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瓶颈
(2011-06-27 18:01:19)
标签:
瓶颈尚道品类战略第一机制营销咨询企业管理 |
分类: 尚道营销 |
企业到了一定阶段,自然而言就容易有瓶颈,这是很多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事情,很多企业十几年了就是无法突破五个亿,有的更少,做了十年至今竟然不到三千万,虽然理由有千万,但结果却是惨不忍睹;相反,有些企业就貌似顺风顺水一路高歌猛进,难道仅仅是运气使然?这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但不是真相。
真相是什么呢?
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在于创始人,创始人的最大瓶颈在其观念。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注定可以成就什么规模的企业。
观念瓶颈一:这个企业是我的。
没错,企业是你的,而且是你创立的,你也是对它最有感情的,没有你就没有企业的今天。但你是否想过正是因为这个企业是“你的”而不是大家的,导致无法吸纳更优秀的人才,导致大家貌似不为“你的”企业真正着想,导致很多员工做好了就离开“你的”企业?
是的,现在不是过去,一个人的时代过去了,一个人的企业的时代也过去了,现在必须是团队,必须是团队所有的企业才有未来,才能吸纳更加优秀的人才。不要和我举例某某企业不也是一个人的企业还不是照样做得如何如何,因为他的这个企业是在上一个年代成就的与现在的环境无可比性,而且也不代表他的企业可以长久不衰,没有归属感、主人感的员工你给其再高的待遇他仍然会离开“你的”企业,创办“自己的”企业;
观念瓶颈二:投入产出比。
我完全同意这是一个追求数据追求量化管理的时代,做企业也不得不追求投入产出比,甚至正是“精明”才成就了您的生意,我们不能放弃自己的基因和优秀作风。但问题是,在资本时代、信息时代,有时速度重于一切,机会稍纵即逝,你还在精打细算之时,可能你的竞争对手已经借用资本的力量不惜一切代价跑马圈地成功,把你逐渐逼入一个非主流境地了,那时你该情何以堪?此一时彼一时,当前社会,比拼的不是赚钱的能力,而是花钱的能力,因为你有机会有地方投入,代表你至少有未来,是在进步是在扩张。抱残守缺者注定被淘汰,过于注重投入产出比者很容易被超越。记得拜访万科时,郁亮就曾说,万科从不做预算,因为你做了预算,不够时可能会因此而耽误了达成目标,过多时会造成浪费,所以万科该花的钱使劲花不该花的钱抠门花。仔细想想非常正确,任何企业的决策千万不要因为成本或者性价比而做决策,有时甚至大部分时候,结果比成本更重要。
观念瓶颈三:不懂得放弃并聚焦成为第一。
大多数是误打误撞走到现在的,包括尚道也是。在企业发展初期,可以多元发展以寻找更多的机会,这是对的;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不得不人为和科学地进行企业发展的梳理了,有所为有所不为,懂得放弃才懂得获得,与其在各个领域做60分最终的成果是不及格生意亏钱不如集中在一个领域做到NO.1,让自己的企业成为客户的不可替代的合作伙伴,即使是仅仅获得同样的销售规模和利润,意义和含金量也不一样。比如美即面膜有5个多亿其实并不多,但人家是只做面膜做到了这个规模就值得尊敬了,当然,听说其老板也要上彩妆、护肤了,很悲催,美即的好日子不久了。其实美即的正确战略应该是继续把面膜做成快消品做成全渠道产品做成就像洗发水沐浴率一样的女性日常必备生活用品,其市场空间不止百亿,也更有核心能力与未来。
中国太多企业一想到增长就想到是横向扩张了,因为横向扩张看起来貌似很容易,初期很容易做起销量;但长远看却很难有大的规模突破,只有纵向深耕细作其品牌的快速发展才有可能几何级变化比如王老吉如果横向做饮料、凉茶铺、颗粒、雪糕等全面发展,王老吉就是一个很平庸的品牌。
瓶颈问题是目前很多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女装如是,化妆品如是,女鞋如是,珠宝如是,甚至内衣也是如此。究其原因,非技术问题、专业问题、渠道问题、市场问题,而是老板的观念问题、思维角度问题,只有老板的思维瓶颈突破了,企业瓶颈才有可能突破。
当然,改变自己,尤其革自己命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谁愿意自杀呢?可问题是,这些老板包括我有其它选择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