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爱有来生》观感

(2009-09-12 12:31:47)
标签:

清风

/sololau

电影

观感

杂谈

分类: 影音
  不得不承认这是个尴尬到令人费解的年代,因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都已看惯了“风花雪月”、“传奇惊闻”,于是乎煽情抑或离奇的影视作品摆在观众的眼前时最常得到的反映就是“雷”“囧”。而关于“雷”和“囧”的原因却很难解释。说电影烂,可它中规中矩、滴水不漏;说片子俗,可放眼当下影坛举世混浊,高雅文艺之流现在只是小众的零食。娱乐狂欢的时代,总是有那么多难以解释的怪现状存在。就拿美女导演俞飞鸿酝酿了10年并最终拍摄的这部《爱有来生》来说,看完了片子之后其实心里都明白除了一些特别感性的人士会赞扬这部电影的细腻和动人之外其他的都会投之以冷漠的目光,这就是这部电影生于囧雷年代的悲哀。

  一位感性的女导演,一个令读者十年念念不忘的爱情故事,一段人鬼殊途的苦苦执着,一部真挚的处女作,《爱有来生》的看点和噱头确实不少。原著小说《银杏,银杏》让俞飞鸿牵挂了整整十年,所以称这部作品为“十年磨一剑”确实不为过。如果一个导演用了十年的时间来不断地体味一个故事,那她基本可以不用剧本就能拍了,因为在酝酿的过程中画面已经成竹于胸,在当下浮躁的创作风气中这种推敲拿捏的创作倾向显得弥足可贵。

  可惜这段人鬼间的奇情爱恋虽然能让一个女子牵挂10年但将其拍成电影放置于大众就显得薄弱的多了。不单单是因为看惯“花开花落”的观众对于电影中的情感已经麻木了,往往一段奇情摆在人们面前时大家往往会先思考它合不合叙事逻辑,习惯了将感性的问题理性化。毕竟这种有点《聊斋》味道的人鬼故事在大陆市场并不讨好,《画皮》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苦苦在银杏树下等了50年的阿明是只痴情鬼,当他对着阿九的转世那个已经成为人妇的小玉夫人讲完了那段无奈的苦情往事的时候,阿明选择了离开。最终有情人没有终成眷属,这段情话以凄美惨淡收场,也成为了永远的故事。观众看完结局之后肯定会有人大骂这故事根本不合逻辑,一个鬼魂苦苦等了半个世纪就为了给爱人的转世讲一个故事然后走开?没有几个人会说那是他看透了红尘和感情,在放下离开的同时也解脱了自己的心灵。

  古时中国观众能为《梁祝》《白蛇传》《窦娥冤》流泪,瓦特的蒸汽机揭开了工业文明之后观众仍然会为《茶馆》《雷雨》而揪心,信息大爆炸到来的时刻不但摧毁了人们的信仰也冰封了大众敏感的情感神经。当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莎士比亚之后再也没有新故事”,莎士比亚之后所有的经典叙事套路已经写尽了,任何新故事都是经典叙事套路基础上的换汤不换料。现在影视作品无论叙事手法多么出奇制胜也脱离不开“起、承、转、合”四个字,所以作品能否感人很大程度上是对叙事技巧和导演功力的考验。另一个原因自然是纷繁复杂的文化和缤纷的作品使得观众的心理浮躁了;终日为了生活而疲累的人们也没什么心思去看那些令人揪心的情感故事。死去活来的纷繁故事反而不如一句“你妈喊你回家吃饭”来得有吸引力。

  生于“雷”“囧”年代的作品,被“嘘”声所包围着,即使《爱有来生》,它的悲哀又堪与何人诉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