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眼看世界(428)

(2013-10-25 13:07:12)
标签:

教育

    以前只听说过密云水库,来密云是第一次。

 

    师父的家在燕山主峰雾灵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这里山清水秀,民风古朴,刚进村口, 突然感觉眼前的场景无比亲切,所有的一切、每一个细节,甚至是遇到的每个人,都那么熟悉,对眼前的景象似乎了如指掌,好像曾经在这里生活过很久。 

  

    目力所及,房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或白墙灰瓦、或青砖碧瓦,与山水有一种天然的协调。

 

    狭窄的小巷,古老的房屋,石头喷泉,面积不大的广场,广场上硕大榆树的阴凉中,一群悠闲的老人谈笑风生、欢快的儿童在旁边嬉笑打闹、一个小小的冷饮店,所有这些,组成了这个可爱的村庄,营造出一种舒适、安逸的气氛。 

 

    绿树葱茏的山脚下,流水潺潺。这美丽的景色,如画的街道,鲜花盛开的院落,在我的记忆深处已经沉睡了不知多久。

 

    这时,空中出现了一道道美丽的光带,如同彩虹般迷人。我一下子兴奋了起来,这光非常靓丽,非常柔和!秀丽山峰和郁郁葱葱的树,不同的品种,不同的地方,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深深浅浅,错落有致,仿佛一幅浑然天成的油画,美不胜收。

 

    根本不想去分析猜想,只要静静地享受这份美丽就足够了。

 

    师兄们也被这美丽的景色吸引了,请师父讲讲密云与雾灵山的历史。

 

    师父说:密云县历史非常悠久,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40万年以前,旧石器时代早期。

 

    有“先有共工城,后有北京城”之说。

 

    在远古时代确有共工其人。他是一个比较强大的部族首领,据说共工氏姓姜,名垂,是炎帝的后裔,共工是他的官爵,其主要活动于河南辉县一代。他曾被派去治水,其治水方法是在平坦的地面上修筑堤坝,用土来挡水。这种方法未能疏通河道,洪水依然泛滥成灾。所以,尽管其治水数十年,却未能根治水患,被舜流放幽州,居共工城。尧继位后重新启用了共工,由于政绩卓著,故尧将“共工”赐姓于他。共工是最早的治水英雄,为发展农业生产做出过重要贡献,因而被后世尊称为水神。 

 

    据史料记载,共工被派往之地共工城,即位于今密云水库北岸不老屯镇的燕落村南。关于此事,《尚书》、《孟子》、《史记》等古代典籍都有记载。只不过三书分别云共工被派驻之地为幽都、幽州、幽陵,以上都指密云一带,幽都、幽州、幽陵其实是密云最早的名字。

 

    我隐约感觉到师父带我们来这里的目的了。

 

    师父接着他的话题:

 

    雾灵山是"京东第一高峰",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距北京145-160公里,距天津180公里,距承德130公里,距唐山140公里。

 

    雾灵山峰岭层叠、纵横交错,连绵起伏的山峦就像龙形图腾,清代就把雾灵山作为百年寝陵的太祖山,于清顺治二年划为清东陵的“后龙风水禁地”,封禁长达270年。禁止民间砍樵,打猎,自然生态保护的比较好,树木茂密葱茏,气候凉爽,年最高温不超过28度,是避暑的好地方,空气新鲜,全国第二大的天文台就坐落在山脚下。雾灵山主峰海拔2118米,是燕山山脉的主峰。

 

    清圣祖仁皇帝康熙曾题《晓发古北口望雾灵山》诗一首:流吹凌晨发,长旓出塞分。远峰犹见月,古木半笼云。地迥疏人迹,山回簇马群。观风当夏景,涧草自含薰。

 

    雾灵山自古又是道佛名家修行的聚集地,据记载,雾灵山在宋代就建有寺院,宋辽时期更是修建大型寺庙。当时山下有红梅寺,山腰有钟鼓院,山顶有云峰寺、天云观,并有按北斗七星排列的山泉井七眼,现仅存一眼。到辽金时期达到鼎盛,“有僧道万余人”,号称 “有名的和尚三千六,无名的和尚赛牛毛”,这就说明在当时雾灵山一带僧道甚多,香火旺盛,其香火延续了辽、金、元三代。

 

    明代中丞刘伯温曾到雾灵山巡视,并留下巨型摩崖石刻“雾灵山清凉界”碑。

 

    相传刘伯温曾登雾灵山途径此石,歇息之时,观天象,堪地理,断言此石之上,气候明显变凉,农作物不能生长,此石之下气候温暖,农作物可生长,经当地农民试种,果真如此。

 

    明清许多官员都到这里巡视.洪武年间,谭纶、汪道昆、戚继光等、崇祯年间杨嘉谟、高斗光等几十位高官都把名字官职刻在了清凉界碑上。

 

    同时,总督侍郎刘应节的题诗:山盘大漠郁苍苍,为问虚踪到上方。天地三千开世界,华夷万里见封疆。芙蓉半插青云色,薝卜(zhãn  bo)时飞花雨香。身在招提犹是幻,皈(gui)依何处法中王。巡抚都御史杨兆诗:碧霞栖处一高峰,中有摩尼最上踪。今古变迁馀(yú)草树,乾坤俯仰独芙蓉。灵岩月照三千界,慧蝀(dong)云浮十万重。彼岸可能容我度,西天飞锡几时逢?

 

    清凉界碑对面的五座山峰也叫五将峰,巍峨耸立,俨如五位大将保护雾灵山。

 

    是因为公元1572年冬,明穆宗皇帝命戚继光在雾灵山下组织一次实兵对抗演习,兵部尚书谭纶等在总督侍郎刘应节、巡抚都御史杨兆、兵部副史王一鄂、协守都督张臣陪同下巡视了曹家路长城防务,攀登了久负盛名的雾灵山。谭纶等人回京时,留下了陪同官员镇守雾灵山,从此清凉界碑对面就多了这五位将军。五将峰从左至右依次为:王一鄂、杨兆、刘应节、戚继光、张臣。

 

    山里奇峰林立,崖悬壁险,林海苍郁,潭瀑相连山水相依,森林气息十分浓厚,会让你感受到置身于一个全新的自然境界 ,能真正地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

 

    闻名中外的古北口古战场,宋朝杨令公庙及杨七郎坟;司马台长城,都在雾灵山里。

 

    此时的师父更像一个出色的导游。

 

    听着师父的介绍,慢慢往山上走,轻雾缭绕,山灵水秀。极目远眺,青山碧水,相映成趣,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轻轻闭上眼,细细回味着眼前的美景,深深吸一口气,清新的空气直沁心脾,恍惚间,犹如置身于世外桃源一般美好。

 

    清风刮过,清凉的感觉让人为之一振,伸开手臂,任那酣畅淋漓的感觉延伸至四肢百骸,真是感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从烦热的市区而来,感觉到这种凉爽的弥足珍贵,凉爽带着清新的空气,温润适宜的湿度,林荫的石子路上,鸟语花香,扑面而来的是一种酣畅淋漓的惬意。难怪有人称“雾灵山庄美,神仙彩笔挥。沉醉大自然,游子不思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