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香门第专刊》2023第1期近体诗诗嘉宾点评

(2023-02-01 09:53:14)
标签:

文化

雪柳诗社

近体诗词

诗香门第专刊征文

分类: 点评台

《诗香门第专刊》2023第1期近体诗诗嘉宾点评

【诗友原作】

惊悉中学老师患新冠病逝

(新韵)

孙巨才

执鞭黉北府,濡墨授东堂。

学子三才俊,恩师六艺良。

音容留记忆,儒雅漫回廊。

铲却狂人虐,尊恭伟杏旁。

【王道功点评:】

  新年伊始,又是一个新的开端。在这个新起点面前,我们有必要对过去的经历有一个回顾,而对未来还应有所期待和展望。

   简单地回顾总结一下我在担任雪柳诗社旧体诗评论期间,我所评过诗词标准的把握的尺度,有这样几点需要再强调一下:其一是我选评的诗不一定是佳作,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好与坏,也可能是在有些人眼里是平庸之作。但一定是有特色和有借鉴意义的句子。其二是我的着眼点在整首诗的意境上,只要整首诗意境可取,哪怕是有个别句子不合规范,我也把它作为首选。其三是如果选不出意境突出的,那只好从诗句上来选,一首诗哪怕只有一联或者一句可取那也可作为我的选评对象。其四是我只对诗词本身的艺术水平,不涉及作者与我认识与否。在评论时,没有远近之分,我会尽量一碗水端平。尽我有限的诗词解读能力,来评出我的拙见。当然这种见解难免会有偏见和歧见,那也只求受评者谅解了。其五是我所选的作为学习的古人的优秀之作和选评的诗作在诗意上是内容相似的,可供参考学习借鉴的。

   既然做了简短的回顾和总结,那么还要对未来进行一番理想的展望。鉴于我们以往的创作,存在的浮泛化和应景的赶时髦的作品流于形式和空洞无物,缺乏深意的思考的缺点和不足,我希望我们的诗词创作不可简单的重复和题材的单一化,不能为了单纯的写景而写景,不能只滿足于机械的照搬硬套而尽可能地形成富有思想含量的诗词作品,这才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这是我对过去一段时间,我对诗评的一点浅见。毕竟是岁尾年初的衔接点,借此机会啰嗦几句。三年的疫情困扰已经过去了。全人类都在经历这场瘟疫的考验,好在我们已挺了过来。未来还会怎样?那也是我们无法预料的,但是我们必须以饱满的激情诗意地栖居,过好每一天,去迎接美好的未来。

   我和孙巨才先生是比较熟悉的。对他的诗词创作风格大体上还是认同的。比如他写旧体诗词,从来都是用新韵,他拒绝用旧韵,这是他的认和坚守。对此我无异议。虽然我一向认为写旧体诗词用平水韵就如书法家写书法坚持用繁体字一样遵守成规,但我不反对用新韵写旧体诗词。只要内容好,具体釆取什么形式,大可不必吹毛求疵。

  记得2004106日,我曾在《江城日报》上,发表过一篇《诗情古韵异域风一一孙巨才诗集﹤走近旧金山>读后》对他的旧体诗词创作风格给予了理性的评论,认为他的创作将会对这一古典形式的创新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今据这篇评论时间已过去近20年了。已过耄耋之年的巨才先生,还在坚持创作。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精神,令我佩服。我选评他的这首《惊悉中学老师患新冠病逝》(新韵)是缘于这样几点考虑:其一、这首五律感情真,且整首诗8句四联全是对仗,这是很难做到的。其二、对疫情下死于新冠的老人,给予了足够的关注,表现了悲天悯人的情怀。其三、铭记师恩,对恩师的教诲牢记在心,终身难忘。这种师生情谊让人深怀敬意。首联“执鞭黉北府,濡墨授东堂”以对仗形式开明宗义,工对齐整。表明先师在教授主课业之外,还教作者练习书法。北府和东堂都是有指代的授业场所。蕴含教育的正统和规范。“学子三才俊,恩师六艺良”三才源出《易经》本指“天地人三才”这里借指“才学识”,“六艺”古指礼、乐、射、御、书、教六种才能和技艺。此联对仗工整。对学生的好学和老师的博学给予了高度的称赞,同时也渲染了彼时的学风和师德的高尚。“音容留记忆,儒雅漫回廊”此联转而写道作者对老师的音容笑貌常记在心,永志不忘。“儒雅漫回廊”一句生动形象,可亲可感,是此诗的诗眼。“铲却狂人虐,尊恭伟杏旁”此联颇费解“狂人”何指我未得其解。“伟杏”我亦难解。纵观整首诗为缅怀之作,直抒胸臆有感而发,由衷地表达了作者对恩师敬重的真情实感。只是尾联结得有些牵强。品评不当处,还请巨才兄见谅。

   本期编辑:常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