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需要我们“教”
(2009-12-17 19:35:20)
标签:
育儿教育 |
分类: 个性和创造力 |
(周周画的字母和数字)
让我们来听听幼儿说:
我听到了,但随后就忘了;
我看到,也就记得了;
我做了,我就理解了。
很多家长都喜欢“好为人师”,喜欢“教”孩子,教孩子说话,教孩子走路、教孩子唱歌、教孩子画画,甚至教孩子玩。他们喜欢跟在孩子身边,喋喋不休地说:宝宝,告诉你,要这样,不要那样,来,跟妈妈(爸爸)学......他们甚至去教孩子玩,但凡玩玩具或玩沙,他们会先示范:看到没,要这样玩,云云。
很多人看到周周的画,都倍感惊叹,他们惊讶于这么小的孩子居然画得这么好。转而他们会问我,周周妈,是谁教的呀,是不是上了美术班?我笑着说,没有谁教,她“自学”的呢。家长们不相信,说:谁信呀,不教孩子能画得这么好?
教没教我心里是最清楚的,不仅是画画,别的东西比如走路、骑单车、唱歌、识字、写字、等等,我都没教过。我觉得孩子不需要我们“教”,成人的“教”只会给孩子锁上一个框框,牢牢束缚住孩子的思维,钳住孩子想象的翅膀。
也许大家会感到疑惑,我们不教,孩子怎么会呀?
我们先看看周周时如何“学会”画画的。约1岁8个月的时候,周周对涂涂画画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我买回画画的纸和油画棒,清理了一张小茶几当画画的桌子。周周开始了她的涂鸦之旅。刚开始是乱涂一气,画一些曲线、线团及乱七八糟的线条,这是孩子涂鸦早期的表现。后来她不满足于自己涂,开始要求我画,要我画杯子、凳子、气球及各种小动物等等。我怕我的画会局限她的思维,但是又不能打击她画画的兴趣,必须给她画,怎么办?虽然原来我学过三年美术,但是还没有到看到什么就能画出来的水平。于是我买回了一本《儿童美术教室》的书,上面有很多画,于是我先学着画不同姿态的动物、不同样式的气球,总之每一样她要求我画的东西,我都会画出不同的。在这个过程中,只是她要求我画的时候,我才画,画的时候我不说一句多余的话,不会告诉她,气球应该怎么怎么画之类,并且尽可能鼓励她自己画。周周每次画完后,我请她说说她画的是什么,周周有时说是蛇,有时说是苹果,虽然一点也看起不出来画的是什么,不过我仍然试着从她的视角来理解她的“作品”。周周一岁十个月的一天,她涂鸦完毕后大叫起来:球球,球球。那时周周的表达还局限在3到4个字,重叠词是最常见的。我跑过去一看,果然是一个气球,笨拙的、稚气的笔迹,歪歪扭扭的线条!我开心得不得了,把周周举了起来,大声喊:周周会画气球了,周周会画气球了!我特别惊喜,周周的小脸上充满了成就感!
从那以后,周周就一发不可收拾了,画杯子、帽子、太阳、热带鱼、海豚等等,两岁多的时候学会了画人。后来除了用油画棒外,还用水粉颜料画。在这期间,我给周周买了大量的绘本,图画、色彩都非常美,让她接触好的绘画作品,耳濡目染受到熏陶。我还买了一套《凯蒂的名画奇遇》,让她欣赏世界名画。周周看了《凯蒂的名画奇遇》后,居然自己学会了“点彩派”画法。这些我都没有教过她,因为,我觉得对于孩子来说,绘画的技巧不重要,她的大胆想象才是最重要的。另外,我并不是学美术专业的,我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来教她。
有一次,周周在公园写生,有两个约4岁的小孩也很感兴趣,于是周周给了他们纸和笔,大家一起画起来。小孩子的妈妈在一旁喋喋不休地“指导”,对孩子说:“你看妹妹,画得多好,握笔握得多好,你应该这样握笔。”然后这位妈妈夺过孩子手中的笔做了个示范。孩子木然。这位妈妈满是羡慕地问我:“你的孩子画画很好呀,瞧她那握笔姿势!是不是上了美术班?”我笑笑说:“没有上美术班。”这位妈妈追问:“那是你自己教的。”我说:“我也没有教,她自己学的。”这位妈妈极不相信地看着我,撇撇嘴没再说什么。我知道一时半会和她说不清楚,就没有跟她解释了,看着她继续在儿子耳边喋喋不休,我只是心内一声叹息......
我真的很佩服这些家长,胆子可真大!自己既不是学美术专业,又不懂儿童心理和儿童教育,怎么敢去贸然“教”孩子画画?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某日乐乐来我们家玩,和周周一起画画。周周下笔如有神,挥毫泼墨就画开了。乐乐想了一会,小心翼翼地开始画,犹犹豫豫地画了几条小鱼,全都是躺着的“8”形的。我笑着问乐乐的爸爸妈妈:“是不是你们教乐乐画过鱼呀?”乐乐妈瞥了乐乐爸一眼,嗔怪地说:“还不是他教的。”乐乐爸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我笑着说:“你们看到了乐乐的画和周周的画的区别了吧?”乐乐妈说:“是的,周周的画大胆,想象力丰富。乐乐的就是一个模式。”我接着说:“这就是你们教的缘故,不当的教局限了孩子的思维,束缚住孩子想象的翅膀。”乐乐爸醒悟地说:“看来下次再也不能教她画画了...”
周周其他的“本领”也是“自学”的。1-10的数字是周周看我们玩扑克牌认识的;大量的儿歌是周周看“小小智慧树”和儿歌碟学会的;骑单车是自己摸索学会的,最近周周会“画”一些字了,不是写字,是画字。比如数字1、2、3、5、6、8,字母P,以及汉字“回”、“小”、“大”、“田”、“不”等等。这也是她自己看见一些文字之后,照着“画”的。大家注意,不是“写“字,是“画”字。她没有笔顺,就象画画一样,把字画了出来,这些都是周周自发进行的。
孩子不需要我们教,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指导过多,就会让孩子丧失自己思考的能力,依赖于大人的指导。一位妈妈身在海外的妈妈留言说,她带着两岁多的儿子在户外玩沙,她发现如果自己不指导,孩子就不知道怎么玩。她反思,可能是自己以前对孩子指导过多的缘故,导致孩子依赖于她的指导。现在她很希望孩子能用自己的方式去玩,但是孩子不愿意自己去尝试新的玩法,甚至不愿意尝试新的事物。比如骑单车,孩子骑一下,骑不好就放弃了,不会反复地去尝试。这就是“教”的弊端。
孩子虽不需要我们教,是不是就应该如农村的一些家长一样,什么都不管呢?肯定不是的。如果什么都不管,便如同农民对地里生长的秧苗遭遇了大量的杂草而任其自生自灭,那后果是不堪想象的。
首先我们需要创设一个适合孩子的环境,自由、宽松、符合孩子特点,比如画画,我们要给孩子专业的笔、颜料和纸,而不能因为孩子小怕浪费就买一些便宜的纸,或者以为省钱买一些小张的纸,这样会局限孩子的思维,影响孩子绘画的感觉。
其次,在孩子遇到某一个概念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握教育契机,及时而准确地引导,一时找不到答案的,应该和孩子一起去图书馆或网络查找答案。比如周周到公园玩,看到各种植物会问我们这是什么树?那是什么花?我们会告诉她植物的名称和习性,很多答不上来的,我们就带周周到橘子洲头去找答案,那里有很多种树和花,每一株上面都挂了牌子,上面有植物的名称、年龄、习性的介绍。再比如我们到博物馆参观,周周对马王堆出土的文物及青铜器、陶瓷都非常感兴趣,我们给她念一念文物旁边的说明文字,并听一听讲解员的解说。周周回来后,翻阅我们拍的文物的照片,居然都能说出那些文物的用途。
最后,我们要和孩子一起享受探索的过程。比如周周看到水里的观赏鲤鱼鱼好奇地问,小鱼喜欢吃什么呀?我们就带上面包、花生、米饭、菜叶等等,让周周去喂食,观察小鱼喜欢吃什么。甚至饲养过小鱼、乌龟、鸭子等小动物,栽种过大蒜、生姜、红薯等蔬菜,让周周在饲养和种植过程中体验关于动植物的习性。某天,周周问我,妈妈,水是怎么变成冰的?我说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吧,看看水怎么变成冰。我和周周一起在冰格里面盛满水,放进冰箱,过一会再拿出来看。半小时后,周周嚷嚷着要去看看水变成冰没有,她打开冰箱一看,还没变成冰呢。后来我们都忘记了这回事,晚上睡了之后,周周忽然想起了这件事,从被窝里爬起来,当她打开冰箱门,看见亲手放进去的水变成了冰,她惊喜地叫了起来!我想这一次水变成冰的小实验一定让她的记忆非常深刻吧。孩子亲自动手体验的过程比学到知识的结果更重要,也会理解得更深刻。
蒙台梭利说,让我们来听听幼儿说: 我听到了, 但随后就忘了;我看到,也就记得了; 我做了, 我就理解了。
我们的“教”只不过是让孩子听到,孩子随后会忘记的;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做”,去体验,这样他们才会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