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表》2012年第二期 王雷
2011年瑞士钟表产品出口额约为193亿瑞士法郎,与上一年度相比增幅超过19.2%,是近20年来最大的涨幅。中国大陆市场的增幅更是达到48%,为瑞士表第三大市场。而排名第一的香港,乃至排名前列的美国、澳洲、阿联酋、欧洲的大量消费群也是富裕的中国游客。
中国消费者如今在大把花钱,如何买到货真价实的真东西呢。首先讨论一下钟表的真和假的问题。都是表,都能指示时间,很多仿的还都走的很准,表的真假是从知识产权上来说的。
真与假
小小的一块表涉及了众多的知识产权,最主要的就是三类:一、商标,通俗讲也就是牌子——劳力士、百达翡丽、欧米茄这些就是商标;二、专利,表是技术产品,要想获得市场认可就需要创新设计,过往的文章介绍了大量表款涉及的专利,而专利涉及两大类,一种是保护技术方案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另一类是保护创新美学设计的外观设计;三、原产地标识,我们都知道茅台酒好喝,俄罗斯黑鱼子酱、金华火腿好吃,这些带产地的叫法就是原产地标识,众多的表款都带有瑞士制造、格拉苏蒂制造、日内瓦标记等原产地标识。如果这些知识产权名不符实,就是假表。
周围所见的假表好像还真不少。淘宝上有卖的,街头有卖的,有的门户网站贴着带有费德勒照片的链接买1000多元的镶钻款116233。有句俗话,占便宜吃大亏。一手新货,真的劳力士116233大陆行货7-8万,香港、日本购买4万多,卖几百几千的明显就是假的。
购买全新表款还有一个注意事项就是保修问题。机械的东西出问题是正常的也是难免的,几年下来各大牌子出质量问题的都听说过。要不然也不设置保修期了。手表王国瑞士的高价手表,一旦出问题,修一次价格也是直追汽车王国德国产的BMW、BENZ的保养价格。没有保修可是麻烦大了,如果是从国外购买的手表,在国内保修时,其国际保证卡(书),也必须有销售上的蓝章印,这个销售商必须是正规的和被认可的,同时要填写上售表日期。笔者就曾经因为保卡的问题,在纳沙泰尔保养手表时遇到问题,对此深有体会。
所有的古董都是二手的,二手的手表也是好东西。特别是粘金带钻的表,一手购买实在太亏,二手就划算多了。有的比烧熔了化成金子的价格只高一点点,不是玩表分明成了储蓄了。但二手表水更是奇深无比,各种拼装、通过车底盖和劈表圈充新,换机心,胡乱修理后机心出现硬伤。
大多数的假表,真的是一眼假,制作拼凑的非常拙劣,要不就是胡乱拼凑一些元素,打上特定商标,笔者就见过打着Date
Just而表盘是迪通拿熊猫面的假劳力士。而这些假表明显低的离谱,一般消费者也方便识别。因为表款是高精度、高技术的产品,仿冒表要想作的好是非常难的,成本也太高。真正具有杀伤力的是一些处于灰色地带的东西,行话叫真须假牙,真壳假心、假壳真心,或者真假拼凑的,卖的价格也是按真品走。08年有个比较轰动的案子,北京的一位顾客在1995年花24万元在北辰购物中心购买的劳力士仅有机心是劳力士的,表带、表盘和宝石都系未经劳力士许可的仿制品,戴了12年后主张维权的。
所以购买二手手表,一定不能图便宜冲动入手。除非自己非常有把握,否则还是要找行家帮忙鉴定把关,拿出买古董鉴定真假的劲头。
合法仿制
最后说一说,国内表厂在其中如何有所作为。当年手表是三转一响的大件,国内手表厂可是经历过供销两旺的好日子。如今手表市场重现兴旺发达,中国表厂如何分一杯羹。有些东西,如大复杂款做的尽善尽美,品牌的影响力都不是一日之功。但是有一些捷径可走的,而这些捷径日本、韩国、德国都走过。那就是合法的仿制。
在国内表厂的交流中,提到国内手表厂应该了解把握钟表市场的舆情,就是什么表款热销,什么样的设计得到喜爱。比如宝玑的5177香港卖到断货,为什么热销,蓝钢宝玑指针、珐琅盘、钱币边缘表壳,凑在这里就是这么优雅,但这些都是古老的钟表元素,国内表厂完全可以出一个石英表,把这些原素复刻上。国内小作坊有很多作假沛纳海的,工艺有的已经很到位了,售价也不便宜,国内表厂难道就不能同样出这样款式的产业,复刻市场热销的产品?
看过就知道日本精工手表的产品设计,有多少和劳力士接近的。德国Sinn手表有多少是和瑞士IWC万国相似。不仅手表,韩国三星的Galexy手机和苹果的Iphone手机外观设计又是多么接近呢。
有一些仿制未必就是违法的侵权,因为设立知识产权制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垄断,核心目的是为了人类的智慧之火能够不断传递,对技术方案能够不断改进越做越好。所以仿制未必侵权,有的是可以放心大胆一丝不苟完全照着仿的,而有些却是高压线万万不能动。
具体说知识产权很多都是有期限的,比如保护机心创新设计和新功能的发明专利权保护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保护期限为10年,保护表款创新美学设计的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期限为10年。而很多表款如AP的皇家橡树、万国的葡萄牙人、劳力士的Datejust、欧米茄的星座热销几十年,这些产品即使有专利保护也过期了。对于过期或因为未缴费(如Daniels
George发明的同轴擒纵欧洲专利EP0018796,但随着时间变迁,从1998年开始在各国陆续不再交专利维持费,失去专利权)等种种原因失去权利的设计就是可以放心大胆一丝不苟完全照着仿机心设计和面盘、表壳设计,一点问题都没有。但知识产权中的商标权只要不断续展就一直有效,所以商标就好像高压线,胡乱打人家品牌,是最危险的侵权行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