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香门第》专刊2021第三期嘉宾点评

(2021-04-01 20:09:27)
标签:

文化

情感

分类: 点评台

一、近体诗点评


  1.苏雨智老师点评

  诗友原诗:

  春日(新韵)

  苏静波

春风拂面草依依,滟滟江河景色宜。

瑞雪消融抒畅意,山川田野漫流急。

   苏雨智老师点评

   这首七言绝句是诗友苏静波参加二O二一年三月诗香门第专刊的作品。此诗选择的格式是“首句平起平收式”,采用的诗韵是《中华新韵》。诗中韵字,依、宜、急、均在十二部齐韵中。

  诗人从“春风”起兴。先写感觉及眼前之景,后写江河远景。进而以“瑞雪消融抒畅意”表达心境,最后以山川、田野之景加以渲染和补充,这种章法属于倒叙突出重点法,难能可贵。

  诗中不足:一是“意"字撞韵;二是画面重叠,重点不突出。

  为了提高创作水平,选录古人“七绝”二首,供学习参考。

  (一)宋代朱熹诗《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风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此诗就字面看,这是写游春诗,实则诗人借景,结合时势探理,隐喻典故。诗点明时令、地点、所见、所悟。

(二)宋代程颢巜春日偶感》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此诗先写景:云淡风轻,春花烂漫,垂柳鹅黄,流水潺潺;后写诗人心境:轻松,欢乐,愉悦,最后落到"学少年"。少年之心何也,留与读者思之。

  

     2. 王道功老师点评

  诗友原作:

  临江仙·柳编

  作者/唐 

  【题记】漫步湖边,见修剪下的柳丝青韧,柳编意趣顿生,闲编元宝筐、小花篮各一,欣然填《临江仙》以记之。

   水乡白荡惊蛰暖,湖边嫩柳鹅黄。丝绦曳水细纤长。园丁剪理,弃枝适编筐。  泊舟闲坐裁青翠,欣然结绾花篮。绿条柔韧跃指端。筐盈篮溢,春色满心田。

 

王道功老师点评:

    唐宓的这首《临江仙·柳编》写出了情趣。仅就此点而言,还是值得谈一谈的。我们知道不管是写诗还是填词,最关健的一点就是能否通过自已的感悟写出让人不忘的属于诗词的句子来,哪怕是一句也好。不少写诗填词的人贪大求全,想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起抓,结果呢,却费力不讨好。时下网络上此种现象多有泛滥。

    《临江仙.柳编》通过“柳编"这种手工艺术,来抒发了作者的自身感受,虽然是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让人读出了情趣。词中的“丝绦曳水细纤长",“泊舟闲坐裁清翠”、“春色满心田”几句写得不错,尤其是“泊舟坐裁清翠”一句,值得称赞。此句极富画面感,一个女子坐在停泊在湖边的小舟上,一边欣赏春天的景色,一边编织着花篮,充满了春的生活气息,令人回味无穷。

    以上是这首词值得称道的地方,《临江仙》这个词牌的词格:《临江仙》,又名《庭院深深》、《谢新恩》、《瑞鹤仙令》等。有三种格式。第一格双调五十八字,六平韵。上下片第四句四字,只可作“平平仄仄“或“仄平平仄"。第二格亦双调五十八字,六平韵。上下片首句为六字,作“仄仄平平平仄";上下片的第四句为五字,作“仄仄平平平仄"。其他与第一格同。第三格双调六十字,六平韵。上下片第四句为五字,作“仄平平仄仄",其他与第一格同。

    我是根据《白香词谱》来查此格,而唐宓换韵的《临江仙》南唐后主李煜等几人写过,到宋朝以后,就很少有人用了。因为词谱较为混乱,也不规范。依我所见还是依循常用的词格为好,当然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完全是随人所愿,只要能写出好的内容致于外在形式就无所谓了。这是我的一己之见,仅供参考。


二、现代诗点评


诗友原诗:

风采依然 

——写给加勒万河谷牺牲烈士   

作者/雪色松江

 

也许那长眠

化作了高山

 

我更相信

那热泪眼含

已经立地顶天

 

褐石红岩

春光无限

 

也许那告别

是最后的营盘

我更能领悟

不怕死的披沙饮弹

旌旗招展

 

爱也许是

玫瑰的五彩斑斓

 

军人奉献绽放出的

是共和国的笑颜

 

每思边疆金汤固

将士剑啸铁甲寒

 

君身三重雪梦中

过尽战船千帆

 

归来了

那皑皑长眠

 

那些英雄

依然鲜衣怒马少年……

 

  宋曙春老师点评:

  即使没有军旅经历,你读过《风采依然——写给加勒万河谷牺牲的烈士》,也一定会有所感动和激动。军人,还有一个名字叫牺牲!不仅硝烟战火,甚至和平年代,都少不了军人的牺牲!他们为国为民奉献所有直至生命,他们的牺牲是美丽的,留下的是永恒。

  这首诗,没有具体意象,没有写实的现场,没有空泛的抒情,但通篇都能感受到,化作高山的军人,立地顶天;披沙饮弹,赢得的是旌旗招展;延伸出爱情的五彩缤纷,共和国的笑颜……尽管没有具体意象,但作者很自如地以抒情拓展出大气象,大格局。边疆固若金汤,因为有壮士披甲挥戈,所以梦中战船千帆过后,依旧美丽家园,而英灵归来,依然是那么鲜活的骑马跨枪的英姿少年!

  作品风格既沉稳又灵性,多用短句营造铿锵气氛,凸现军人的风骨和气度。吟诵间,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样的名句自然一起涌来了。

  作品在谋篇布局上,简洁而力重。寥寥数行,抑扬顿挫,将英雄豪情壮志凸现得酣畅淋漓。

  豪放之中,又有含蓄,只不过和婉约的含蓄不同,李白有首叫《越中览古》的诗,诗中写道:“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这可以为《风采依然》作进一步注解。

 

  本期编辑:常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