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large/001INUtOzy7tVdCjSM464
http://s1/large/001INUtOzy7pl8vSRvs72
图(蔡京碑)
蔡京是历史上著名的奸相,他的种种卑劣行径,使北宋政治腐败到了极点。可谓“万千钱财今何在,千古留下惟骂名”。
蔡京(1047年~1126年),北宋名臣。兴化军仙游(今属福建)人。熙宁三年进士及第(即状元),先为地方官,后任中书舍人,改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崇宁元年(1102),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右相),后又官至太师。蔡京先后四次任相,共达十七年之久。蔡京兴花石纲之役;改盐法和茶法,铸当十大钱。北宋末,太学生陈东上书,称蔡京为“六贼之首”。宋钦宗即位后,蔡京被贬岭南,途中死于潭州(今湖南长沙)。《东都事略》卷一一、《宋史》卷四七二有传。
古墓派传人茉莉从河南省、福建省蔡京墓说起。
河南省蔡京墓位于滑县牛屯镇蔡村的村北面。传闻蔡京被腰斩,身葬几处,
蔡村是其中一处。蔡村的蔡京墓与别处不同,蔡京墓土质为黑色,与周围近在咫尺的黄土截然不同。蔡京墓占地3亩,墓地高大,墓前有一深坑,深不可测,墓前并排3个拱券门,门砖为青砖。拱券门从上面下不来,从下面上不去,平时淹没在水里,只有在大灾之年才出现。
http://s1/large/001INUtOzy7pl8wdv0J01
图(河南蔡京墓)
福建省蔡京墓。宋孝宗乾道四年,即1168年,蔡京裔孙把他的骸骨迁回仙游枫亭故里,葬于枫亭镇溪南村埔缝。
墓葬按三公丞相的等级,墓地规模十分宏大,原为三埕,墓前排列石翁仲、石虎、石马、石羊等8对,千年来石翁仲保存完整。但墓地在上世纪后期屡遭破坏,几千块墓砖被挖去修池塘,大部分石雕被盗卖。1980年,已经不成样的蔡京墓虽然也被立为县级保护文物,但却未加以任何修复保护。
http://s1/large/001INUtOzy7pl8w7xya52
图(福建蔡京墓)
福建莆田将投巨资修复北宋权相蔡京墓成为网上热议的焦点话题。为奸臣蔡京修墓“平反”自然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宋史·奸臣传》中的北宋宰相蔡京也出现在《水浒传》里,晁盖、吴用他们智取的“生辰纲”——十万贯金珠宝贝玩器等物,是梁中书打算“送上东京与他丈人蔡太师庆生辰”的礼物。这个蔡太师,就是蔡京。并且,刘唐还探听到:“去年也曾送十万贯金珠宝贝,来到半路里,不知被谁人打劫了,至今也无捉处。”所以,今年照样可以动手。最主要的是,好汉们认为“不义之财,取之何碍”?于是有了“三阮撞筹”、“七星聚义”,进而奠定了梁山义军的最初班底。
http://s1/large/001INUtOzy7pl8wk0m67a
图(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听琴图》)
蔡京擅长书法,深受宋徽宗赵佶的喜爱。现在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宋徽宗的自画像《听琴图》,图中的红衣人据说就是蔡京,《听琴图》上的题款人也是蔡京,他和宋徽宗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宋徽宗创办宣和画院时,天才少年王希孟的一幅《千里江山图》成为中国十大传世画之一。王希孟,英年早逝,是中国绘画史上仅有的以一幅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绘画史上没有记载,唯一的资料就是蔡京在此画上的一段题跋。这幅画宋徽宗很欣赏,把画赐给了蔡京。
http://s1/large/001INUtOzy7t4TulBuSe6
图(蔡京的书法)
蔡京的书法名冠北宋,评价一般都是字势豪健、飘逸、沉着,自成一格。在茉莉看来,其书法典雅舒展,温润流畅,笔法考究,筋肉匀停,有柳书之风;笔势凌厉,姿态跳跃,紧筋健骨,中宫敛结,有羲之之意。
关于蔡京的书法师承,其子蔡绦说:“(蔡京)始受笔法于君谟,既学徐季海。未几弃去,学沈传师,及元祐末,又厌传师而从欧阳率更。由是字势豪健,痛快沉着。迨绍圣间,天下号能书,无出鲁公(即蔡京)之右者。其后又厌率更,乃深法二王。晚每叹右军难及,而谓大令去父远矣。遂自成一法,为海内所宗焉。”
由此可以看出,蔡京的书法师承是由近及远的,即从本朝蔡襄入手,上溯唐代名家(徐季海、沈传师、欧阳询),然后直追魏晋(王羲之、王献之等)。在学书道路上,蔡京数易名家,但都对自己不满意,于是,干脆跳出旧辙,“自成一法”,形成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遂为海内所宗焉”。其弟蔡卞,是王安石的女婿,为官清廉,与蔡京政见不合,其书法也了得,世称"二蔡",也留名于史。关于蔡襄、蔡京、蔡卞三人书法成就之高下,明安世凤《墨林快事》说:“卞胜于京,京又胜于襄。”
http://s1/large/001INUtOzy7pl8xg9r604
图(台北故宫藏蔡襄书法《澄心堂帖》,释文:澄心堂纸一幅。阔狭厚薄坚实皆类此乃佳。工者不愿为。又恐不能为之。试与厚直莫得之。见其楮细似可作也。便人只求百幅。癸卯重阳日。襄书。《澄心堂帖》,纸本墨迹,是蔡襄论及澄心堂纸信札,署有“癸卯”(1063)年款,蔡襄时年五十二岁,正是他晚年崇尚端重书风的代表作品。全文以行楷写成,结构端正略扁,字距行宽紧合适,一笔一划都甚富体态,工致而雍容,颇具晋唐人的韵致。蔡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
。《澄心堂帖》可看作是蔡襄传世墨迹中最典型、最追踪晋唐的代表作。)
http://s1/large/001INUtOzy7pl8AsU3od2
图(茉莉收藏了十数年的克隆版蔡襄书法《离都帖》,释文:襄啟。自离都至南京。长子匀感伤寒七日。遂不起此疾。南归殊為荣幸。不意灾祸如此。动息感念。哀痛何可言也。承示及书。并永平信。益用悽惻。旦夕渡江。不及相见。依咏之极。谨奉手啟為谢。不一一。襄顿首。杜君长官足下。七月十三日。贵眷各佳安。老儿已下无恙。永平已曾於递中。驰信报之。这件四十四岁的书札,并无意在书法的技巧上追求表现。信札在一开始就显得非常沉重,结体略微宽圆,用笔厚重,随着丧子经过的述说,蔡襄的运笔越见凌乱
,写到心情激动处,落笔时而快捷,时而用劲曳长。)
蔡京书法最著名的故事当然是米芾奉承蔡京的那个桥段:“从唐柳公权之后,就得算你和你的弟弟蔡卞了。蔡京问:其次呢?米芾说:是我。”蔡京的书法有很重的柳体味道,很多人也认为蔡京是学柳比较成功的书法家,米芾这个老滑头自然也看的出来。以蔡京当时的社会地位和做事风格,米芾拍他马屁也得小心翼翼。但无疑,奸臣蔡京是个实力书法家,其高妙的书法水平倍受肯定。
此处蔡京有一声叹息,宋朝书法四大家可有我蔡京?四大家分别是:苏、米、蔡、黄。苏当然是指苏轼,米是米芾,黄就是黄庭坚,前面三位毋庸置疑,分别是大书法家、大文学家,写出《寒食帖》的苏轼;苏轼的弟子,《松风阁诗帖》的作者黄庭坚;狂妄不羁、人称“米颠”的米芾。这三位书法家,是实至名归的大书法家。但是后面一个“蔡”到底指的的是谁现在仍然存在争论,一说是蔡京,一说是蔡襄。蔡京之所以可能不在四大书法家之列的原因在于,蔡京是宋徽宗期间有名的奸臣,正是因为他,宋徽宗才会穷奢极欲,成为一名昏君的。所以在历史上,蔡京注定是背上骂名的人。
蔡襄是蔡京的堂哥,但是蔡襄的官职要小得多,在宋仁宗朝时期,担任朝廷财政大员,和官至丞相的蔡京来说,差距还是有点大的。蔡襄《评书》说:学书之要,唯取神气为佳。或移之左右上下,唯其意之所欲,吴子善画,张长史师其笔法,岂有异哉?——明确的“笔意”概念呼之欲出:书画同笔(这笔的含义就深刻多了)唯取其意(这个意虽没有实指,却呼应了苏轼明确的艺术理论)。关于蔡京和蔡襄两位书法家书法水平的争论,在关乎艺术评价的问题上,人品和真实的艺术水准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评判一个人书法水平好坏的关键因素上,人品到底要起多大作用,我们能够真正的撇开个人道德的因素,客观公正的去探求一个人的艺术水平吗?书品和人品的关系、蔡京和蔡襄书法高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有艺术评论家和各位看官定夺。
茉莉欲继续深究,书法有如此之高艺术水平的蔡京作为王安石变法的坚决拥护者和得力干将,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宋朝经济的发展,他是如何沦为奸臣、留下一世骂名呢?
熙宁二年(1069年),在满朝保守派大臣的反对中,王安石被宋神宗任命为宰相,实行变法;熙宁三年(1070),兴化军仙游县蔡京进京应试,得中进士。据明代弘治年间编写的《重刊兴化府志·蔡京传》记载,蔡京登第后,“调钱塘尉,舒州推官,累迁起居郎。使辽还,拜中书舍人。时弟卞已为舍人,故事入官以先后为序,卞乞斑京下,兄弟同掌书命,朝廷荣之”。王安石上台后看中了蔡卞,收做了女婿,这蔡卞连升三级成了中书舍人。弟弟升了当然要拉哥哥一把,蔡京出史大辽应对得体,回来成了中书舍人。短短数年,蔡京由地方政府官员变成朝中大臣,受到宋神宗和王安石的重用。蔡京是王安石变法的坚决拥护者和得力干将。
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变法顺利推行,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等一一面世,解决了北宋面临的种种危机。新法推行后,社会矛盾得到缓和,政府
收入有所增加;促进农业生产,全国各地兴修水利工程一万多处。
当时,反对变法者却众多,甚至连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也出面,带头反对。她俩视新法为洪水猛兽,把王安石说成是乱臣贼子。她俩哭着向神宗诉说:“王安石是要用新法把天下搞得大乱!”神宗动摇,罢了王安石的官。后来后悔了,又请王安石出来重新当政。
宋神宗死后,子哲宗立,高太后临朝听政,1086年,司马光出任宰相,尽复旧人旧法,对新人新法一概排除,蔡京这个王安石变法的得力干将,成了被打击的主要对象。
1086年,王安石在江宁(今江苏南京)去世;八年后,蔡京还继续宣传和介绍王安石新法,使王安石的遗志有人继承。绍圣元年(1094),哲宗亲政,蔡京任权户部尚书,力助宰相章慞重行新法。但哲宗时的这次变法因新旧党争反复不已,难于取得明显成效。宋徽宗即位后,有意修熙丰政事,又起用蔡京,任命他为宰相,继续推行新法。
宋徽宗赵佶即位后蔡京一度被弹劾夺职,闲居杭州。宋徽宗派宦官童贯到杭州访求书画奇巧,蔡京勾结童贯,以书画达于禁中,得以重新起用。
http://s1/large/001INUtOzy7pl8AzZDk62
图(故宫藏宋代“蔡”字款汝窑盘,在宋代能够收藏汝窑瓷器的蔡氏可能只有两人,一人为徽宗时宰相蔡京,京官至司空,拜太师,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获得皇帝赏赐的机会大于常人,而且蔡京曾刻姓氏“蔡”字以作荣记。另一人为蔡京的儿子蔡絛,他是徽宗的驸马,徽宗曾七次至其府第,赐予无数珍宝。)
http://s1/large/001INUtOzy7pl8B37Nq0c
图(见山堂藏北宋汝窑天青釉莲瓣纹盘,虽残尤珍。口径17.7厘米,足径8.2厘米,高3.1厘米,盘敞口,浅弧壁,平底,圈足外撇,满釉,裹足支烧,足内有五个小支钉痕,盘外侧凸起双层莲花瓣。《乾隆的诗瓷情怀与大雅汝窑(茉莉讲古8)》一文中有更多关于汝窑的介绍)
崇宁元年(1102),蔡京乘机排挤掉宰相韩忠彦、曾布,而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右相),后又官至太师。蔡京善于奉迎,先后四次任相,共达十七年之久。始终保持着政治上的极强势,由于他一手遮天,翻手为云,一味讨欢皇帝,任用亲随,打击忠贤,在朝庭上下形成了以他为首的腐败官僚集团,激起了阶级矛盾,引起了方腊、宋江等农民起义,使北宋皇朝大伤元气。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蔡京的同乡方轸向皇帝宋徽宗告发蔡京。此事续资治通鉴卷第九十有载。
蔡京与宦官童贯、杨戬、梁师成、李彦,权臣王黼、高俅、朱等,把持朝政,向宋徽宗进“丰、亨、豫、大”之言,竭全国之财,供其挥霍。设应奉局和造作局,大兴花石纲之役;建延福宫、艮岳,耗费巨万;设“西城括田所”,大肆搜括民田。北宋末年冗员及腐败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空有数百万军队却不堪使用,加之招募饥民入伍,军队开支非常庞大,加上辽国等连年入侵,国家逐渐入不敷出。为了解矛盾,为弥补财政亏空,蔡京尽改盐法和茶法,铸当十大钱;民怨沸腾,币制混乱不堪。
蔡京当了二十多年的太平宰相,中间三度罢相,却都东山再起,最后成为他对手的倒是他的儿子蔡攸。蔡攸才高八斗,深得徽宗喜爱,一日徽宗做上联“相公公相子”,小蔡立刻答到,“人主主人翁”。后来蔡攸已不满足给他老爹当下手了,常常在徽宗面前说蔡京另一个儿子蔡绦和他老爹的坏话,迫得徽宗最后罢了蔡绦。蔡京此时已年近八十,眼神不济了,蔡攸就借探病恐吓蔡京辞相。
北宋末,太学生陈东上书,称蔡京、童贯、朱、李彦、王黼、梁师成为六贼。而称蔡京为“六贼之首”。靖康元年(1126),宋钦宗即位后,弹劾蔡京的奏折如雪片,蔡京被贬岭南,在从开封流放岭南的路上,饿死在潭州今湖南长沙城南的一座破庙里,埋进了专门收葬因贫病而死的漏泽园中。《大宋宣和遗事》载:蔡京最后“至潭州,作词曰:‘八十一年往事,三千里外无家。孤身骨肉各天涯,遥望神州泪下。金殿五曾拜相,玉堂十度宣麻。追思往日谩繁华,到此翻成梦话。’遂穷饿而死。”
蔡京的功过是非,后人自有评价,我们解读蔡京也能更全面地了解北宋那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