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钦邦】卡莎:伊洛瓦底江畔风韵独特的小镇

标签:
卡莎雨夜码头天宝宫缅甸自由行13 |
分类: 旅游 |
再一次坐着缅甸的火车,像乘船一样在缅北的丛林中被剧烈地摇摆着到了一个乱哄哄的火车站,又坐了一小时汽车来到伊洛瓦底江边的小镇KATHA,然而在傍晚的雨中我却找不到住处,几乎要露宿街头了……
昨天,缅甸时间凌晨5.30我背着包来到YMCA楼下。旅舍的门是开着的,值班的小伙子还在房间里睡觉,我把他叫起来结了账。
密支那的街上还没有几个行人,商贩们刚刚准备要出摊,车站前却排满了拉客的摩托车。四个售票窗口排满了等待买票的人,可整个车站找不到一个英文字母。我试探着询问像是火车站工作人员的一位先生,同时递过写着英文“KATHA”的便签。那位先生仔细的看了看便签上的文字,然后示意我排最长的那一队。
一小时后,当我背着大包把举着的护照递进窗口时,里面坐在高凳上的售票员接过我的护照却没有卖给我车票,而是和旁边的人嘀咕了几句后示意我等他出来跟他走。
他把我带到排队人最少的那个窗口后面的房间,客气的搬了把椅子让我坐下。看我着急的样子,里面一个领导模样的中年男人边数着大把的缅币,边用和我相当的生硬英语慢条斯理的问我一些简单的问题,同时不停地对我说:不急,不急。
20分钟后,慌慌张张跑进来个小伙子,他用熟练的英文问我去哪里,然后告诉我车次、价格。我明白了,原来领导在陪着我等外国人售票窗口的职员上班。看到事情搞定,领导满意地点着头,从铁皮柜子里拿出制服换下身上的裙子,然后手中拿着厚厚的一沓钱,踱着四方步离开了。
拿到票时,已九点,离发车还有十分钟,好在从售票处走到车上只需五秒(密支那——卡莎,软座,外国人11美元)……
我又一次被摇晃着、颠簸着行驶在缅北田园般的土地上。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我竟然乘坐的还是我来时的那列车,几个列车员居然还认得我。
对面坐着一对穿金戴银的缅甸人,正好他们也去卡莎,列车员把我托付给了他们,我们可以用英文进行简单的交流。看着我有些疲乏的样子,小两口说:“你睡会吧,到站我们叫你。”
十个小时后,在半梦半醒中,我被缅甸人叫起来,他们说:“卡莎到了,我们一起下车吧。”车未停稳,车下已是叫喊声一片,大致类似中国的:住旅馆吗?要车吗?一些人甚至拉扯着下车的乘客。
我紧跟着小两口快步挤过人群、冲出车站,上了一辆破旧的中巴。车的座椅很高,因为下面焊了个铁架子,这样就有了足够的空间充当行李舱,有意思!
我们穿行在茂密的的森林公路上,路已窄到不能在窄,时常两侧车窗要同时被树枝划过。一小时后,天黑了,下雨了,卡莎到了,这是一个被一些人鼓吹为具有浓郁英伦风情的缅北小镇,这个小镇坐落在伊洛瓦底江边。
然而,在卡莎我就没有那么好运了,预先知道的旅店早已客满。在卡莎飘雨的夜晚,一辆有棚子的三轮摩托车拉着我几乎跑遍了小镇的几家旅店,竟然全部客满,我有些沮丧,难道我要露宿街头了吗?
三轮车夫要拉我去更远的地方,我坚持去江边,那里是小镇最繁华的地方,我想即便露宿在卡莎的雨夜也要在那里,而不是在漆黑一片的地方。
在江边的一家小旅社门前,我告诉三轮车夫把我的行李卸下来,然后说:“付你车费,你可以走了。”他吃惊的看着我:“你还没有住的地方呀!”我微笑着说:“你不用管了,谢谢你!”车夫有些不高兴的开着他的嘉陵离开了。
其实,我已经明白了,没有住的地方是因为车夫想要拿到更多的回扣,而这个季节是旺季,店家不愿意给他。果然他走后老板说还有一个房间,并告诉我:“很便宜,只要5000缅币。”我痛快的交了钱,随着老板来到我的“房间”,可看到“房间”的那一刻我几乎要晕倒了。这也可以叫房间吗?一米五宽,两米五长,一张床,一个小木架子算是桌子。这可是我从未有过的体验呀。
从离开曼德勒起,因为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信号,已经五天没有和家人联系,再加上这一晚的不愉快和太过简陋的住处,我的心情有些烦躁……
我被困在卡莎的第二天凌晨,天还未亮,伊洛瓦底江畔已繁忙起来。马达的轰鸣声不绝于耳,人们的嘈杂声更是乱成一片。我住的小店与伊洛瓦底江仅一路之隔,我知道那嘈杂声来自忙着登船、忙着往船上装运货物、忙着叫卖食品的人们。当轰鸣的马达声渐渐远去时那该是一艘满载着人和货物的船起航了,接下来将是另一引擎的启动。据说,每天卡莎小镇的十几个码头都是这样忙碌着。这里的船北上八莫、密支那,南下瓦城、蒲甘直至入海口。
一觉醒来,精神好了许多,已不似昨晚那般沮丧。我躺在这个不能再小的房间里,想着,不知明早我是否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因为我还不知道能否买到船票。倘若明早我能乘坐江畔的一条快船南下瓦城,傍晚到达后若再运气好些,兴许午夜就能到达蒲甘呢?那可是引我来缅甸的地方呀。
马达的轰鸣、人声的嘈杂一刻也没停止或者根本就不会停止下来,干脆起床。旅店的老板已把二楼通道中临街的木窗打开,窗口还有个破旧的藤椅,点燃一支烟,坐在那里正好边吹着江风边瞭望码头的繁忙。
沿江的街道应该就是卡莎最重要的街道,而一南一北相距不足一千米的两座佛塔使得从江上来的船只远远的就能知道卡莎到了,卡莎的民居、商业、大部分码头也集中在两座佛塔中间的区域中。
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信号,更没有玩家们吹嘘的英伦情调(也许我没有感觉到或走到荡漾着英伦情调的地方)。差不多一小时就能走遍全镇,这就是卡莎。
然而江边的喧闹和远离江边田园的清幽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喧闹繁忙再走进那份清幽,我感觉卡莎立体了起来,也丰满了起来,倘若不是因为伊江在这里由东西走向变成南北流淌,使得河道忽然变宽或者还有其他原因,使这里成了伊江上游一个重要的港口,那么卡莎也许就是丛林深处一隅静谧的田园而已。就在这么个小地方,走在在满眼绿色的街道和民居中,我看到了至少存在六座佛寺和一座清真寺,在江边的一条巷子中还有一所云南会馆,可见卡莎的繁华绝非仅此一时。
镇南的佛寺向西不远,有一组建筑,名天宝宫。感觉有些怪异,初看如道观入内知佛寺,寺内并无一人。礼拜后,出门遇一老者,我问:“老先生,这是座老庙吗?”老先生说:“这是卡莎的观音庙啊,逢年过节或有些大事,卡莎的华人都会在这里聚会的。”老先生在烧草木灰作肥料,他说他是云南华侨,姓蔺,我说到蔺相如,他说那是我们的祖宗呀,听说我是一个人来卡莎,便告诉我他就住在寺院里面,还嘱咐我得空再来和他聊天。
中午在离旅店只隔两三个铺面的广东华人开的餐馆吃了午饭,因担心语言不通,便请他们在路对面帮我买了第二天早五点去瓦城的快船票(外国人25000缅币,本地人15000缅币),他们告诉我坐快船当天下午就可以到,要是坐慢船要一天一宿,而从卡莎坐船去蒲甘要两天一宿了。
大半天的时间在卡莎转,感受这座风韵独特的小镇,虽也只是走马观花,但我却有了些许的满足感,再加上买到了船票,我早就把烦事抛到了脑后。甚至,我都想回到我那不足四平米的“房间”好好地去睡个午觉了……
观音庙
蔺先生
扛吉他的小伙子
中餐馆
我住的旅社
我住的房间(只有一张手机拍的照片,虚的眼晕,可还是想与大家分享,呵呵)
云南会馆
清真寺
离开卡莎时在船上看到的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