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舰载机起降的实现并不等于航母已经形成战斗力

(2012-11-25 20:48:18)
标签:

航母

舰载机

发动机

甲板管理

滑跃起飞

分类: 中国海权战略

“辽宁”号首次实现歼15舰载机起降固然可喜可贺,但舰载机起降的实现并不等于航母已经形成战斗力。事实上,“辽宁”号上起降试验的一些细节反而足以证明这艘“航母”很难,甚至几乎是不可能形成象样的战斗力,至于同技术成熟经验丰富的美国航母编队正面对抗更是百分之百的天方夜潭。

 

这些话许多激动不已的网友们当然是很不喜欢听的,但只要不先入为主地看看这几张试验现场的照片,就不难得出这一结论: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2-11/25/123998204_71n.jpg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2-11/25/123998204_81n.jpg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2-11/25/123998204_91n.jpg

 

首先,可以看到歼15起飞的位置是在甲板左侧的远端起始位置,而这个位置已经明显地切入了着陆区。

 

而这意味着“辽宁”号的飞行甲板管理将是极其困难的,说这将是该舰官兵的恶梦都不过分。显然,为保证歼15滑跃起飞的成功,不得不为其提供更长的滑跑距离,为此甚至把启动位置一直拉进了着陆跑道区。这不仅意味着起飞和降落无法同时进行,还意味着实施编队起飞时,整个甲板后部将在漫长的起飞等待阶段被排队待放的飞机占满。倘若此时上一批飞机返回,而且燃油告急亟待降落(就如同中途岛战役时那般),则航母指挥官势必面临极大的困境,可以说是进退维谷。而若把待飞的舰载机留在机库内,一边放飞一边用升降机送到飞行甲板上,则编队起飞的过程会拖沓得无法忍受。还有一个选择是以不占用着陆跑道的近端启动位置进行滑跃起飞,但那样一来滑跑距离的缩短会不可避免地导致歼15携带的燃油弹药大幅度减少,飞出去没多远也没多久就不得不返回降落,一方面倒过来加重飞行甲板管理的负担,另一方面这么一艘“短腿航母”又有多少作战层面的意义呢?

 

使用滑跃起飞要求歼15在起飞时连续地开足加力,而强阻降落对引擎的损耗同样是非常高的,这对于舰载机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这却恰恰正是国产航空发动机最严重的短板。据披露,国产“太行”涡扇发动机在军队实际使用后反馈的外场大修间隔竟然只有短短的200小时!这么一个形同黑色幽默的数字自然是军方完全无法接受的,而一个长期依赖国外供应航空发动机的航母显然是没有靠得住的战斗力可言的。

 

这里要强调的是,众所周知一个典型的航母战斗群需要长期在远海航行作战,因此对作为其核心战斗力的舰载机可靠性要求极高。而且由于身处远离本土基地的大洋,根本不可能安排频繁的检修甚至大修。所以美国海军以及海军陆战队对于其使用的舰载机最基本的要求并不是性能,而是极高的可靠性加可维护性,而其核心当然就是舰载机发动机的可靠性与可维护性。

 

由此足以看出,即便不考虑防空反潜、飞行员队伍、航母编队使用经验等等一系列因素,仅仅就不可避免的飞行甲板管理和舰载机发动机国产化问题,就足以判断“老瓦”在可预见的将来是不会作为一艘作战航母出现的。

 

当然,拉出去打仗本来就不是由“老瓦”改装而来的“辽宁”号所应承担的任务,成功完成舰载机起降(特别是降落!)的里程碑式意义更是毋庸置疑的。但为此过分的激动兴奋,甚至信心爆棚得仿佛一支所向披靡的航母大编队就在眼前了,却是实在不必要也非常不明智的。还是那句话:“辽宁”号首次实现歼15舰载机起降诚然可喜可贺,但这并不意味着该舰形成了真正的战斗力,更不意味着中国海军应当采用不以航母为核心的崭新发展思路因此而出现了任何改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