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从朗伊尔城到巴尼欧,我们乘坐俄罗斯“RA-74035”运输机,飞机前部载人,后部则载着行李物品。经过两个小时的飞行,于北京时间4月21日凌晨3点,抵达位于北纬89°的俄罗斯科研营地巴尼欧。
我们准备乘机到北纬89°的巴尼欧了
.
同机的大约有30人,其中大部分是到巴尼欧体验北极风光的游客。巴尼欧是1993年由前苏联和法国两国共同建造的科研营地,设施比较简陋。由于资金短缺,目前主要用于接待游客并作为北极探险的中途站,所以我们会看到营地用推土机修建的供飞机使用的跑道。近几年开始实施商业运作,每年巴尼欧会接待200人左右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探险家和游客来此探险或旅游。营地搭建了几组帐篷餐厅就是供游客休息和用餐的,餐厅内还设有中央管道输送暖气。
北纬89度巴尼欧
.
在营地,我们看到10多只等待游客的雪橇犬,乖巧地随时等待为客人服务,一点都不惧怕陌生人,热情好客的样子实在招人喜爱,我忍不住上前和它们亲热,它们也欢快地在我身上蹭来蹭去。
我们只在“巴尼欧”帐篷餐厅吃了些点心,稍作休息后继续向北走了约2公里,在一块相对平坦的冰块上扎营,这里才是徒步的真正起点。
扎营在漂移的冰面上
.
比起南极大陆,在北极冰原上徒步的难度要大得多。由于洋流的运动,北冰洋表面的海冰总在不停地漂移,没有像南极大陆那样经历百万年积累起数千米厚的冰。在风和洋流的作用下,浮冰可叠积并形成巨大的浮冰山。有时,海洋的表面一直冻结到海岸线,而有时,岸边会有数公里不稳定的漂浮冰块和黑沉沉的开放水域。这些冰就像由一个个岛屿镶嵌而成的拼图,被水流分开。在上面行走要靠滑雪板,每个人身上都有套索,用绳子拖动身后的雪橇。拖着沉重的雪橇在起伏不平的冰丘上行走,非常吃力。经常会碰到大大小小的冰裂缝,我们要很小心地避让。领队告诉我们,如果不慎掉入冰裂缝,不要慌张,把身体尽量展开平躺在水面上等待营救。
除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北极熊是大家最担心的另一个危险。其实准确说应该是既担心受到北极熊威胁,又想亲眼看看它们,所以,徒步中我们经常东张西望,观察附近有没有北极熊。领队随身带着长枪,若北极熊靠近时会对空鸣枪来吓跑它们,除非情况危急不会向北极熊开枪。
4月22日
吃完早餐,整装出发,通过GPS定位系统的指示向北极点方向行进,7小时徒步了9公里。
北极的徒步比起南极来,较为艰难,因为一路上我们会碰到无数大大小小的冰裂缝,这些冰裂缝形状各异,不同的冰裂缝需要不同的跨越技巧和协助工具,碰到较深较大的冰裂缝时,主要是绕行,这无形之中又增加了徒步的距离。遇到较宽的冰裂缝时,必须把身上的雪橇、滑雪板取下来,先下到冰裂缝里面,然后再攀爬出来,而较窄的冰裂缝,就把滑雪板搭起来,作为桥梁,人在滑雪板上面颤颤巍巍地走过去,一旦过去了又必须猛跑起来通过惯性才能把雪橇拉过来。
冰裂缝
.
整个跨越冰裂缝的过程就像是一场场惊险的杂技表演,除了队员自身的体能素质外,更需要队员之间的团队精神作为支撑的。看见队友成功跨过后,大家就大声喝彩,如果过不去,就会有援助之手伸出来。队员中年龄最大的罗伯特,年轻时踢足球腿部受过重伤,他一直走在我前面,碰到他过不去的冰裂缝时,我就主动上前帮助他顺利跨越,因此,他没有因为腿伤影响到整个队伍的行进速度。
在北极徒步与在南极比较起来,还有很多明显的区别。北极温度基本在-15℃左右,远远高于南极-50℃左右的气温,湿度上比起有“撒哈拉沙漠”之称的南极来说,空气尤为湿润,这是由于受极地高压控制,地表接受太阳辐射较少,雨水蒸发微弱,因此相对湿度很高。一路上我浑身都湿漉漉的,再加上大量的出汗,很不舒服,尤其是当我们到达歇息地时,衣服、手套、头巾都湿透了,在这样潮湿的空气中,放在室外晾晒根本没用,此时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打湿的衣服塞到睡袋里,通过人体体温来捂干。
这一天我们未曾见到任何动物,但一路上除了冰裂缝外,还有各式各样的冰丘,有直冲上天的,还有塔状的冰山,有些甚至高达60多米,这些美丽的风景给单调的徒步带来了些许欣慰。
金飞豹
奔跑世界、攀登巅峰、探险传奇、快意人生、励志梦想!
著名探险家,世界上第11个,同时也是全球用时最短(18个月24天)完成“7 2”(登顶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和徒步到达南北两极)的人。世界上第一个攀登过七大洲最高峰和跑遍七大洲马拉松的人。
著有豹走天涯系列丛书:《梦想启程》《极限挑战》《巅峰见证》《绝地撒哈拉》《1945美国老兵 昆明印象》
欢迎关注:金飞豹
微信号:jinfeibao8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