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看世界(231)
(2011-04-06 22:28:55)
标签:
杂谈 |
几个人崇敬地看着老人.
老人和蔼地说:人生在世,不要尊名荣贵,不追求华衣美食,不要迷恋珍宝名车,外在的东西无须看重. 道法自然.
人如果超出了自然无为的规律就会犯错误,为贪欲而错。
修道者应该清静寡欲,朴素无为,无所执著,修身也好,修佛也好,修道也好,总之一个字要“修”。
通过正身静坐,内观返视,调整呼吸,用最简单的方法来修正自己。
正身,就是调整姿势。调整姿势是小道,是技术;同时也是大道,就是要做人正派,堂堂正正,是修炼的大道。小道调整姿势,大道凝神内省, 返观内视,不和人争、和光同尘。
孟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这个意思。
修道,最重要的是修德.“无德不养道”
人的先天真性,本与太虚同体,清静洁白,空洞虚无。
下生之后,产生种种后天妄心,如云遮月,蒙蔽真性,造成修道障碍,念想难除,妨害道修。
修德的目的,是要培养个人谦虚、柔和、忘我、不争的坦荡胸怀,净化心灵,去妄归真,再去做功,入静易而进功深.
“德正则心安,心安则炁顺。”若无修德之熔炼,则心神不清,性地不纯,如此心态,去做修炼功夫,无异沙地造厦。
修炼强调修德,乃与个人的修功息息相关,有德就有道,无德即失道,道以德为基,德高道更高。
重修德,人与人之间形成团结、互助、真诚、和睦的关系,有益于生活环境安定, 道家修德,进一步还要求推诚万物,“昆虫草木犹不可伤”,提倡以好生之德,保护自然环境。
道家修炼所提倡的修德,并不局限于狭隘的个人修炼,体现了真实的道德价值,个人修德有益于社会,利济他人就是升华自己。
《老子》云:“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出世的修真之学,与入世的为人之道,“独善其身”与“兼善天下”,二者并不抵触,而是互补协调的统一。 明白了修德,大道就在眼前,人人可为,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
老人和蔼地说:人生在世,不要尊名荣贵,不追求华衣美食,不要迷恋珍宝名车,外在的东西无须看重. 道法自然.
人如果超出了自然无为的规律就会犯错误,为贪欲而错。
修道者应该清静寡欲,朴素无为,无所执著,修身也好,修佛也好,修道也好,总之一个字要“修”。
通过正身静坐,内观返视,调整呼吸,用最简单的方法来修正自己。
正身,就是调整姿势。调整姿势是小道,是技术;同时也是大道,就是要做人正派,堂堂正正,是修炼的大道。小道调整姿势,大道凝神内省, 返观内视,不和人争、和光同尘。
孟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这个意思。
修道,最重要的是修德.“无德不养道”
人的先天真性,本与太虚同体,清静洁白,空洞虚无。
下生之后,产生种种后天妄心,如云遮月,蒙蔽真性,造成修道障碍,念想难除,妨害道修。
修德的目的,是要培养个人谦虚、柔和、忘我、不争的坦荡胸怀,净化心灵,去妄归真,再去做功,入静易而进功深.
“德正则心安,心安则炁顺。”若无修德之熔炼,则心神不清,性地不纯,如此心态,去做修炼功夫,无异沙地造厦。
修炼强调修德,乃与个人的修功息息相关,有德就有道,无德即失道,道以德为基,德高道更高。
重修德,人与人之间形成团结、互助、真诚、和睦的关系,有益于生活环境安定, 道家修德,进一步还要求推诚万物,“昆虫草木犹不可伤”,提倡以好生之德,保护自然环境。
道家修炼所提倡的修德,并不局限于狭隘的个人修炼,体现了真实的道德价值,个人修德有益于社会,利济他人就是升华自己。
《老子》云:“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出世的修真之学,与入世的为人之道,“独善其身”与“兼善天下”,二者并不抵触,而是互补协调的统一。 明白了修德,大道就在眼前,人人可为,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
前一篇:天眼看世界(230)
后一篇:天眼看世界(232)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