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分类: 学习篇 |
某日到思思家玩,周周对思思家的中英文学习机发生了兴趣。这种学习机有很多张卡片,内容有日常用品、颜色、车辆、各种职业的任务形象等图片,每张图片都用中文和英文标注。使用方法是先插上卡,孩子用手点,学习机就会发声,比如点到“红色”的图片,学习机就会说“红色”,点到汽车的英文单词,学习机就会说“red”。另外,学习机还有测试的功能,就是检测孩子是不是掌握了。具体办法是,学习机提问,小朋友,请问红色的英语怎么说?此时孩子必须点“红色”的英语单词“red”才算正确,学习机就会说“恭喜你,答对了”,如果点“红色”的图片,学习机就会说“又错了,真可惜”。
周周玩了一会,得到的答复总是“又错了,真可惜”,因为周周根本不认识英语单词,而要让这个学习机说“答对了”,就必须认识英语单词,注意是“认”,不是“读”。这个中英文学习机根本不需要孩子“读”英语,只需“认”英语。同样,思思得到的也是“又错了,真可惜”。倒是我这个不会读英语的人,因为认识字母,我每个都可以点对。这真是一场不公平的考试!
看到这里,我觉得问题严重了:这个东西不仅不能帮孩子,还会害孩子呀!害处一,儿童学习英语应该强调口语,强调“读”,而不是“认”。只要给孩子适合的语言环境,比如家里有人说英语,或生活在英语环境中,哪怕孩子一个字母都不会认,孩子自然会说英语。而这个机器只会让孩子认,不会读。害处二,打击孩子的自信。哪怕孩子会说相应的英语,但孩子不会认字母,她得到的就是一遍遍的“答错了,真可惜”,这真是让孩子感到沮丧和挫败!害处三,摧毁孩子的学习兴趣。没有成就感,只有挫败感,孩子能有学习兴趣吗?
我把这几点和思思妈说了。思思妈说,难怪这个学习机买回来两天,思思就不感兴趣了,听你这么一分析,真是有道理哎。我说可不是,赶紧别让思思玩这个了,下次也别随便给孩子购买早教产品。
现在市面上的早教产品好的不多,坏的可真不少。有很多看图识字的书,上面是图画,下面是相应的文字,比如上面是一幅月亮的图片,下面写着“月”字。我想编者这样设计的意思是让孩子通过图片来记住文字,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谬误,孩子只记住了图片,文字却忘掉了。直接的后果是,如果把图片和文字一起出示,孩子每个字都“认识”,一旦把图片遮住,可能就很多字不认识了。很多家长订了*虎的产品,*虎在早教产品中算是不错的了,尤其是关于安全常识和良好习惯方面设计得不错。但是有关认字的部分也是看图识字。一位朋友的孩子订了*虎,家里挂了一幅识字的挂图,上面有很多幅小图片,每一张小图片都做成了一个小口袋。要求孩子把相对应的文字卡片插到小口袋中。那些文字卡片则都是上面一幅图下面是相应的字,比如“月”字的卡片上方就画着一个月亮。朋友的孩子每一张文字卡片都可以查到相应的小口袋中。我把文字卡片上方的图案遮住,然后问孩子“这是什么字”,孩子却答不上来。
坏的教育是把简单的事情变复杂。识字就识字,孩子对某个字发生兴趣的时候,我们告诉她这个字的正确发音及含义就行了,根本不需要转弯抹角想这么多方法。“大道至简”,好的教育其方法是简洁的。再如看图识动物、植物、车辆等等,这些是根本不必要的,要认识这些,我们不如直接把孩子带到动物园、植物园和大马路上,那里不是都有我们需要的东西吗,难道实物不比图片更逼真?
周周两岁多的候问我米是从哪里来的。当时没有办法带她到农村看稻田,于是我给她看水稻的图片,看农民种田的画面,还费了很多口舌解释米是农民伯伯把稻谷的种子播到田里,然后发芽、长苗、抽穗、成熟,收割后是谷子,谷子去壳后就成了米。周周听完后似懂非懂,过后又会问我米从哪里来的,我又不厌其烦的解释米的“前世今生”,周周始终不明所以。后来的国庆节,我们回我的老家--离长沙不远的一个小山村。在那里,周周看到了金灿灿的稻田,看到了稻穗,看到了黄澄澄的稻谷,我趁机和周周说米的来历。周周恍然大悟,从那以后再也没问过我米从哪里来。看n次稻谷的图片,不如看一次稻谷的实物!
市面上有一种沙画,就是那种粗粗的线条画出的各种形象,然后让孩子用五颜六色的沙子涂颜色。另外还有涂色书,也是画好的图片,让孩子涂色。这两种画画的方式很不好,束缚孩子的思维。有一个孩子画沙画比较多,每次作画,必须用粗粗的线条先画轮廓,然后再涂色,就算用颜料作画也要如此。这个粗线条画轮廓已经在孩子的心中根深蒂固了,他一定得用线条画轮廓,否则就画不出来。
还有一些书,让孩子给小动物和它们喜欢吃的食物连线,或者把小动物喜欢吃的食物贴到它跟前。编者的意思是让孩子了解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这是典型的“灌输式教育”,由家长或老师直接告诉孩子:小鸡爱吃虫,小猫吃鱼,小狗爱啃骨等等。这是把孩子当做容器,成人往里面塞知识呢。要让孩子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让孩子直接饲养小动物就可以了,孩子在饲养小动物的过程中,自己会发现动物喜欢吃什么,这不是比成人直接告诉他要好多了吗?
一些音像制品对孩子的毒害也不浅。某日遇见一位6岁的小女孩在荡秋千,她得意地告诉我,她会背加减乘除法口诀了,说罢就开始背诵起来。果然口诀背得非常流利。待她背完,我笑着问,3乘9等于多少呀?女孩回答,18。在场的大人们哈哈大笑起来,我没有笑,我觉得这个问题有些严重。女孩替自己辩解,我会背、会写、会读,就是不会做(题目)。我说你可以不会背、不会写、不会读,你会做就行了。接着我问了几个10以内的加法题,女孩要通过扳手指头才能答出,而同龄的孩子大多是不需要扳手指头了的。光记住不理解,这种口诀记住又有什么用呢?我问女孩的妈妈孩子是跟谁学的,妈妈说是看碟学的。我说刚才你也看见了,赶紧别让孩子看这种碟了,这会把孩子越教越傻。
还有一些早教机构不得不说。真正的早教应该是“生活即教育”。孩子不可能通过每个月上几次早教课就可以改观的,而是在家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得到改变。所以好的早教中心,其教育对象应该主要是家长,而不是孩子。周周爸的一位同事,非常重视早教,但不知该如何下手。她千挑万选找了一家早教中心,一次性交了两万块钱。这家早教中心上课是专门针对孩子的,上课过程中不允许家长陪同。我看了一下早教中心上课的资料,都是知识方面的,比如“沉浮”、“水变成冰”等等。我跟她说,你这个钱就花得太不值得了,这些知识性的东西原本就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性格、心理、习惯等更重要。况且这些知识性的东西完全可以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孩子一起做实验获取,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以观察、发现和思考。这些东西根本不必搬到课堂,并且搬到课堂的效果还不如孩子在家亲自动手实验。我接着说,就算早教中心教育方法很好,如果单纯只靠早教中心每个月上几次课,家长不和早教中心配合,也不会有什么教育效果的。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讲,这家早教中心不让家长陪同上课就是不可取的,这跟普通幼儿园或培训班之类没什么区别。这位妈妈听我这么一解释觉得非常有道理,想找早教中心退学呢。
再来说说玩具。很多家长都给孩子买很多玩具,比如车子、枪、机器人、奥特曼,各种会说话会眨眼睛会唱歌的洋娃娃 ,昂贵的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等等。往往买回去几天,孩子便不感兴趣了,扔到一边,没过多久又要求买新的玩具。如此反复,买一大堆玩具,真正能持久感兴趣的确不多,浪费钱不说,害处挺多。害处一,孩子不能对玩具维持持久的兴趣,三分钟热度后就扔到一边,不利于孩子的专注力。害处二,对于不喜欢的玩具,孩子就不会爱惜,而且因为很容易得到新的玩具,孩子会不懂珍惜,不仅不珍惜玩具,甚至会迁延到不珍惜任何东西。害处三,无限制地买玩具让孩子不知道适度,不懂得自律。害处四,物质的过度满足让孩子不懂得体恤父母,造成责任感缺失。小时候闹着要父母买玩具,大了就会闹着要父母买房子、车子。
玩具不是不能买,但是要选择适合孩子的、参与性强的玩具。并且不能无节制的买,不能让孩子觉得把玩具弄坏了、弄丢了没关系,爸爸妈妈再买就是。买玩具的花费一定不要超过买书的花费。周周到目前为止,花在玩具上的钱总共不超过800块,还包括一辆好孩子单车和滑板车,但是周周买书和作画工具的花费可能有好几千了。哪些玩具我们可以选择呢?
一、积木类 有木头的和塑料的。这类玩具变化很多,只要孩子想到,几乎都可以拼插出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二、连接类 木制玩具,实用扳手、起子等工具,用木螺丝把各种部件连接起来,做成车子、房子、椅子等物品。这一类玩具特别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观察力、专注力、耐心。
三、角色游戏类 有木头的和塑料的,木头的质量更好,也更逼真。有“医院”、“生日”、“娃娃家”等等,大多数孩子都喜欢模仿成人的社会行为,这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类玩具。能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
四、运动器械类 如单车、滑板车等等,骑单车比开电动摩托车要好,因为骑单车锻炼了手、脚、脑、眼的协调能力,并且发展孩子的动作,锻炼身体,一举数得。而骑电动摩托车做不到这一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