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诗旅作者/冯冯

标签:
文化诗友风采展示 |
分类: 诗人风采 |
近日,负责诗社博客工作的常姐约我写写关于诗歌方面的创作感言。创办了三十多年的吉林市雪柳诗社,摇篮般地孕育了很多优秀的诗人,那么多的前辈都值得我去学习。近两年我只是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一点成绩,哪里就敢奢谈呢?随意聊聊吧,交流一下写诗这几年的一点领悟和体会。
最近我搬了新家,收拾书柜是我最爱干的活儿,看着许多年积累起来的书籍,杂志报刊等胡乱地摊在地板上,我就有一种快速把它们整理归类的冲动。我有两个书柜,一大一小,如果把全部书籍都装进柜子那就不只两个了,我爱书,尤其偏爱中外经典小说。青年时代读了好多五花八门的小说,言情的,侦探的,武侠的,通俗的等等。那时候年轻,经常熬夜甚至通宵读。我以为即使将来能够拿起写作之笔,也是要写小说或散文的,从来没想到在我人到中年时竟爱上诗歌,且一发不可收。
说实话那时候,我也不知道怎么有选择地去读诗,不知道真正的好诗歌长什么样子,就是读,大量阅读。读诗,读中国的,外国的也读,读诗评,看不懂也看。这是个漫长而缓慢的滋养心灵的过程,我寻找着自己诗歌的写作风格和定位。
要怎么写,还是要继续那种情感井喷式写作,那种肤浅的抒情式写作,那种毫无细节支撑的假大空式写作,那种没有底层悲悯、没有苦难情怀的自怜自爱式写作,亦或叫人看后一头雾水,甚至连作者本人也不知所云的臆造式写作吗?都说如今这个时代已抛弃了诗歌,老百姓不爱看我们的诗,我们辛辛苦苦写出来,可没人爱读,成了诗人圈子里的孤芳自赏,甚至自娱自乐。
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对诗人来讲就要自省了,那种把诗歌写进人的灵魂深处,揭示不同人性的存在,和普通人达成共有的生命体验和心灵共鸣,这个才是最难的。这种探索道路中的迷失也是必经的,一旦走出来你就会发现诗歌真正的奥秘之所在,你会不自禁地去敬畏它,去敬仰它。就是说,要找到那个真正属于你个人的具有高度情怀与思想深度的诗歌写作方向,它并不是生长在孤岛上,它是简单的,质朴的,真诚的,同时更是高贵的。
几年来的读写经验告诉我,只有不断地去摸索,去试验,去学习,去寻找,你才有可能抵达它的彼岸,才有可能写出好的诗来,哪怕只写出一首。我不会再天真地认为诗歌是所有文学体裁中最容易写的了,我真正地热爱起来,甚至热爱写诗的难度。
曾跟一个诗人朋友诉苦,我这个写了五,六年的写诗的人,在写一首诗的时候,仍然感觉很难。你得对它先有个谋篇布局,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小说看开头,诗歌看结尾,如何能在简练的叙述中,到最后给人以刀削斧砍似的一击且一击致命?每次写完一首诗的时候,还要反复对它进行修改打磨,这个炼狱般的过程折磨人也锻炼人。
我本人笨笨的,我的恩师何金先生评价我,“性痴而智凝”,仗着老天爷馈赠给我的那一点诗歌天赋,从2015年写诗至今便无暇他。看着别人写小说,散文,诗歌等全面开花,心下羡慕之余,只能更加专注写好自己的诗歌。
那么另一个问题就来了,写出了诗歌要不要发表?何金先生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是,发不发表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得拿出好诗来。是啊,发表在大刊上的诗不见得都是好诗,发表在民间小刊的诗也不见得没有好诗。我理解的好诗标准就是经过流水般的时间洗涤后,大浪淘沙般依然能够留下来的。为此,需要我们以一颗纯净的诗心,安静写作。这需要少一些世俗的烦扰,多一些真诚和感恩的心态,剔除内心生活浮躁的部分,真正进入文学,写出诗意的日常来。
你是否真诚和真实地写作,最终将在你的诗歌里呈现。让诗去找你,而不是你四处去找它。我一直向往纯粹生活,纯粹写作,外界给予我们的名与利的诱惑那么多,如果大把时间耗损在这上面,那么会永远写不出一首好诗来。被诗歌微信平台拒绝,被刊物拒绝,这些都是相对正常的事,对于大多数勤勉的写作者来说,哪个诗人没有过多次投稿又被多次退稿的经历呢?每个人的写诗道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调节好心态,说再多无益,诗人都是孤独写作,诗人最终要靠作品说话。
本期编辑: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