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佛陀俯瞰城市曼德勒山日落缅甸自由行6 |
分类: 旅游 |
黄昏,我流连在曼德勒山顶的观景平台,想看落日如何在这里洒尽最后火红的余晖,然而似乎曼德勒平原的边际都和厚实的云层连接在了一起。令我奇怪的是,此时曼德勒山、曼德勒城的上空却是天高云淡。
当我慢悠悠从旅舍溜达到皇城东北角的曼德勒山脚时已近下午四点。一个留着长发的中年男人追着我问需不需要乘摩托车上山,又问我明天想要去哪里。我说不用他载我上山,我要走上去。他拿着一张旅游地图,非常诚恳地对我说:“一日游,早七点至日落,四景点,只要18000缅币。”我几乎被他说动了心,因为实皆山、因瓦古城、乌本桥等正是我想要去的地方。我笑着对他说:“等我下山再说吧?”中年男人再次追上了我,这一次他把价格落到了13000缅币(大致是人民币100元)……
一条圆弧形的公路,两侧浓荫密布,曼德勒山景区的南门开在弧顶,两只硕大无比的狮子立在山门两侧。上了十几级台阶需脱掉鞋袜,路边有为外国人存鞋的地方,一个老妇人站在那里。所谓存鞋处其实就是一个木架子分出了一些小格子,每格两百缅币。这对缅甸人来讲已算奢侈了,倒不仅仅是因为钱,因为缅甸人只需把鞋随便一脱或干脆拎着鞋走。况且他们不分男女大概千篇一律的穿着人字拖。想起了在仰光的瑞光大金塔,当时给了我一个存鞋的号码,取鞋时看鞋的小姑娘说:“先生,你可以随意给些钱。”当时我没有零钱,看到我手中的一千缅币时,姑娘笑着说:“我可以找给您钱,可是您想给多少呢?”……太有意思了。
沿着一千七百多级石阶上山你不用担心风雨,因为山路上差不多覆满了铁棚,路旁还有许多供登山者休息的座椅。更不用担心寂寞,山路上时常会有朝圣者或观光者向你投来友好的目光,倘若你健谈还可以和缅甸人或来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聊上几句,当然语言不通时就只好连说带比划了。其实山路上最多的是大大小小的寺院和佛塔以及围在寺院或佛塔边做生意的小贩。据说整个曼德勒山上有超过1000座的佛塔呢,可你要知道这座城市最高的山不过才有236米高。
我沿着石阶走到了一个平台,发现有两条上山的路。正在犹豫时一个卖纪念品的缅甸女人指着左边的路示意我从那里上,并用英文对我说:“加油,中国人。”当我爬上几十级略显陡峭的石阶时在一个砖制的佛殿中看到了一尊奇特的大金佛。这尊裙褶飘动的立佛有十几米高,其右臂平伸,食指指向前方,一个比丘跪坐在佛脚下,双手合十,头偏向佛指的方向。传说当年佛祖释迦牟尼来到曼德勒山看到眼前广袤的土地时曾预言:“2400年后,这里将出现一座繁华的城市。”而如今立佛所指的地方就是曼德勒皇宫的位置,或者因山名而得名的曼德勒城就是佛陀所说的那座繁华的城市吧。佛殿不大,男人可以走正门进来,而女人却只能走另一条路从侧门进来礼佛了。这座佛殿的的后面有一组雕像,昏暗的光线下看起来有些恐怖,他们在诠释着佛陀所说的“生、老、病、死”。
来到山顶,我看了一个金碧辉煌之处。中间一座高高的佛塔直入云霄,佛塔下四个佛殿分别朝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有回廊贯通,再向外是一根根方形的柱子,柱子间仍是回廊贯通斗拱相连。柱子上用彩色玻璃镶嵌出菱形的图案与湿润润红色的地面相互映衬着,给人一种晶莹剔透的感觉。最外一圈是观景台。,从四周的观景平台向远处望去,曼德勒平原上的曼德勒城、曼德勒皇宫一览无余。城市的西侧,伊洛瓦底江似从天而降,自北向南缓缓流去。令人最不能忘记的是点缀在丛林中、城市中数不清的各色佛塔。这里真是俯瞰曼德勒平原、曼德勒城的好地方,怪不得摄影师们会聚在这里等待日出和日落。
一群小沙弥来到山顶拜佛,虽身束红袍却裹不住他们的那份童真和顽皮;一个白人小伙子在观景台打坐,不知在佛陀走过的地方他悟到了什么;两个摩登女郎把披肩系到了腰上,以此表示对佛的尊重……
礼过佛,我流连于此,想看佛教圣地五彩斑斓的人们,更想看落日如何在这里洒尽最后火红的余晖。然而尽管曼德勒山、曼德勒城的上空天高云淡。可整个曼德勒平原的边际似乎都和厚实的云层连接在了一起,把西方的日头遮盖的严严实实。
下山途中,有佛像佛塔的地方都亮起了灯,山路上忙碌了一天的摊贩们已开始收拾摊位。当我再次来到一座没有殿堂只有铁棚覆盖的立佛时看到了令我难忘的一幕。天色将晚,在昏暗的灯光下一个高挑的小姑娘收拾完自己在佛像边的摊位开始轻轻的仔细的擦拭着佛像上的灰尘,从平台到脚再到所有他能够得到的地方,我站在几米远的地方注视着她。然而那一刻我感觉到她只有一个念头:认真做完一天中最后一件事情,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我想那一刻她一定忽视了一个游客的存在,或者那一刻她早已忽视了所有的存在……
来到山下,鞋还在,只是已无人看管。穿上鞋,没走出几步,我忍不住笑了。5个小时过去了,天已完全黑了下来,可上山前那个要拉我一日游的男人却不知从哪儿跑了出来——他还在等我。面对执着的缅甸人,就范吧,除此我还能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