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强化练习
(2009-01-04 10:03:56)
标签:
期末复习杂谈 |
分类: 测试试题 |
课外文言文强化练习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解释加点字:(4分)
2、翻译“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2分)
3、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符号。(2分)
4、请说说这篇寓言故事的寓意。(2分)
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
1、请选出与“有习操舟者”中“习”字意思一样的一项(
A、学而时习之
2、用自己的话说说楚人辞去舟师的原因。(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椎鼓径进,亟犯大险”。(2分)
_____
4、说说你从楚人身上吸取了什么教训?(2分)
张咏察奸
张咏尚书镇蜀日,因出过委巷,闻人哭,惧而不哀,亟使讯之。云:“夫暴卒。”乃付吏穷治。吏往熟视,略不见其要害。而妻教吏搜顶发,当有验。及往视之,果有大钉陷其脑中。吏喜,辄矜妻能悉以告咏。咏使呼出,厚加赏劳,问所知之由,令并鞠其事。
盖尝害夫,亦用此谋。发棺视尸,其钉尚在,遂与哭妇, 俱刑于市。
1 、解释加点字(4分)
亟使讯之(
略不见其要害(
2、张咏在委巷遇到了一个怎么样的人?(2分)
3、张咏赏劳了什么人? 最后一段“发棺视尸”指的是谁的尸体?(2分)
4、张咏从哪个细节知道哭妇有罪?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吴起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日:“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4分)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 故人来,方与之食( )
恐其自食其言也( ) 至暮不来( )
2、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吴)起不食待之。
B.故人来,方与之食。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D.(吴)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3、翻译“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2分)
4、这个小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2分)
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某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1),熏以桂椒(2),缀以珠玉,饰以玫瑰(3),缉(4)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5)其珠。此可谓善卖椟者,未可谓善鬻珠也。
[注释](1)[木兰]一种香木。[柜]这里指小匣子。(2)[桂椒]桂花和花椒,两种香料。(3)[玫瑰]一种美石。(4)[缉]装饰边沿。(5)[还]退还。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
为木兰之柜(
缀以珠玉(
2、翻译“此可谓善卖椟者,未可谓善鬻珠也。”(2分)
3、读了这则寓言,你分别从楚人和郑人的角度,揭未寓言的寓意。(4分)
①
楚人:
②
郑人:
唐太宗论弓矢
上①谓太子少师②萧璃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③,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④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⑤,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注释】①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②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③弓工:造弓的工匠。④邪:不正。⑤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更,轮流。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2.用自己的话回答,唐太宗从弓工的话中感悟到了什么?(2分)
3、用“/“给划线句子断句。(2分)
4.从这个语段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主?(2分)
赵人患鼠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何不去之乎?”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垣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1、解释加点字(2分)
中山人予之(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3、用“//”给划线句子断句(2分)
4、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晏子善谏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妻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
雨雪三日而不霁
2、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善!寡人闻命矣。
②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3、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孔子对晏子和景公有什么样的评价。(2分)
4、你更赞赏晏子还是景公?为什么?(2分)
智犬破案
去杭州百里许,有一古刹,香火颇旺。一夕,有盗逾墙而入。犬吠,僧觉。盗劈僧首,立仆。遂越(抢劫)货而亡。翌日,二小僧入室见之,讶甚。乃诣官府诉之,其犬亦从。途经一酒肆,见五六酒徒狂饮。犬伫足不前,僧怪之。俄而犬跃入肆,啮一徒不置。僧疑为盗缚而送官吏审之果然。盖犬有智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
遂越货而亡(
2.翻译“俄而犬跃入肆,啮一徒不置。”。(2分)
3、请用“//”给下文断句。(断四处,2分)
4.用自己的话说说,盗贼是如何被捉拿归案的?(2分)
5、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一点启迪。(2分)
楚人贻笑①
楚人贫居,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鄣②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③云“不见”。嘿然大喜,赍④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注释』①选自三国魏邯郸《笑林》。②鄣(zhāng)屏障。这里引申作“遮挡”。③绐(dài)欺骗。④赍(jī)携带。
(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A、楚人贫居
C、县官受辞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
C、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4)这则笑话对世人作了哪些告诫?(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