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小小的农家院落,或你家连着我家,整齐地排列在一起,或三五成群,或单独一处,静静地卧在田地间。
田间地头,人们辛勤地劳作,重复着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承载着酸酸甜甜的日子,书写着每一个生机勃勃的清晨,勾勒着炊烟袅袅,赋有诗意的黄昏。
http://i0/dy/o/2009-08-01/1249088928_WKPbS6.jpg
师父安排我们在一个空置的农家院里住下,院子的主人是师父的侄子,一家人在城里上班,平时很少回来,虽然没有人居住,院子稍显土气,但干净利落,一切都井然有序。
院门口两棵茂盛的柿树清脆碧绿,屋顶周围的盆景鲜花和青藤植物,沿着墙沿挂下来,似一道绿色屏障。让这个幽静的院落充满生机和意趣。
正房三间,我和两个师兄每人一间,师父住在自己的老房子里。
师父家陈旧的院落因师父回来渐渐热闹起来。
左邻右舍聚在开敞的院子里,男人们喝茶聊天;女人们则拿着针线活,边衲鞋底边拉家常;几个厨艺不错的人在厨房里不停忙碌着;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分享着师父带给他们的礼物,玩累了,在院子外边骑自行车、踢毽子、打沙包、在各种各样的小游戏中忘乎所以。那种氛围,让人欢笑,让人动情、更让人着迷。
晚饭时分,各种取自大自然的无污染食品端上了桌,山野菜、花椒芽、水库里的鱼、河里的虾、柴鸡蛋、小鸡炖蘑菇、特色扣肉,贴饼子、菜团子、小米粥……丰盛的饭菜让人垂涎欲滴。
厨房里还在不停地忙碌着,院子里的人们已围着餐桌坐下来,两位师兄赶了大半天的路,早已饥肠辘辘,我虽不是很饿,但被诱人的佳肴吸引,早想狼吞虎咽。
又一盘肥嫩的烤羊腿端上来了,鲜嫩的肉质被烤得焦黄酥脆,浓香的汁液包裹在周围,在灯光下泛出点点的油光,扑鼻的香味阵阵袭来。令人食欲大动……
厨房里忙碌的几个人还没有上桌,大家悠闲地边吃边等,第一次和这么多陌生人坐在同一个桌子上,我很不习惯,虽然早已垂涎欲滴,还是努力假装斯文,慢条斯理地小口品偿,似乎饭菜的香味从鼻孔进入了胃,没吃两口,我就觉得很饱,看着眼前诱人的食物,一口也吃不下。
一位干净利索的少妇端上了刚出锅的酥饼,金黄酥脆,色泽鲜艳,不由得想起苏东坡的一首诗:“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用在这里天衣无缝。
面食是我最爱吃的,金黄色的菜团子和酥脆的烙饼充满着妈妈的味道,很多年梦牵魂绕的东西摆在面前,咬了一口,唇齿间回味着久违的余香,肚子却多一点儿都装不下。
质朴的乡情们看我不吃,虽然面前的盘子里已经堆成了小山,她们边推荐最拿手的菜边不停地往我盘里夹,盛情难却,师父看出了我左右为难,对乡情们说:“都是家人,随便点儿吧。”
吃完晚饭,大家坐在院子的大树下,边扯闲话,边喝茶,几个人走到院子外,顺手摘几个熟了的西红柿、苹果,也不洗,用衣服或手擦几下,放在茶桌上,有人拿起来咬上几口尝鲜,心满意足地跟师父聊着这几年生活的变化,那种浓得化不开的人情、乡情让人陶醉、让人回味。记忆深处不停地涌现出似曾相识的丝丝缕缕。
农家的日子虽然质朴,却踏踏实实安安稳稳;农家的夜晚虽然单调,却安安静静坦坦荡荡。在啁啾的虫鸣声里,一切如水般的柔和淡雅,在微风如琴的天籁之声里,心情如大地原野般的宁静肃穆。
想起了当初热热闹闹的家,想起了如亲人一样的左邻右舍,曾经,每个夜晚都如现在一样。
春天的燕子呢喃,夏日的蝉鸣阵阵,秋天的虫声啾啾,冬天的白雪皑皑,春天的一席韭菜,夏天里的一架黄瓜,秋天里的一棵萝卜,冬天里的一株柿树,也会给整个院落带来无限的生机与情趣,也会让院落里的人生变成如歌的行板。栽一块自然的风光放在自家的院子里,栽一片原野的色彩放在自家院子里,门里门外,窗里窗外,生活和自然,人生和原野,没有距离,没有阻隔,彼此和谐地相处着。
所有的清晨,阳光和雨露就在枕边,所有的夜晚,星光和月辉就在床头。雨来了,院子湿着,窗台湿着,心情也湿着;雪落了,院子闪亮着,窗台闪亮着,心情也闪亮着。
夏日,院墙上的葫芦花在夏夜的院子里闪闪烁烁,一直闪烁到梦里去,宽大的树冠把一大片清凉撒在院子里,连蝉的鸣叫都成了清凉的乐音。哪怕是苍凉的晚秋,即使是一片孤寂,也会暖意地悬挂在干枝上那片即将凋零的树叶上;哪怕是萧瑟的残冬,即使是一院子的荒凉残败,也都会让心灵里有一种清爽与宁静。
岁月沧桑,洗尽铅华。一切重回到生命之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