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周期态势判断与策略协调的必要性
(2010-09-13 11:42:04)
标签:
大势研判投资策略杂谈投资感悟理财心得市场分析股票 |
分类: 大势研判 |
最近更新很少,一方面是事情比较多也暂时没有太多的新感悟或者想法,写字是乐趣而非任务,因此既然无话,那就不多话。另一方面,有限的时间上向个股研究倾斜的也比较多,个股研究很多时候是个力气活,查资料做推敲找数据都是比较花精力的。
目前的策略上是很简单的,聚焦在少数具有长期吸引力的个股上,并积极准备资金等待不期而遇的又一次(也可能是我总体资金安排上的最后一次)中长期布局机会。对于深谙风险机会比思考方式的投资者而言,当前的情况其实是很好评估的。作为一个投资上的判断,应该有一个大致周期上的“战略判断”,不同周期间会出现一定的矛盾或者冲突,但如何协调不同周期间的策略优化其实是个技术性问题。重申一下个人对于不同周期的一些基本看法供感兴趣的朋友参考:
长周期:自09年中期一直以来对未来3-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一个基本判断就是,市场已经进入一个漫长而巨大的长牛市。
中周期:自09年底就提出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1-2年)市场很可能进入一个令人乏味的持续震荡的“不清晰状态”,但结构性的分化会很严重,且这种“不清晰状态”目前还看不到剧烈破局的迹象。
短周期:自10年8月底以来认为未来几个月的主要风险将来自于中小板等当前极其火爆的对象上。
脑子里没有周期的概念,没有对不同周期大判断上的协调概念(谁服从谁?哪个周期是稳定性的,哪个周期是变动性的?如何协调不同周期间的态势冲突而创造最有利于自己的局面?),就会变成无头的苍蝇---人家一谈机会,就期待未来几天涨停板;人家一谈风险,就认为世界末日是不是快到了。一根筋式的思维方式害死人啊。。。你知道了长期是机会,那么你就会懂得短期的风险反而成为了抓住机会的一种途径:就比如我喊2600下进入机会端,2400下大力买入---有思维营养不良的朋友就会说,还要跌啊,没见底啊,风险啊。。。这也是为何很多时候我总觉得与一些朋友有种鸡同鸭讲并最终懒得再讲的原因---虽然说的都是汉语,但思维方式上的鸿沟导致交流的困难性甚至大于语种上的差异,呵呵。
“逃顶与抄底”,这5个字将是毁灭绝大多数证券市场玩家的杀手,思维上跳不出这个局限,那么就是在和金钱说“goodbye and forever”;“风险机会比”,这5个字却是获得救赎的成功投资者的标准配置。
投资策略是个什么玩意儿?无非就是确定个人的长期预期收益目标,然后根据不同周期的风险机会判断,结合个人当前的资产配置状态,制定出一个对自己长期非常有利而短期风险可控的实施计划而已。事情其实就是这么简单,至于信不信懂不懂,那好像只有看个人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