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讨论存档:抛砖引玉谈苏宁

(2009-01-07 22:31:22)
标签:

苏宁电器

个股研究

财经

分类: 个股研究

注:本文作于2008年8月

 

话不说一半是我的原则,既然前面提供了10+1的选股原则,那么我就以今天的热门苏宁作为一个例子来谈谈自己的理解,算是抛砖引玉,进入个股思维模式。由于谈的方面比较多,因此尽量精简语言。

1,长期受益于中国宏观经济主流,弱周期性,与发达国家相比空间必须还很广阔

家电业没有明显的强弱周期性,而在目前国家定调未来大力扩展内需型经济的战略下,家电业有望受益
2007年,家电行业的销售额为8500亿元,苏宁的营业收入为400亿元,国美为600亿元,两家加起来的市场份额占到家电、消费电子总体市场规模的比例很小。家电厂商的分销渠道主要有四种,自营、家电连锁、百货、超市,而家电连锁在整个分销渠道中占22%。从家电连锁占家电销售结构的比例上来看,未来的空间还很大。这还不算未来介入IT销售的可能性。


此外,它的业态只是销售返点,原材料涨价等基本上对他没影响。

2.行业的特性必须是符合消费者利益的,对消费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有益的

想到国美苏宁,你想到了什么?没错,打折。
家电连锁对上游企业的超强议价能力,给消费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而其遍布的网点也使得购买时的比较成本和时间成本大大降低,它的存在完全符合消费者的利益。
有朋友说看起来好像有点冷清,其实这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要买家电,你有多少选择。就我来看,除了国美,苏宁,暂时没有更好的选择。

3,必须是行业中具备了垄断性并商业壁垒高的,3-5年内难以被挑战和超越

前面讲了家电连锁在整个分销渠道中占22%的份额,而国美苏宁又占了其中的80%,2强垄断特征明显
目前外来者近5年超越他们的可能性极低,就算你超级有钱有人,1天开1家连锁店,要达到现在国美苏宁的数量,也需要3年多时间
自己开基本没戏,而收购?对不起,那是国美的爱好,目前国内有点规模的连锁店已经被国美收购玩了。。。

4,公司具备较高和可持续的利润率,看不到恶性竞争的趋向

这点不是家电连锁业态的强项,07年净利润率不过3%多,与张裕茅台等不值一提。但其特点是销售基数大的多,07年400亿的收入,同样比茅台70多亿,张裕27亿的水平高一个数量级,所以最终净利润绝对值是客观的,07年为14.6亿

而2强竞争虽然激烈,但到底不是群雄割据时代,而且行业空间也还足够2强各自拓展壮大空间,暂时不需要恶性竞争的拼刺刀

同时,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和专业技能的娴熟,高利润率的包销定制产品会越来越多,服务上类似即买即送等高端措施也有提升的空间,所以总体而言,利润率应该是稳中有升,暂时看不见大幅下降的风险。

此外,家电业的特点是更新换代很快,而新产品总是利润率高的,这也使得家电连锁的产品结构总有高利润收入的支撑。

5,有长期稳健经营的历史数据,持续的高ROE回报率,有超越行业平均的成长率

01年至07年净利润几乎年年翻番增长,07年达到14.65亿
ROE方面01-04年分别为25%,38%,38%,21%,05-07年分别为30%,25%,34%

 

6,主营业务单纯强壮,不靠投资收益等短期因素成长

主营收入几乎是100%

7,*诚实可靠,无损害股东权益的劣迹,有成大事的魄力和能力

暂时找不到劣迹记录。张近东对国美收购它的回应“苏宁如果做不过你,可以白送给你”也彰显了他的雄心。

8,公司治理结构合理,最好有高管股权激励,股权不过分分散,最好没有大小非因素

股东结构比较单纯,苏宁公司和张近东本人,以及几个高管占据了50%的股份,基金又占了10%。
张近东个人承诺2年内不减持
公司很早就实行了高管和骨干员工的股权激励措施


9,注意参考一些强人曾经对公司的点评,特别是私募机构
略。

10,当前的股价具备短期的安全性,以及长期的吸引力

估值是个麻烦事儿,没有标准,主观的成分也很大,而我的观点是,我第一相信简单的更可靠,第二更不可能搞出个比研究员还复杂的模型

所以我的方式是,参照+打折,就是以研究报告的结论等为参照,但对结果进行打折,看看风险有多大

以37元价格算,如果2010年EPS能达到2.8元(万国预测为3.78,海通是4;而公司自己的股权激励中的最低要求是10年达到2.85),那么目前的价格将是2010年动态PE13倍。如果以2010年20倍的PE计算价格,将是57元,25倍是71.5元。
以65元计算,3年每股收益是65-37=28元,3年收益率为75%+红利。

同时按照每年25%的净资产收益率计算(万国预测是31%,近5年的平均ROE为29.6),2010年每股净资产为5.79,换算37元股价的PB为6.4倍

此外,今年苏宁针对机构的定向增发价格,是以拍卖价成交的,成交价格为45元;而公司高管及骨干的最新股权激励价格是58元

综合来看,出现在大盘2300点时期的37元的价格已经具备了较为可靠的长期吸引力,但短期由于大盘的系统性风险,可能还有下降的余地,但如果能再下降30%,即达到30元以下的区间,则我个人认为非常之便宜。(09年1月注:后来经过2008年10月的持续大跌,终于跌出24元-后复权的最低价,11月的反弹最高点回到38元)

 

谈谈苏宁的风险,首先谈谈经营方面的风险,苏宁的危险可能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外来模仿者的挑战。
很难,不是钱的问题,店面数量1000多家,1天开1家也要3年。

2,新模式的挑战。
成本和便捷是苏宁的核心优势,网络营销平台具备这个可能性。但难度也很大(比如配送和售后,存货等),同时苏宁自己也具备新模式的能力,百思买25%的收入已经来自网络,说明连锁商自建网络是可行的,至少比网络商做连锁难度来的小。

3,上游厂商自建网络代替渠道。
不经济,不便于消费者选择,可能性很小。格力的渠道并不看好,且即使如此也尚没有第二个成功者。世界范围内也看不到这种模式成为主流的案例。

4,百货商店等传统商业的威胁。
百货的业态和电器连锁差别还是很大,开店慢,网点少,规模效益不具备竞争性,最重要的,巨头垄断性百货出现可能性低,议价能力不如2强。

5,自身扩展导致的问题。
如规模大管理和资金跟不上,需求降低利润得不到保障。
需求方面,电器是更新换代较快速的产品,不断有新卖点,而城市化进程将提供长久的需求支持。管理能力没有定论,但长期的经营数据和期权奖励有可靠的逻辑性。

资金方面,其准金融的挤占上游商资金滚动发展的模式能否持续?这点主要看议价能力,而议价能力来自垄断,所以在没有打破国美苏宁2强垄断格局下,这个模式看来还没有完结的可能,只是程度调整而已。

6,被国美打败。
国美的优势是大和快,但苏宁更强和稳。大可以靠资金,强必须靠管理。从单店盈利等指标看,苏宁更优于国美。另外,目前的市场空间还很大,尚难以到你死我亡的阶段。


其它方面的主要问题:股价是否过高了?市值是国美的6倍,而实际盈利和收入都持平,且PB接近12倍,确实高的吓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