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试图说服孩子
标签:
育儿 |
分类: 爱、尊重和懂得孩子 |
不要试图说服孩子
幼儿园组织孩子们到公园春游,周周和班上一位小同学在湖边的台阶上往下跳,那个台阶大约80公分高,下面是木地板,跳下去脚不会生痛,她们反复多次,不亦乐乎。
湖边还有两位小朋友在玩,年龄都比较小。其中一位奶奶带着2岁的孙子走了过来,奶奶鼓励孙子学着跳:“看姐姐跳得多好,来,宝宝也来往下跳。”孩子看了看台后阶缩了回去---80公分高的台阶对于两岁的孩子来说差不多相当于他的身高,孩子看着都害怕,哪敢往下跳啊。
(就是这个台阶,高度大约到了男孩的肩膀处)

奶奶不断地鼓励孩子:“来,跳一个吧,勇敢一点,象姐姐那样勇敢。”说实话,这位奶奶比很多老人开明,愿意鼓励孩子去冒险,从这一点来说真是不错。不过,她显然不了解孙子现阶段的运动能力,让两岁的孩子跳80公分的台阶就好比让只能挑100斤的人挑200斤的担子,当孩子的实际水平和目标差距太远的时候,孩子自然会退却。不管奶奶怎么鼓励和劝说,孩子始终自顾自的用吸管喝着牛奶,并不愿意去尝试。
当奶奶再一次准备劝说孩子的时候,周周走上前去对奶奶说:“要是他不愿意跳的话,请不要强迫他吧。”奶奶楞了一下,马上回过神来,笑着说:“啊...好的好的,不强迫,不强迫。”旁边应该是孩子的爷爷竖起了大拇指,笑着说:“嗯,说得好,说得好。”奶奶不再劝说孩子跳台阶,我也趁机向前跟奶奶解释了一下原因,为何孩子不愿意跳台阶。我说,一个原因是这个台阶太高,孩子太小,他跳不了;另一个原因是,孩子目前的兴趣点不在跳台阶这里,如果孩子没有兴趣,就不要劝说孩子了。
我们大人希望孩子做某件有益于孩子的事的时候,往往劝说孩子去做,但往往越劝孩子越没有兴趣。上面这个孩子就是这样,奶奶认为跳台阶是件好事,可以锻炼孩子的运动能力和胆量,于是奶奶劝孩子大胆去跳,结果是奶奶越劝孩子越发不想跳了。
如果成人觉得某事很好,想让孩子去做,比较妥当的方法是用商量的语气问问孩子“要不要做某事?”,如果孩子拒绝便不要劝说。譬如这位奶奶觉得跳台阶很好,希望孙子也能试一试,可以用商量的语气问问孙子“你要不要跳一下?”如果孩子不愿意跳就应该马上停止。他今天不感兴趣不代表今后也不感兴趣,今后的某个时机他会对这个感兴趣的,而今天奶奶无休止的劝说让孩子排斥跳台阶这件事情,或许他今后再也不愿意从高处跳下了。再譬如,你觉得一本图画书很好,希望孩子能看看,你可以给孩子推荐一下,“这本书不错哦,要不要看看?如果孩子拒绝,就不要继续劝说了,或许今后的某个时机,孩子会对这本书感兴趣,那时再看不迟。
我们成人的习惯性思维喜欢说服孩子,当孩子不愿意做某事的时候,成人往往想出一大堆理由,试图说服孩子去做。周周偏瘦偏矮,食量一直比较小,而且越大越不爱喝牛奶,家里买的一件奶粉马上要到保质期。有时我一着急就劝说她喝牛奶,理由是“你现在偏矮,喝牛奶能帮助你长高”“这一箱子牛奶还不喝完的话就会变质了”等等,我刚劝两句,周周便盯着我说:“妈妈,你要强迫我喝牛奶吗?”我一想,可不是吗,虽然我声称给她自由,但经常忍不住想说服她,这是真正的自吗 ?
周周的老师曾跟我交流过,老师越是试图说服他们班的孩子,孩子就越是抗拒,如果老师对待孩子自由宽松,尊重孩子的决定,那么孩子反而愿意顺从。这是孩子的共性,他们不喜欢被说服,他们认为成人的说服就是试图“强迫”,他们不喜欢被强迫,所以他们抗拒。譬如周周班上以前约定俗成的规矩是“不参加走线活动就不能进行个人工作”,包括周周在内的所有孩子都排斥走线,因为他们喜欢个人工作,而老师以不参加个人工作来“强令”他们参加走线活动,这让他们有了被强迫的的感觉,所以他们排斥走线。后来老师调整了走线的规则,即“如果不愿意走线可以不参加,但不能干扰别人”,当老师的走线活动设置得比较有趣的时候,班上的孩子都自愿地加入进来。
形象地说,成人说服孩子就好比你越想拉住孩子往左边走,孩子就越想挣脱往右边走,你拉的力越大,他想挣脱的力就越大。再回到周周喝牛奶这件事上,我改变方式,早上起来我给她建议一下:“周周,今天要不要喝牛奶?”周周一般会说“不喝”,我便说“好,下次想喝的时候再喝吧”。我不去劝说她喝牛奶,周周反而不排斥牛奶,虽然仍然不是很喜欢喝,但也不抗拒,偶尔会自己提出来想喝牛奶,自己去泡了。
如果孩子出现了违反规则的行为怎么办呢?这时,简单地告诉孩子这样不可以,以及为什么不可以就行了,不要找一堆理由去说服孩子,越说服越抗拒,孩子可能连规则都排斥了。譬如孩子抢了别人的东西,我们制止孩子的行为,并严肃而温和地对孩子说,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请还给他。如果孩子哭闹,不肯还,我们把东西还回去,让他哭一会。如果下次别人抢了他的东西,鼓励他自己去要回来,慢慢地他就会意识到规则是必须要遵守的,也是保护他的。
说到底,劝不劝孩子在于我们是不是真正给孩子自由,是不是真正尊重孩子。如果我们真正地给孩子自由,尊重孩子的决定,我们不会试图去说服孩子,孩子能感受到我们这份尊重他们的心,他们会心甘情愿地顺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