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葫芦头泖馍
(2022-03-14 16:59:07)
标签:
转载 |
葫芦头泖馍
——《咥在西安》上篇“秦馔源远流长”之一节
商子雍
在古城西安,葫芦头泖馍是妇孺皆知的美食,但直到现如今,绝大多数(比例可能高达99%以上)西安人嘴上和心里的这一名吃,是被叫做葫芦头泡馍的。
西安的餐饮市场上,泡馍是一个成员众多的系列,其中荦荦大者,即有牛肉泡馍、羊肉泡馍、羊血泡馍、牛羊肉小炒泡馍、三鲜泡馍、羊杂糕泡馍、葫芦头泡馍、红肉煮馍、白肉煮馍,以及五花八门的素泡馍。可以说是数不胜数,美不胜吃!
最早出现的泡馍,无疑是一种平民饭食、穷人饭食,其特点是油水大,分量足,价格廉,可以让消费者在少花钱的前提下,同时满足果腹和解馋的口腹之欲。或有人问:分量能足到什么程度呢?答曰:想吃多少就能吃多少。此话怎讲?且听我慢慢道来。
事实上,各种泡馍中除过馍以外的食材,分量都是固定的,但泡几个馍,却由消费者根据自己的肚皮大小决定。眼下吃泡馍,两个飥飥馍足矣,但半个世纪以前的物质匮乏时代,经常吃不饱的年轻人一旦有了吃泡馍的机会,一次消灭掉五个六个飥飥馍,是司空见惯寻常事。泡馍的碗本来就大,可遇到这样的吃客,则须用一大、一小两个碗,才能把给他泡好的馍盛下,坊间称此种吃派为“拖挂”,倒也形象而生动。
当然,这么一来,店家就须付出较大的成本(操作的时间要长,消耗的肉汤要多),但从未听说过哪家泡馍馆会因此对顾客不满,之所以如此,一是泡馍本来就是以大饭量的下苦人为服务对象的饭食,经营者对这样的成本付出视为理所当然;不过,往深里思考,这种体恤穷人的人文关怀,未尝不是值得我们大力弘扬的一种商业道德。
按辞书诠释,所谓泡,
以猪的肠子、肚子为主料的泖馍,为何要冠以葫芦头之名?坊间的解释有两种。一说:西安人把猪大肠头叫做肥肠头,而长约一尺的肥肠头煮熟收缩后很像葫芦,所以肥肠头就有了另一个称呼葫芦头,把煮熟的肥肠头切片作为主料的饭食名曰葫芦头泖馍,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二说:早在唐代,这种以猪肠、猪肚为主料的小吃。就在食肆上出现,被称作猪杂糕。不过,由于对原材料的处理不得法,当时的猪杂糕太过油腻,且带有臊腥之气。一日,隐居在长安以北一处山区(即今日的铜川市耀州区药王山)采药行医的孙思邈来到长安,发现了这种烹调不得法的猪杂糕,于是对店家指点一二,并将随身携带的有关药物连同装药的葫芦相赠(中医有医食同源之说,所以一些药物同时也是调料,而常常以食疗手段来对付病患的医生通晓烹饪调和之理,也属正常)。店家遵照孙思邈的垂教一一办理,新版的猪杂糕果然面目一新。缘此发了小财的店家感念孙思邈的恩德,将其所赠之葫芦视为宝物高悬于店门之首,久而久之,猪杂糕也就摇身一变被呼为葫芦头。
感念孙思邈恩德的,不单单是当年那位店家,还有喜欢吃葫芦头泖馍的我。前不久,我去铜川市采风,就专程拜谒了位于耀州区的孙思邈故居和药王山上的药王庙,深深地给他老人家鞠了一个大躬。
把话头再扯回到葫芦头泖馍上来。在古城西安,经营这种美食的餐馆不是一家两家,也不止十家八家,但名气最大的,是位于南院门的春发生葫芦头饭店。其原因,当然是他们的产品质量精良,且不断地与时俱进,注意契合现代人的饮食习惯。我1959年夏天不到17岁时从西安市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距南院门咫尺之遥的大保吉巷小学教书,第一次领到工资后的第一次下馆子,便是去吃春发生的葫芦头。1984
2008年,春发生欣逢88华诞,店家托人请我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对这件事,我当然是义不容辞。现将这篇题为《88岁的春发生》的祝寿文章转录如下:
有一年在北京小住,偶与一家悬挂“卤煮火烧
说起来,中国人吃猪肉、吃猪“下水”的历史,怕是非常久远了吧!前几天,给西安市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当评委,有选手朗读北朝民歌《木兰诗》,其中的“磨刀霍霍向猪羊”之句便是明证。另据我所知,在不同的饮食文化中,包括肠子在内的“下水”的地位,是有着巨大差异的。有些文化中,动物肉以外的所有器官都在应抛弃的废物之列;而另一些文化中,“下水”则可能是比肉类更有价值的食品。汉民族饮食文化对“下水”的认知尽管大体属于后者,但在最初,肠子、肚子的地位怕也不高,否则,为什么它们没有被称作“上水”呢?也正是由于此,我对一代又一代通过反复实践,终于用“下水”烹制出上等佳肴,并最终提升了“下水”地位的厨师,就不能不怀有深深的敬意。
“春发生”是西安餐饮名店,以肠子、肚子为主料的“葫芦头泡馍”,是西安有口皆碑的名吃。今年,适逢“春发生”88华诞,借此机会,享受“葫芦头泡馍”这一美味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区区在下,愿诚挚地向“春发生”道一声:“感恩!”
末了,还有几句也许是蛇足的话想说。
这篇祝寿文章,除过在《西部娱乐美食》杂志上发表外,还被印在春发生的一张广告彩页上。一些读到文章的熟人问我:“商老师开始写广告了?这一回挣了多少钱?”对我“一分钱没挣,连一碗免单的葫芦头都没吃”的回答,大都摇头不信。因此,我想在此再一次郑重表示,确实一分钱没挣。只是有一次,我在春发生吃葫芦头,被一位工作人员(好像还是个负责人)认了出来(那张广告彩页上有我的照片),他表示要免单,被我婉言谢绝。不就是一篇短文章吗?比起春发生半个多世纪提供给我的美好享受,我的这点儿所谓“贡献”,简直是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