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类重点企业PK台之“管理篇”
(2009-06-15 14:05:45)
标签:
泸州老窖张裕茅台山西汾酒五粮液股票 |
分类: 个股研究 |
山西汾酒的管理团队基本上都是从工作开始就在酒厂,一路晋升上来,总经理的年薪在40万左右,副总的年薪在32万左右;这个团队的好处是熟悉公司熟悉行业,缺点是缺乏创新和进取精神。09年同比业绩大增主要是08年业绩基数低以及收回经销商产品开发权所致,但同样的这一步,谢明在04年上任就动了,汾酒在08年才启动,显见是反应比较慢的。
五粮液的前董事长王国春据说是公认的白酒业营销专家,五粮液的一统江山就是在他手中实现的,但目前已经退位。五粮液的新团队背景暂且不去说了,但公开资料显示管理层的年薪才10万不到。。。谁信呢?既然在上市公司里没有高薪,其主要的收入来源必然是集团或者其它地方,这样的管理团队有什么做好上市公司的企图心呢?因此这一点已经让我很是倒胃口。
茅台的团队年薪是最高的,达到120万左右,背景来看好像也是主要是茅台厂成长起来的。实际上茅台的供销情况来看对市场营销的压力是相对最小的,第一任的季克良能从五粮液手中夺到老大位置,应该是很厉害的角色,可惜已经落马。现在的团队经营绩效也非常出众,但是由于明显的品牌优势,应该说并没有特别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这与泸州老窖在已经濒临出局的时候,用不到4年的时间大放异彩并重归第一阵营相比,管理团队的说服力就不那么足了。
泸州老窖的管理团队我最为看好,董事长、总经理年薪在85万左右,副总65万左右,排行业第二位,与张裕管理层年薪相当,仅次于茅台。谢明是政府背景出身,干过进出口,管过经济,当过区长,有大局观;总经理张良,查了背景最早在上海贝尔这个通信合资企业中干了10年,从销售一路做到大区总裁,后进入老窖,其早年的外企背景和销售专长对于老窖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副总中还有个国家级白酒大师、白酒酿制技术方面的权威沈才秋,属于技术负责人。
这样一个战略和资源协调专家+销售市场专家+白酒酿制专家的构架非常适合老窖这样具备优秀品质却急需发展壮大的企业。而04年组班子后连续4年的高速增长,并且目前具备很好的产品组合及战略规划,应该说是很让人期待的一个管理团队。
另外,通过看谢明的几次采访视频,就我的直观感觉而言,这是个靠得住的企业家。不是个耍官腔的下海官员,也不是个自己利益为先的所谓职业经理人,确实感觉有创业者的精神风貌和企业家的品质。
而经过这4年的磨合,我们看到泸州老窖的营销路数上不再是跟着别人跑,或者看着别人打,更多开始一些独到的东西的运用,这是一个管理团队走向成熟和自信的表现。比如学习格力通过融资将大经销商利益捆绑在一起,比如国窖封装酒这一国内顶级奢侈概念的成功运作,比如与各地经销商共同出资建立销售服务公司等等举措,非常具有前瞻性及抓要害。
稍微遗憾的是,谢明的年龄有些偏大了,56岁,5年后将面临新的接班人的问题。另外,股权激励这一已经提上日程并一定会付诸实现的机制性保障,会进一步提升管理团队的责任感。
水井坊的管理层年薪在30-20万之间,有2个特点。第一是有外方入驻管理层,看背景对于国际营销推广是比较有利的;第二是学历普遍比较低,基本都是大专,与泸州老窖中一堆的硕士相比差别比较大。作为个体而言,我从来不认为学历高低有任何重要性。但作为一个管理集体,全部都是大专的学历还是让我稍微有些意外。另外,其中有个副总是广告公司背景,也比较符合水井坊广告宣传方面的优势。
张裕方面,董事长孙利强算是个明星企业家,管理层薪酬也相当高,且有外方入董事会,对于企业经营决策的正规化还是有帮助的。从历史业绩来看表现的也相当的好。
因此,综合管理层的一贯表现,管理团队的集体战斗力,机制优劣,以及管理团队的结构性优势来看,强弱的序列如下: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