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志祥老师印象

(2022-09-16 16:07:44)
标签:

分类: 散文专题

徐志祥老师印象

                     刘明恒

唐代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之学者必有师。”我们这代人有些生不逢时,高中刚毕业便遇上“文革”,紧跟着上山下乡,随波逐流,把所所学知识几乎丢光了。后来恢复高考虽考上专科学校,可年纪已三十出头,记忆力衰退,加上拖儿带女的,家庭负担重也难得学进了。这时便分外怀念以前的几位老师,幸得他们的苦心教诲,才有一点童子功。再后来越发明白,真正的老师就是渗透你的魂魄,影响你一生的人。人生路上,闪耀着他们点亮的一盏盏小灯,它们宁静而又明亮,默默地陪伴着学生的前行。

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不在多,有时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举动,一件事,都能对你产生巨大的冲击波,让你刻骨铭心。

1978年4月,我走进武师咸宁院,分在七七中文二班。徐志祥老师带我们《文学概论》课,《文学概论》课主要讲授文学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使中文专业的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文学理论的概念和范畴体系,初步形成分析文学现象,解决文学实践中的问题的理论思维模式,是为学习各门文学史和文艺理论史的课程作好理论准备的。我喜欢写诗,所以很重视这门课。

徐志祥老师是在校时给我印象深刻的老师之一。他大约三十出头,也不过大我两三岁,中等身材,方脸,戴一付眼镜,器宇轩昂地走进教室,走上讲台。我喊了“起立”,他双手往下压了压,说:“请坐下”。然后开口自我介绍:“我叫徐志祥。说完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徐志祥”三个字。他说:“你们就叫我徐老师就行了。我带你们的《文学概论》课,今后我们相互学习,相互探讨。我讲的第一节课是‘文学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的意识神态’。”板书后他就开始讲课了。干净利落,没有枝枝蔓蔓,一堂课讲下来我就被征服了。他知识面广,从古至今,从中到外,把干巴巴的理论知识讲得很有生动,既有新鲜感,又有启发性。而且他讲课情绪饱满,讲到动情处,往往慷慨激昂,滔滔不绝,扣人心弦

没几天,我在教室过道上碰上徐老师,他喊住我,亲切地说:“明恒,我们早就相识了。”我疑惑地问:“是吗?在哪里?”徐老师微微一笑,幽默地说:“在杂志里。1975年咸宁县文化馆编的一本铅印杂志《革命文艺》上同时登了你和我诗,上面还有李道林的诗,我的笔名叫徐臻。我们是在这本杂志上见的面。我兴奋地说:“原来徐老师也喜欢写诗。”徐老师说:“刚出校门时我也爱写作,1969年我下放到向阳湖,呆了整整四年。闲暇时,我写过小说,也写过诗,有些还在报刊上发表了。现在做学问了,不写了。你的诗写得不错,很有基础,不能半途而废,坚持下去,必有成果。我激动地说:“谢谢徐老师鼓劢!”虽廖廖数语,我却感到有一股力量在激励我前行。

徐志祥老师印象

1989年6月,我的第一本诗集山道弯弯》出版了,我把诗集寄给调去武汉大学任教才一年的徐老师。徐老师收到了,很快给我回信,给我热情鼓励,还寄来了他的诗评《隽永的桂香》,文章结尾处这样写道;刘明恒的诗作“时代的批判特质和诗人细腻的感受融合起来了,也就构成了刘明恒诗作的特点。刘明恒敏锐把握时代的特质,长于表现女性的情感,善于经营诗句的灵巧,使得刘明恒的诗有如桂香一样。然而,真要达到隽永、耐人回味的境界,刘明恒还需把自已有个性的情感积贮得更浓一些,有如桂树要经过四

月的雨丝,六月的骄阳,才能迎来一个香喷喷桂花飘香的八月……”

1991年9月24日,徐老师给我来信,说他想到咸宁办一个新闻广播电视专科班,要宣传部牵头,每年可给部里增收五千元,打算先办三年。我把此事告诉了一把手,一把手答应了。后来因种种原因专科班没办成。但从中可看到徐老师对学生的信任和工作上的支持。

2012年5月19日,同学张昌武来车接我去武汉,和已在武汉等候的同学严宏兵,夏建国,一同去看望徐老师。徐老师2009年患脑出血,2012年春又查出结肠癌进医院动了手术,大病初愈,还处在恢复阶段。我们见到徐老师,他消瘦了些,脸色显得苍白,但谈吐中不乏乐观向上的精神气。谁曾想到,七十岁的他,此后竟写出八本书出版了,而且身体越来越好,精神气越来越足,这简直是个奇迹。他无形中在我心中树立起了一个标杆。

此后,我和徐老师常有联系,但谋面的次数并不多,大凡他到咸宁来总托同学把他的新书转送给我,我也将出版的新书转送给他 ,师生间以此相互鼓励,相互促进。2018年,我也因口腔癌做了手,他知道后总是叮嘱我,一是要保重身体,二是不要被病魔吓倒,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说以老师为榜样,努力奋斗。

大病后,我向徐老师学习,笔耕不缀,写作出版了长篇小说《丹桂》,中篇小说集《打工干部》,散之文集《情》,即将出版的有回忆录《我的囧途》。协助编辑出版了《咸安茶叶志》《中国萝卜小镇——高桥》。创作长、中、短篇小说五篇,其中中篇小说《律师晏天衡》荣获都市互联网文化协会举办的金熊猫网络文学奖银奖。短篇小说《豁妈》发表在2022年第六期的《长江丛刊》上。

2019年12月22日,徐志祥老师的长篇小说《红豆杉诔》在咸宁市图书馆举行作品欣赏会。我和徐老师又见面了,岁月就是一把刻刀,他脸上多了沧桑也多了刚毅,多了潇洒也多了深沉。但唯一不变的,却是他那双眼睛,在柔和里藏着明快和睿智。三天前我才在市文联拿到书,匆匆阅读了一遍。有了大概的感知。徐老师对咸宁充满感情,在咸宁工作了二十多年,咸宁是他的第二家乡。2015到2017年间,徐老师跋涉咸宁山山水水,创作出三部长篇小说《天岳关祭》《药姑山颂》《红豆杉诔》。皆以鄂南为背景,描写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鄂南大地上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而《红豆杉诔》则是时间线横跨一百多年,再现人们为了争取过上有尊严的、幸福自由的、和谐美好的生活而不断努力、斗争的生态主义作品。他善于将历史文献和小说故事的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了既尊重历史、还原历史,又有效虚构了一群革命英雄形象,很有亮点。发言中我还惴惴不安地向徐老师提出三点不足,我说徐老师七十三岁高龄,一年内写下二十一万字的长篇小说《红豆杉诔》实属不易,而写小说并非专攻难免有不足之处我个人感觉人物个性不够突出故事情节缺乏波澜细节描写略显不足。没想到会后徐老师夸我说得好,他说会上的发言大多是‘灶司妈妈上天——说好不说坏’,就你给我提了三点意见。难得。”说得我羞愧难当。

2022年8月28日,七五级的同学陈泽贤给我打电话,说徐志祥老师来了,点名要见我一面。他做东,在附近的“长安小镇”。我大病之后,因口腔牙床切除,吃东西不便,很少外出赴宴,徐老师来了我破例去了。在坐的有徐志祥老师、陈协旺老师,还有同班同学张昌武、七八级的陈大泉、八0级的陈世刚。徐老师明年就八十岁整了,依然精神饱满。知识的熏染与生活的磨砺,使他的目光愈发深邃、高雅,自信的举止、谈吐,散发出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我赶上前去与徐老师、陈老师握手。徐老师当众夸我,说刘明恒是我最佩服的学生之一,做为业余作家,对文学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出不少成果,不简单。说得我无地自容。

徐老师依然是慷慨激昂,滔滔不绝,手臂挥舞,哪里看得出是八十岁的老人。他谈了这些年的创作成果,他说明年要出两本书,之后要完成“幕阜山中行”七本书中的后四本书。谈吐中他只是觉得很忙,要马不停蹄地去完成自己既定的事业,生命的终结点似乎离他很远很远……人们很难想象,徐老师怎么还有这么旺盛的精力?其实,他靠的是远大的抱负和顽强的意志在支撑着,追求理想是驱使一个人不断努力的力量源泉。

啊,徐老师,连塔那托斯都畏俱您,对您望而却步,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啊?!您是在用自己的行动默默无闻地诠释什么叫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

    徐老师,您就大我三岁,我们都处在人生的马拉松赛场的尾段,我愿与老师结伴同行,让夕阳的余辉更加绚丽多彩!

 

                                      2022.9.18.匆草

————————

 塔那托斯,古希腊神话中的死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