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说上千遍“我知道了”,他怎么了?(下)
(2012-03-19 11:44:06)
标签:
育儿 |
很快,我又收到了小宝妈妈的信,她说幼儿园是不允许家长陪园的,不过正好有一次家长开放日,她去了并记录了孩子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流程:
看了您的回信后,我发现小宝在幼儿园里确实压抑的很厉害。可能我们在家以赏识教育为主,再加上我们又比较宠爱他,小宝几乎没受过什么打击,导致他现在很敏感很脆弱。在幼儿园里,小宝常被训斥,罚站。上上周小宝就因为老师不在,他和一个小朋友跑到教室门口去看,又被罚站了。又因为他操做的不好,老师训斥他,并把他火车头的位置(站队第一个)撤掉了。最近在学新的舞蹈,小宝做不好,就总被老师训斥。小宝可能觉得很失落,很自卑,因此也很害怕了。昨天告诉他老师很喜欢他,他直摇头。他们小班的两个老师都很凶,常大声呵斥小朋友,今天上午十点半去幼儿园送小宝的被子,他们正在练习上周的舞蹈,看到老师边用手指戳一个小朋友的脑袋边训斥他“你都怎么跳的!”。虽然没有批评小宝,但刺得我很心痛。难怪和老师说过小宝的情况后,那天,小宝问我:“妈妈,今天老师和我说话怎么和以前不一样了?”“妈妈,今天老师还看着我笑的。” 周老师,多希望您能来下边的这些幼儿园给老师们开开讲座啊,也给我们家长开开讲座啊!
看了小宝妈妈的信,我有些难过,大多数幼儿园老师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对待孩子,对孩子禁锢得非常厉害,看到“面无表情,仍然鸦雀无声地脱衣服”时,我的心象被什么东西蛰了一下,心痛,为那些孩子们。
小宝妈妈的来信印证了我的分析,孩子出现的强迫行为主要来自于两方面因素:一、孩子内在因素,孩子的内心力量比较弱小,不能抵抗来自外界(比如说老师)的压力;
二、外界的因素。幼儿园老师严厉、粗暴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感到压抑、紧张、焦虑。
我告诉小宝妈妈,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从这两方面着手,尤其是孩子本身的因素尤为重要,帮助孩子建立强大的内心是解决的关键。
几天后,我收到了小宝妈妈的信,她在信中说, 周老师,很感谢您在回信中帮我找出孩子问题的根源,真的是一针见血。
第一,他曾经给他奶奶带去南京的那段经历让孩子缺少了安全感,而我虽然很宠爱他,但有时脾气的暴躁甚至打他,让他一直没建立起对妈妈的安全感。在没有安全感中长大的他,变得很粘我,很胆小,也失去了接触周围环境的机会。
第二,我们对他过分的赏识教育和宠爱,让孩子变得很脆弱,很敏感,不能接受一点风吹雨打,一旦遇到打击,就变得很惶恐。
第三,我们过多的保护也让孩子失去了自由,更让孩子失去了独立的能力,让他变得很没有主见,遇到问题时就显得手足无措了。
因为有这样的根源,所以之前在面对幼儿园老师的批评时,他不能够面对,变得很焦虑。孩子又不善于表达,就只能压抑自己,因此就出现了这次这么大的反常,甚至发展到强迫症的地步了。
老师,孩子的这次意外也给我敲响了一面警钟,我该放手了。
我告诉小宝妈妈,孩子的内心力量薄弱是此事的根源,幼儿园粗暴、压制的教育方式是诱发因素。我建议她先和老师沟通,坦诚的将孩子现在的状态告诉老师,并请老师重视,改变对待孩子的方式,停止粗暴和呵斥,多给孩子爱和接纳。如果沟通不了,果断停止上幼儿园。另一方面,妈妈要给孩子爱、理解、接纳和支持,帮助孩子获得内心力量,让孩子强大起来,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一段时间后,我收到了小宝妈妈的信,她说她和老师沟通后,引起了老师对此事的重视,改变了对待孩子的态度,最重要的是她自己做出了一些改变,尽量放手、解除过度保护,给孩子更多自由,及时倾听孩子,给孩子支持,孩子不说“我知道了”,完全恢复了。
通过这个案例,我最深刻的感受是:我们给孩子的教育目标到底应该是什么?是孩子小的时候吃饱穿暖、乖乖听话、不给大人添乱,稍大一点学知识,开发智力,上学后抓好孩子成绩,顺便学习一些才艺,上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这一切的想法都没错,但是前提条件是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身心是那一长串数字前的“1”,智力、知识、成绩、才艺、好大学、好工作都是“1”后面的那些“0”,失去了“1”,那些“0”,没有任何意义。
写到这里,想到今天的报纸的一篇新闻“大学生毕业不上班,宅家14年后饿死”,说湖北男子王小林曾经是村里的第一位大学生,小学中学成绩优异,一直当班长,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一所中专教书,但不满工作安排辞职回家。回家后不愿干活将母亲打成骨折,母亲失望之下住到姐姐家。王小林沦落到野人一般的生存着,不做饭,吃生的蔬菜,睡衣柜和木板,最终饿死。
新闻的信息较少,无法分析王小林生前为何宁愿饿死也不愿干活养活自己,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心理一定是不健康不正常的,可以想象,他小时候一定也是一个健康活泼聪明可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他变得如此?
最后,我想说:我们教育孩子的终极目标是帮助孩子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内心强大的人,一个真实的、活出自己的、幸福快乐的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应该朝着这个目标而努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