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美国最高法院裁决医疗保健法案的讨论

(2012-06-29 23:24:49)
标签:

美国最高法院

判决

宪法

医疗法

斯科特案

美国内战

司法判决

大法官

宪政

美国最高法院判决奥巴马的医疗法不违反宪法, 很出人意料, 共和党的首席大法官支持了民主党的总统

 

在这之前曾经有过民意调查

 

他用的逻辑非常奇怪, 说那相当于一个税, 罚款是收税?? 美国也要税费不分了
最高法院不用在乎民意调查的


这我知道

民主党的四个大法官支持用的是interstate commerce
跨州贸易
首席大法官不同意
而是另外写了一个
说是税
所以现在就是税了

感觉八竿子打不着的事

很奇怪的逻辑
但就是这么下判决了

会不会是奥巴马的最后一根稻草?

说不定
反正现在共和党的大本营不用再动员了
要推翻奥巴马的医疗法必须换总统了现在
而且还要控制国会两院
直接用立法推翻
11月大选

呵呵
现在来搞这个事

打官司打到这了啊
在宪政上这个判决影响如何还很难说
感觉这位哈佛大学第一名毕业的首席大法官简直是在耍杂技

总有点出头鸟的意味

大法官当出头鸟大家也拿他没办法
他照样当他的大法官
呵呵
这是黑衣大主教
唯一限制他的就是他的政治判断

这权限也大了点

宪法给他们的就这么大的权
当然司法权是"被动"的
官司打上门他们才有机会用
John Roberts提名首席大法官时说这就是"裁判", 裁判不制订规则, 只解释和执行规则
“没人到球场是看裁判的”
头脑很清醒
哈佛大学第一名, 当年首席大法官的书记官, 公认的顶级大律师呵呵
 这就是美国宪政体制的台柱啊!


有点意思
不过如果裁判不公的话怎么办?
那就是黑哨了?


必须公平合理, 否则内战!
历史上就这么出过事
美国最高法院是不能出那样的问题的!
出了就是灾难性后果

是人就会错

所以有Scott vs. Sandford判决
判了就打内战了
林肯就是靠那个判决当上总统的
你可以在网上搜一下
引发美国内战的司法判决

在明知会打内战的情况下还这么判这说明了什么?

不知道的啊
那个大法官老糊涂了

不是老糊涂了

以前也没出过那么大的事
他以为判决书扔下去就解决了
结果是内战

真实的历史都是掩盖在表面之下的

坦尼是有私心的
但他绝对没想到后果的严重程度

蝴蝶效应

最后结果是南方被杀得血流成河一片焦土
血淋淋的历史啊
所以后来很多案件最高法院都不敢接了

刚开始南方不是打得挺好的吗?

长期消耗战就不行了
人口和工业生产差太多
英国又不干预

那是肯定了
已经不是自个儿的了干嘛还费那个劲啊

当时南方拉拢英国干预
搞"两个美国"
英国还真有考虑过这么干的

刚开始肯定会考虑的
只不过代价和收获不成比例
英国人不干赔本的买卖

犹豫了一下
后来是林肯宣布解放黑奴, 没法干预了
政治上太难看了

那是
说出去太难听了

如果坦尼大法官头脑清醒,在判决黑人不是美国公民之后见好就收,终止审理这个百年难案,他有可能作为最高法院历史上最著名的大法官之一而永垂青史。遗憾的是,一意孤行的坦尼沿着歪门邪道一直走了下去,一直走到黑灯瞎火、陷入绝境..................
这以后就成了美国最高法院的独门绝技了, 拒绝审理案件
有时候连理由都不给, 呵呵, 这是最高法院的特权
实在是别无选择
实在是权太大, 一旦行使权力震动也太大
判甲胜诉乙就不高兴, 判公司胜诉工会就不高兴, 无论怎么判, 结果往往都是差不多一半的美国人不高兴, 一大群人不高兴啊!!!!!!!!!!

虽说是众口难调那也不至于对半吧

现在这个判决不就差不多么
一大群人不高兴
美国现在的政治对立基本是势均力敌的

斯科特案是美国最高法院历史上的一场恶梦。1939年出任大法官的哈佛法学院教授法兰克福特(Felix Frankfurter, 1939─1962任职)曾回忆说,当年他和其他大法官心照不宣,“从来不提斯科特案判决这码事,就像那些儿子被绞死的家庭从来不提绳索和绞架一样”。直到20世纪60年代后,这种家丑不可外扬的情况才有所改变。如今,当来自全美和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参观美国最高法院时,通常是先观看一部长度约10分钟左右的录像短片,介绍最高法院历史,其中特别提到1857年斯科特案判决的重大失误,自扬家丑,警告世人.........并非世界上的一切矛盾都可以通过宪政程序得到解决,即使被奉为宪政民主典范的美国,当年也不得不为国家统一的重大原则问题杀得血流成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