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士出口各种材质手表比例及瑞士手表出口分布
进入2010年瑞士手表出口迅速恢复,并呈现强劲增长态势,全年出口增速甚至超过了增长较快的2007年。
据统计2010年瑞士手表产品出口总额为162亿瑞士法郎,比2009年增加了29亿瑞士法郎,增长率为22.1%,并且这种增长势头在进入2011年后还在持续。
瑞表出口概况
2010年瑞士手表厂商共出口手表2610万只,比2009年增加了440万只,增长了20.4%;在出口额方面,瑞士成表总体出口达到151亿瑞郎,比2009年增长了22.7%。
材质角度
长期以来每两块出口的瑞士表中就有一只是钢制手表,2010也不例外,采用钢材质制造的手表出口数量为1360万只,占到出口产品的一半,相比2009年增长了19.0%,其出口额达到61亿瑞士法郎,相比2009年增长了22.5%。
贵金属和合金手表的出口数量大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为670万只,增长了30.6%:以金表为主的贵金属手表出口额达到53亿瑞郎,比上一年度增长了17.6%;而出口增长率最高的是采用“金钢”两种材质混合制造的手表,增长率为50.7%,出口额达到25亿瑞郎。
除贵金属和钢制手表之外其他金属类别手表出口数量增长了8.5%,数额为440万只。
机械、石英角度
2010年瑞士出口的机械表占了钟表产品总出口量的18.9%,占出口总额的72.1%。机械表出口数量增长了32.1%;石英表出口数量则增长了19.7%。而机械表24.3%的出口额增长率比石英表19.0%的增长率也要快,这也表明了瑞士表一贯的出口趋势。
瑞表市场概况
2010年,亚洲无疑成为了瑞士手表最大的买家。52.6%的瑞士手表出口到亚洲,出口额达85亿瑞士法郎,相比2009年出口额创纪录地增长了34.6%。这里面有个有趣的现象,虽然2010年瑞士对亚洲的手表出口额增长了34.6%,但出口量却在下降,只占总出口数量的38.6%,这意味着亚洲消费者趋向于购买更昂贵的手表。而调查也显示对亚洲出口的瑞士手表平均价格为800瑞郎,这更明确了亚洲相对于其他地区的领导地位。
瑞表对欧洲的出口额约占瑞士手表总出口额的1/3,为31.1%,增长了10.4%。与亚洲正好相反,虽然在出口额方面欧洲比亚洲低,但是在出口数量方面欧洲却很高,达到了1120万只,这表明了销往欧洲的瑞表平均价格较低,官方统计为415瑞郎。目前欧洲市场50亿瑞郎的出口额已经恢复到了2006年与2007年的水平。
相比欧洲,瑞表对美洲大陆的出口增长更高,但基数较小一些。继2009年对美洲出口骤降35.6%之后,在2010年以14.5%的增长恢复了涨势,出口额达到23亿瑞郎。尽管如此,这也只是相当于2004年的水平。销往美洲瑞表均价则为527瑞郎。
香港绝对是瑞表出口的大庄家,2010年瑞士对香港出口猛增,比上一年度出口额增长了46.9%,轻松超越了2008年的出口记录。美国市场增长了13.8%;受益于转口贸易,法国增长了20.5%。中国虽然位于瑞士手表出口市场的第四位置,但也创下了最高的增长率,达到57.0%,并且第一次出口额超过了10亿瑞郎。
在世界其它瑞表出口市场,意大利2.6%的增速和2009年相比并没有大的增长;而新加坡对瑞表的进口则增长了33.4%;日本市场在连续三年的下降后,在2010年止住了颓势,对瑞表进口增长4.9%;而德国市场仍旧疲软,对瑞表进口下降了3.2%。
全球手表进出口概况
瑞士在2010年仍保持世界钟表的领导地位,出口额为155亿美元,按瑞郎计算比2009年增长了22.1%(去除汇率影响);而香港2010年手表产品出口额为74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了31.8%,但香港出口的产品大部分为其它国家产品在香港以转口的形式被售出的。中国、法国出口额为31亿和15亿美元,分别比上一年度增长了23.2%和
14.3%。与前几个国家不同的是德国则表现相反,出口额为13亿美元,下降了14.3%。
在几个主要的手表出口国家和地区中出口量位列前三位的依次是中国、香港、瑞士。2010年中国向全球共出口了6.712亿只成表,比2009年增长20.0%;香港成表出口为4.191亿只,增长21.7%;瑞士则取得了自2002年以来最好的出口业绩,出口数量达2610万只,比上一年度增长20.4%。
其它成表出口国家在2010年也都表现出了不同的上升势头。
各国成表出口数量的排名并不一定代表价值的排名。位于2010年出口量榜首的中国出口的成表平均单价仅为为2美元,基本与2009年一致。香港出口的成表平均单价为12美元,比2009年多了1美元。而位居老三的瑞士出口成表的平均价格为达到了558美元,与近几年的出口价格基本相当。
在进口方面,香港是全球手表产品的主要聚集地,在2010年总计进口手表产品74亿美元;美国进口37亿美元;瑞士进口25亿美元,其中大多数产品是手表零部件;中国进口了22亿美元的手表产品;日本进口情况与中国非常接近,进口额为21亿美元。中国和香港在进口数量方面和上一年相比都有非常高的增长,在这方面美国和瑞士也得到了两位数字的增长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