步伐却从来没有停止,这使得惠普从一家年收入4000美元的公司,发展成为今天在全球拥有200,000名员工、分支机构遍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IT跨国巨舰。

   在公司创立之初,惠普公司的两位创始人就没有把目光局限在美国本土市场,两个人的想法很明确,就要把这个产品单一、规模相对不大的公司的发展成为一家国际企业。但是在那个年代对于一家以产品为轴的企业而言,要向全球的客户销售自己的产品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

   电子产品市场是一个全球市场。为什么要给它划定范围呢?公司创始人之一的Hewlett坚持认为惠普不仅应在海外销售,还应在海外建厂。只有在海外拥有了生产能力,惠普才能把产品成本降到最低,去满足全世界的需求。满足全球需要成为了惠普公司在那个年代的终极目标。

   1959年,在公司成立短短20周年之后,惠普就有足够实力开始了国际化的进程:在瑞士日内瓦设立欧洲总部,在西德的Boeblingen建立第一家国外产品制造厂;1963年,惠普的跨国之路延伸到了亚洲,在日本东京成立第一家合资企业:横河惠普公司(Yokogawa-Hewlett-Packard);1985年中国惠普公司成立,成为我国第一家中美合资的高科技公司。

   但是在惠普国际化的道路上也遭遇了很多难题,全球各地文化迥异,如何把各地的文化和公司的文化融合在一起?比如在德国,虽然德国惠普的环境和惠普美国总部的环境很相似,但是在纪律严谨、等级分明的德国,学会如何直呼老板名字对德国人来说是非常难以接受的。而在亚洲,全球化更是一种挑战,美国企业文化怎么才能与日本文化融合在一起呢?比如,惠普鼓励各级员工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与当时任何其它日本公司相比,都有很大的不同。

   但是惠普却找到了文化融合的最佳方式:全球化就是本土化,不管在哪个地区,都要形成一种和各地文化相容的惠普文化,“惠普之道”让每一个分支结构都觉得自己是全球最棒的企业的一部分。惠普公司在全球各个分公司努力推行本土化策略,不仅是人才上的本土化,而且是一种全方位的本土化--------本土研发、本土生产、本土营销、本土服务。如今的中国惠普看上去比中国企业还中国。

 

 

 

http://gostats.cn/bin/count/a_731600/t_5/i_1/counter.pn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