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改革为何满是圈钱和融资
标签:
股票 |
两会没人给股民说话,这不算什么,或许投资者已习惯,或者他们还在忍着。A股7年熊市,股民仍满待希望的坚守,或者已被套牢所以可能有死守。对于A股的长年熊市,无论机构还是投资者,甚至监管者也一样认同的承认存在不公问题,需要完善和改革。投资者也满待希望的等待着。
http://cache.k.sohu.com/img8/wb/2014/03/17/139501492185009863.jpg
但是,在两会,我们看到的与资本市场,与股市有关的改革尽是圈钱和融资。
优先股?什么用?再融资用。理由是优先股可以成股市定海神针,可以完善市场,提升完善A股接轨国际成熟市场。
优先股。通常预先定明由普通股以其可分配的股利来保证优先股的股息收益率(如普通股的利润分配降至0之后,优先股在股利方面就达不到股息收益率),优先股股票实际上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种类似举债集资的形式。由于优先股股息率事先设定(其实是上限),所以优先股的股息一般不会根据公司经营情况而增减,而且一般也不能参与公司的剩余利润的分红,也不享有除自身价格以外的所有者权益,如资不抵债的情况下,优先股会有损失的。对公司来说,由于股息相对固定,它不影响公司的利润分配。优先股股东不能要求退股,却可以依照优先股股票上所附的赎回条款,由股份有限公司予以赎回。大多数优先股股票都附有赎回条款。在公司解散,分配剩余财产时,即优先股的索偿权先于普通股,而次于债权人。
资产证券化?不,那是把优质资产打包再上市,那些优质资产在A股没有能为那些拥有者(上市公司)提升价值,股票跌跌不休,所以只能再剥离出来,好再融资。当然成熟市场也是有的,但不同的是,人家是在牛市的时候推出,分离泡沫资金,保市场平衡。而在A股,我们是在熊市推出,为的是可以让那些上市公司,可以再融一次资金,是一种再次圈钱的行为,如做不好,调查不路,垃圾资产也能偷偷上市那带来的隐患一点不输造假上市。
资产证券化。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 资产证券化仅指狭义的资产证券化。自1970年美国的政府国民抵押协会,首次发行以抵押贷款组合为基础资产的抵押支持证券-房贷转付证券,完成首笔资产证券化交易以来,资产证券化逐渐成为一种被广泛采用的金融创新工具而得到了迅猛发展,在此基础上,现在又衍生出如风险证券化产品。
蓝筹股T+0?不,那东西在以前的A股也推出过,为什么选择现在又推出?为了市场更国际化?更公平?难道这些不公都是T+0造成的?不是,为了融资,把蓝筹股激活,炒起来,好再重启IPO。全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操作。因为A股扩融才是他们的功绩。
T+0。是一种证劵(或期货)交易制度。凡在证劵(或期货)成交当天办理好证劵(或期货)和价款清算交割手续的交易制度,就称为T+0交易。通俗说,就是当天买入的证劵(或期货)在当天就可以卖出。T+0交易曾在中国证劵市场实行过,因为它的投机性太大,为了保证证劵市场的稳定,现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对股票和基金交易实行“T+1”的交易方式。即,当日买进的,要到下一个交易日才能卖出。同时,对资金仍然实行“T+0”,即当日回笼的资金马上可以使用。而上海期货交易所对钢材期货交易实行的是“T+0”的交易方式。
除了这些,大家还看到什么能利好A股的政策和改革吗?降准?只是听说。提升A股回报率?那好像是证监会前任说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