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被孩子打了(博客首页推荐)

(2010-03-29 16:21:54)
标签:

承担

结果

补救

育儿

分类: 自由和规则

我被孩子打了(博客首页推荐)
就是这个小人儿打了我...

晚上,我要到朋友家谈点事,因为和这位朋友很熟,她的孩子在我们家玩,所以我想带着周周一起去,顺便送朋友的小孩回家。出门前我问周周,妈妈要去CC家谈一件重要的事情,你是和妈妈一起去,还是留在家?如果你去的话,只能和CC玩,不可以打扰妈妈。周周说要和我一起去,并答应不会打扰我。

 

到了CC家,周周想玩“白雪公主”的游戏,我说,妈妈有事,你可以找叔叔(CC爸)玩。过一会,周周又跑过来,说想听故事。我说,你答应过不打扰妈妈的,你可以要爸爸给你讲。周周去找爸爸,爸爸也在聊着天,没怎么理她。我和朋友谈得正酣,周周突然把手中的书砸到我脸上!书的硬角扎着了我的脸,一阵钻心的痛!我捂着脸,半晌说不出话。我的大脑在紧急的思考,为何周周会做出这样野蛮无礼的行为?是我们关注她太多让她自我为中心了,还是今天没人给她讲故事而恼羞成怒的偶然行为?不管怎样,这种行为是不对的,我必须好好处理,不然后果很严重。朋友说,周周,你把妈妈打伤了。我感觉周周坐到了我的身边,小手抚摸我的头。我听到周爸说,快向妈妈道歉。我慢慢抬起头,周爸惊呼,真的被打伤了,都破皮了!周周看了,感觉到事态严重,小声地说了声“对不起”。

我把周周抱在腿上,严肃地对她说:“打人是野蛮的行为,不可以的,妈妈很难过。来之前我和你说过,妈妈是来谈事的,你不可以打扰妈妈。现在你要么跟爸爸回家,要么和爸爸到一边玩去,你自己选择。”周周想了一下,说要和爸爸回家,和我们道别后回家了。

 

事后,我反思了很久,一定是我们某些地方做得不妥,才会导致周周做出这样的行为。第一个原因,我们可能过多关注她了,她有些自我为中心,这一次没有人关注她,在她的再三要求下,还是没人陪她玩游戏,也没人给她讲故事,她恼羞成怒了;第二个原因,以前她也有对我们发过脾气,虽然当时我们表现得很难过很生气,但是只要她向我们道歉,马上就可以获得原谅,没有让她承担自然结果,犯错后说句对不起就行了,一句“对不起”成了免死金牌,她不须承担任何责任,所以她屡次犯错。要想彻底改正她这种无礼行为,肯定要排除这两个因素。现在我要做的是让她承担自然结果。这个自然结果是什么呢,假如是一个成年人打了我,我会是什么样的反应?我一定会很生气,一时半会不会轻易原谅他,并且我会不理他,直到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有诚意地向我道歉,并且保证不会有下次。就是说这个自然结果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被打者很生气;第二种是被打者不会再和打人者友好交往;第三种可能是,可以友好交往,但是需要打人者做出承诺,保证不会再发生类似情况。

 

晚上我回家的时候,周周已经睡着了。第二天早晨,我在电脑前码字,周周醒了,她喊妈妈,我没理她,继续打字。周周喊了很多遍,我仍然不理她,周周沉不住气了,光脚下床拉着我的袖子说:“妈妈,我喊了你很多遍了,你为什么不说话呀?”

我板着脸说:“我生气。”

周周异样地看着我:“为什么呀?”

我看着她的眼睛:“你说为什么呢。”

周周若有所思:“哦,我昨天打了你。”然后她又理直气壮地说:“我说了对不起了呀。”

我情绪低落的:“可是我还是生气,还很伤心。”

周周冲我媚笑:“妈妈,对不起,下次我不打你了。”

若是往常,到这一步我就被她逗笑了,“尽释前嫌”,但是这一次我不吃她这一套:“光说对不起,光说下次不打,没有行动是不行的,我希望看到你的实际行动。”

周周有些急了,再次保证:“我下次真的不打你了!”我

说:“好,妈妈相信你一次,但是绝对不可以有第二次!”

周周说:“好。”

我说:“伤口还疼呢。”

周周想了一下说:“我给你包扎。”说着拿些布条给我“包扎”。完了后,她拉着我的袖子到卧室:“妈妈,我和你说句悄悄话。”她趴在我耳边轻轻地说:“对不起。”伸出手抚摸我的“伤口”:“这样好点吗?”

 

这是她在设法补救呢,这正是我想看到的:做错事后想方设法补救,并且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真诚的道歉,然后有实际行动--不再重犯。而不是轻飘飘地说一句“对不起”就完事。以后我还会不会挨她的打,要继续观察了,但愿不会。

 

 

 

我的更多被推荐文章:

不要让孩子“止哭”

面对孩子间的冲突:是制止还是静观其变

怎样和孩子谈“性”?

好孩子是被“夸”出来的吗? 我被孩子打了(博客首页推荐)

害人的早教产品及玩具

孩子伤害了小动物怎么办 我被孩子打了(博客首页推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