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而复始的日子,简单平静的生活,二十多天一晃而过,爬山、打坐、记辟谷日记是生活的全部,心静、健康、轻体,灵性增长......
http://i2/fo/2013/1024/U10230P1443DT20131024110940.jpg
我得到了许多,终归还是凡人,闲暇时,总会有种寂寞的感觉。
细细品味,孤寂的日子感到生活馈赠我的不仅仅只是困惑和迷茫,还有一种超越寂寞的情怀、宁静和快乐。
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天长日久萌生出对亲人揪心的思念;孤独寂寞让我觉得时间太漫长,几乎是度日如年。
那些数着时间来过的日子,体会到调整自己的心态是多么难的一件事。
每个人都有寂寞的时候,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面对寂寞而活得淋漓酣畅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寂寞,超脱寂寞,享受寂寞的。
寂寞是对生命的一种考验。寂寞不是无聊,无聊是对生命的一种折磨。而寂寞恰恰深刻于无聊,是远离喧嚣寻找自己,拥有自我的宁静,是形单影只时聆听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
回顾来时的路,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生来就注定不能与人为伍,即使置身于喧闹的街市,心一样是孤独的,如同步入荒凉的旷野。
没有刻意给自己创造一个宁静的心理环境,熙熙攘攘的世界与我无缘,心永远独立徜徉在自己的空间。
这也不是坏事,避开尘世的纷扰,拒绝人身无意义的消耗,净化心灵,升华自我。也许正是寂寞才会使我感受到生命的真实,拥有宁静,获得积极的人生思考。
让生命亲近自然,让心灵聆听自然,让生命更加成熟。
寂寞使人沉醉,也能使人清醒,寂寞中少了份浮躁,多了份思索。
言的最后境界是无言。 我进入了冥想之境,达到了无声之声。
远离事物的现象、形象、声象,从“有我”达到“无我”,超越了一切声音,领悟到“无声之声”。
“无”是无相、无心、无求、无得。“无”是本然不动的清净自性。
感情和理智似乎不再活动,直接体会自已和宇宙的关系,通过“心悟”,觉得自己是一个无限自由、摆脱一切束缚的人。
我开始在物质之外客观地审视自己,总是在问自己同一个问题:你能否坦然地面对生与死、善和恶、来和去?
用心灵感受一切,花香、鸟鸣、松涛、流水......不用眼耳鼻舌身,用心去品,是靠心有灵犀一点通,靠感应。
尘世的安宁需要先从心灵的安宁开始,一切外在的索求,最终还是要平息在内心的无所求上,所有的喧嚣浮华最终都会归于生活的平凡淡泊之中。
“片片残红随远水,依依烟树带斜阳。横筇石上谁相问,猿啸一声天外长。”
仲夏之际,杨柳依依,斜阳映带,落花流水,一派多么宁静而又祥和的画面!
这宁静祥和的桃源世界,是修行者的精神家园。
让我在这种极其宁静的状态下,澄心内观,回光返照,回到人性的源头,从而让纯然的心性焕发出灼灼光华。
“不思善,不思恶”,摒弃一切二元对立,让那颗烨烨明珠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很多时候,为寻找那颗真实的明珠费尽了生命中大部分时间,然而偶尔的机会,忽然意识到,真理并不遥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