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六)

(2013-11-06 10:50:08)
标签:

郑燮

书画

题跋

欣赏

文化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六)

 

●郑燮《疏枝淡叶竹图》

http://s16/mw690/001ILULEgy6E0igQc2Pff&690

【题跋】

画竹诸家问老夫,近来泼墨怕模糊。

一干疏枝兼淡叶,挺然断不要人扶。

乾隆甲戊,板桥郑燮画并题。 

 

●郑燮《高竹芳兰图》

http://s5/mw690/001ILULEgy6E0ijfT9Ob4&690

【题跋】

千尺篔筜节最高,芳兰气味淡而遥。

百年一种青青色,老更苍然见独操

板桥郑燮。

〔注释〕

篔筜(yúndāng一种皮薄、节长而竿高的竹子。

一种:同样,不变。

操:节操。

 

●郑燮《幽兰图》

http://s7/mw690/001ILULEgy6E0ilIUHY36&690

【题跋】

昌黎云:“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予曰,采而佩之,邦家之光。图是幅,为兰故亦为国故。板桥郑燮。

〔注释〕

①昌黎云:“不采而佩,于兰何伤”:相传孔子作琴曲《幽兰操》,在兰上寄托情思,如泣如诉,如怨如愤,幽怨悱恻。韩愈(号“昌黎”)仿而作之。韩愈《幽兰操》词云:“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今天之旋,其曷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雪霜贸贸,荠麦之茂。子如不伤,我不尔觏。荠麦之茂,荠麦有之。君子之伤,君子之守。”其中,“不采而佩,于兰何伤”的意思是:如果人们不懂兰花,因而不去采摘佩戴它,对兰花而言,又有什么妨害呢?

②邦家之光:(体现的是)国家和家族的荣光

③图:画。

④为……故:因为……的缘故。

 

  郑燮《梅花道人诗意竹图》

http://s13/mw690/001ILULEgy6E0ix49qI4c&690

【题跋】

我亦有亭深竹里,也思归去听秋声

〔注释〕此两句,系元代著名画家吴镇(号梅花道人)名句。

 

  郑燮《琅轩竹图》

http://s10/mw690/001ILULEgy6E0iK99Gxc9&690

 

阶前种取琅玕竹,衬以横斜石一条。

风雨月明闻细响,总间琴韵又芭蕉。

时乾隆壬子秋九月并题于广陵精舍,板桥郑燮。

〔注释〕

①琅玕:指竹。杜甫《郑驸马宅宴洞》诗云:“留客夏簟青琅玕。”

②细响:细细的声响。

③间(jiàn):夹杂

④精舍:佛教修行者的住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