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外转 - 天堂与地狱间的游走 (第七天)(上)

标签:
梅里外转 |
分类: 周游天下 |
第七天的任务是翻越4800米的雪拉垭口,起点是1900米的玉曲河边。
摸黑就爬起来了,借着头灯的微光收拾行李、打包;斯那帮我们蒸着馒头,还有前天晚上的琵琶肉汤可以吃,可实在是吃腻了那味道,啃了口馒头,灌满水壶就上路了。出发时才知道原来我们前天晚上赶到了来得庙,这里距离来得村还有近两个小时的路程,转经的藏民是要赶到来得村的,然后第七天就可以直接翻过雪拉垭口赶到梅里水了;我们没有办法,把最后两天的行程分成三天走,结果还是被累到崩溃。
清晨山谷里的白塔和来得庙,远处乌云笼罩着卡瓦格博主峰。
天朦朦亮时,我们已经爬在了山腰上,玉曲河和我们昨晚辛苦寻找的那座桥开始变的模糊了,早年转经路上并没有桥,藏民都是搭溜索过江的,纪录片《茶马古道》里有拍到,看着都心惊肉跳!
对面山坡上的小村庄,梯田的坡度很大,不知道藏民如何耕作。在澜沧江和怒江边上,很多这样的小村庄,就像悬挂在大山之间的摇篮,藏民在这里世代生存。
来得村很小,小的只有三四户人家,村头的玛尼堆上堆放着牦牛的头骨,我们绕村而过,整个村庄异常的安静,转经歇脚的藏民在早上四点已经出发了,因为是他们转经的最后一天了。
村子后面是一大大的飞石滩,真怕哪天湮灭了村庄。
一天之内要提升近三千米的海拔,意味着我们要不断的上坡、上坡、上坡,很快,我们只能在枝叶的缝隙间回望来得村了。
天空始终是阴沉的,只有远处天边能看到一小块蓝天,实际卡瓦格博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不得见。
作为转经路中爬坡最长的一段,骡马队路过这里时也要十八歇的,因为到海拔4000米以上,呼吸困难是最大的障碍。
很快我们就从山谷中爬上了山腰,清晨出发时两侧的高山已经被我们踩在了脚下,脚下小路由于走的人多了,已经成了沟,上坡让我们爬到不耐烦,倔强的自己不相信这座山就没有山顶,可是每过一段长坡后,留给自己的只有失望,你眼前的永远是无止境的上坡、上坡...
云雾笼罩中的卡瓦格博,她离我们是那么的近,又是那么的不可及。
五个小时的上坡路,让所有的人几乎都精疲力尽,大队伍在路边休息、休整,因为接下来的路更加的困难,山里已经没有溪流了,我们只能和骡子共饮这一泡水,在大山里,人和骡子是平等的。淘气的骡子会把蹄子也放到水里,害的我们还要沉淀很久才能喝。
天上的云漂的很快,偶尔露脸的蓝天会瞬间又被乌云遮盖,我们在这里穿上了保暖抓绒、防风外套,因为接下来的三个小时,我们要翻越穿越雪线,翻越雪拉垭口。
喝过酥油茶,啃了几口馒头,接着上路;天空开始阴沉,偶尔会漂些雨丝;高大的树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灌木、裸石。
4000米的海拔高度上,每挪动一步都是困难的。
雪拉雪山的主峰在云里,红红的山石。
山口前的一片飞石滩上,是转经的藏民搭的小屋子,他们会在树路旁的树上悬挂起自己今生的罪恶,在这里为自己盖好来世的房子,我为自己搭了个小平房,但很快就崩塌了。
绕过一道山梁又一道山梁,路开始变得越来越漫长。
远山、云都已经在我们脚下了。
我们行走在天际,第一次感觉离天那么的近,云,就缠绕在我们的身边。
又是几个小时的崩溃行程,我们已经接近了雪线,灌木已经没有了,只留下薄薄的高山草甸,碎石上生长着奇怪的植物。
叶子长成了根茎状,或许为了御寒吧!
倔强的小花,在寒风中依旧怒放。
远远的,望见了那大大的Z字坡,前行的骡马已经开始攀爬了,大部队也拉开了很长的距离,在这里,一切都要靠你自己,没有人能帮你,最多给你些鼓励。
玛尼堆上的独木梯,来世还要接着攀爬?
老吴和光爷因为要为自己的来世搭一二层小洋楼,所以落在了我的身后,不过听说他们的二层小洋楼好像也是很快就崩塌了。
身边的雪拉雪山,我们开玩笑的说:那后边是玉帝的地盘!
天边的骡马队,马上就要翻到天的那边去了。
寒冷、大风、气喘...,一切都在瞬间压向了你,满山的乱石让你迷失,在云雾缭绕中,我给这天边的玛尼堆加了一块玛尼石,祈愿自己能顺利的翻过雪拉垭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