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思
(2009-09-10 10:57:58)
标签:
文/清风文学原创心情随记教师节思而学摘谈 |
分类: 国学 |
今天是教师节,感念师恩,尊师重道,知思而学,学而思,不断进取。今儿特别忆念李老师的道家讲学,借此重温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李耳(字伯阳,又称老聃,后人称其为“老子”)之思想精要摘录分享,温故知新,一同学而思。
一、老子的守柔
老子言「守柔」,尝谓:「天下之至柔,驰聘天下之至刚。」「道」之所以能循环不息,因为「道」具备了柔弱的特质,故言:「弱者道之用。」老子以「水」作喻:「天下柔弱,莫过於水,而攻坚胜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又谓:「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强调以柔制刚,认为「强梁者不得其死」,目的在教人谦卑逊让,以退为进。人若如此,方可明哲保身,故谓:「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豁;为天下豁,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意谓人可有雄心壮志,但不可逞强好胜,应抱持柔弱谦下之道,保持质朴本性。老子强调「守柔」,皆因认为除了「道」之外,世间万物总有没落的一日。故谓:「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又认为世事难测,故谓:「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老子强调「守柔」,要求人清虚自守,勿刚强好胜,否则不得善终。
二、老了的居后不争
老子认为人应有「居后不争」之心,尝谓:「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只有仁慈、俭朴、谦让不争的人,方能具备道德勇气,进而博施於人,受人尊敬拥护而成大器。老子尝谓:「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只要人能舍弃争先争胜之心,深明「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之理。莫自恃聪明,锋芒太露,应抱持以退为进的处世态度,从而达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境界。
三、老子之道
智何以统情
“人之生,皆由无而至有也;由无至有,必由有而返无也。无聃之母及聃之时,无母子之情也;有聃之母及聃,始有母子之情也;母去聃留,母已无情而子独有情也;母聃皆无之时,则于情亦无也。人情未有之时与人情返无之后不亦无别乎?无别而沉溺於情、悲不欲生,不亦愚乎?故骨肉之情难断矣,人皆如此,合于情也;难断而不制,则背自然之理也。背自然之理则愚矣!聃思至此,故食欲损而睡可眠矣。”众人闻之,心皆豁然旷达。
学而思,友人闻之,是否心皆豁然旷达?
师曰:“学无止境,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生紧记!并衷心感谢老师的智慧金匙!在此谨祝教过清风的老师们节日快乐!
同祝全天下辛勤的园丁们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