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无所不在:(四)坚持原则有多不容易
(2009-08-19 16:01:40)
标签:
杂谈 |
许多年前,我还在新东方讲课的时候,曾被学生投诉过一次,许多年后我的一字不差地记着原文:
该老师在写作课堂上不讲词汇、不讲语法、不讲模板、不提供范文!我不知道这样的老师是怎样当上新东方老师的!新东方老师不是以技巧著称么?!
而此后的许多年里,我也坚持不讲词汇、不讲语法、不讲模板、不提供范文。我知道作文课就应该是思维课,为了写清楚一定要先想清楚。我知道学生所面临的真正问题不在于他们“写不出来”,而是在于他们“没什么有意义的内容可写”。
语言中真的有“闪光词汇”存在么?我不相信。我们从来不会遇到一位建筑师带着朋友参观他的建筑,而后突然伸手一指,大喊:“看!那块儿砖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我们也无法想象可能遇到这样一位著名作者,朗读他自己作品的时候,突然兴奋地停下来,大喊“看!这个词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要是真的有哪个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估计除了他自己之外,谁都看不懂。
语法固然重要,可是,用得着我再讲一遍么?无数的老师前仆后继地讲过语法,无一例外均以失败告终,为什么?因为学生自己不重视语法,而一旦学生要是真的了解语法的重要,那语法书根本不难懂啊?一遍记不住,多看几遍,多看几遍还记不住,就遇到问题多查几遍,难道还会一辈子搞不定?很多人一辈子搞不定,只不过是因为他们不重视语法在先啊。
模板有用么?有用。只不过,有用的不是普遍认为的那种“万能模板”(实际上根本就是垃圾),而是之前我们已经见识过威力的“有力模式”。不过,模板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运用模式的前提是有足够多的元素可供组织,不懂得观察、不懂得积累、不懂得思考的人,就不会有足够的素材(一“for example”就只能“for一个zample”),有再灵光的模板又如何?
范文有用么?还有比背范文更荒唐的写作学习手段么?范文最多可以当作入门的一点点参考而已,一篇范文无数人背下来,到了考场上写得一样,不被判雷同的概率有多少呢?别说用脑子想想,就算用屁股想想也应该知道啊?
可是,我必须妥协,否则会被学生轰下台。学生们想要的不是他们该要的,这不完全是他们的错,他们是真的不懂才想要学的,只不过是在这一瞬间误解了自己的情况错误地索求不合理的解决方法而已。我要是被轰下台了,就没机会说真话做实事了。
克林顿的老婆希拉里曾说过这样一句令人动容的话:
优秀的领导者能够把群众带到他们想去的地方;卓越的领导者能够把群众带到他们没想到要去但是应该去的地方。
我必须妥协。可是如何妥协呢?我想了想找到出版社的编辑,告诉他们我愿意为他们提供一本托福高分作文的范文集。其实,之前他们找过我,被我以“范文有个屁用”的理由拒绝了。他们很奇怪我为什么会逆转态度,而我也没多做解释。由于之前的《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非常畅销,所以编辑们对我的新书鼎力支持,从交稿到出版大约只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一审、二审、三审,重校)——算是“神速”。
期间还有个插曲。之前为了备课,我把当时题库中的185道题全都写过,而且很多作文题还写了不止一篇。但是,与编辑商量的过程中,我们改了主意,决定只使用其中大约三十篇左右,因为如果全都是我一个人写的,那么思路就会局限在一个套路之中,这对读者是不利的。于是,就迅速建立了一个由6个老外构成的小组,一人分配二十多篇,要求他们定时定量完成。
结果一稿拿回来一看差点没气晕过去,大多数文章逻辑混乱,细节支持含混,确实没有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人家毕竟是Native Speaker),但是完全不符合满分评分标准。把修改意见发回去,老外不干了,说“我们是Native Speaker!”没办法,把这几个老外召集起来开了个会,详细阐述TOEFL作文考试的公开的评分标准,拿出一堆他们写过的、超级夸张的、令人无法忍受的、逻辑混乱细节不清的例子作为佐证。午饭都没有吃的整整六个小时之后,大家心平气和地接受了新的任务,“返工,直至符合要求为止,每篇报酬增加25%”。
折腾了三个月,书终于出版。而后,我就开始在课堂上理直气壮地坚决“不讲词汇、不讲语法、不讲模板、不提供范文”。当然,那之后我再也没有被投诉过。不出意料的另外一件事是,《TOEFL高分作文》销量一直很好,一点都不亚于之前的《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