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是不是有神仙 98
(2009-05-16 11:37:08)
标签:
文化 |
分类: 搜索生命 |
上文道长说到“首先我们要明白真正的生命是不死的,但是会结束一个阶段的状态。而当某位长辈去世了家人怎样处理、我们怎么去面对是非常重要……”
小洁:“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道长?”
道长:“很多人终其一生,到去世都是不相信人有灵魂。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一个正常、平和死去的人,他的魂魄在离体的一瞬间,会有一声出气,灵魂就是在这一瞬间出体。生命离开身体的最后一个离体感觉,是解脱感。灵在最后一瞬间挣脱身体的时候会有一种舒畅,雷同于我们人的幸福感,会感到光明。但是刚刚离体的灵还是很弱的,因为它依恋了一个身体这么久,就像我们辟谷期间,虽然有很好的感受,但是我们对于食物一种长期的依恋,有一种纠葛不清的感情。于是会有两种力量,一种是灵要走向光明的力量,好像在被吸走,那个方向是光明的,很舒坦,凡世的种种就渐渐被忘记了,一直走下去了,他的离去是有一个方向的;还有一种是因为对于身体的眷恋,有一种尘世的力量要拉住他。因此这个时候,周边人的状态非常重要。如果他身边至亲至爱的人在呼唤他要把他留住,还嚎啕大哭,他只要一转念,一动心,他就几乎到不了他的目的地,就会容易成为孤魂。他就被拉住了,走不了了。
“人离世的最后一念很重要。任何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都能够容易得到解脱的归宿,不管他信仰的是基督教,天主教,佛教,道教,等等,不同信仰的人以不同的方式鼓励他,为他祈祷或者念经。借助宇宙、和大家共同的力量来送他,而他自己要坚信他要去的那个境界。旁边的人不断的念颂鼓励,借助大家的共同的力量以加持一些咒语或经文的方式来送他,让他到他应该去的地方。
“如果是无主的,没有任何信仰的,既不相信离世后的归宿也不需要接度,他就没有办法明确一个去向。这个时候再加上家人的哭喊,他就容易迷失。极个别的因缘关系会形成夺宫、孤魂、附身动物的状态……”
亚女:“附身动物?”
人马座:“这也是灵的转世吗?可以是转到人,也有可能转到动物的身上?”
道长:“这个刚刚离体、还很虚弱的魂在亲人的恸哭之下对尘世产生留恋,以及一些其他因缘的关系,假如偏巧这个时候有人生产,或者有动物要生产,可能就会产生夺宫,附体的现象。”
小男:“那就是说,最好亲人离世的时候不要哭喊?”
道长:“你们知道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说法里面有‘红白喜事’,什么叫红白喜事?结婚和离世都是喜事,结婚是红喜事,老人去世是白喜事。如果在一个白喜事上有谁在哭,那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不理解,一种无形的背离,这些人就是不知道生命的归宿。大部分中国人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把去世叫做回老家,有一句话叫做视死如归,把死看作回家。一定要高高兴兴的送走。在一定时间内千万不能有哭,哭就不叫喜事了。要明白一个更大的理。”
一人:“我看过一本书,说人去世之后很长时间内,他其实什么都知道的……”
人马座:“西方有些科学的研究报告,有不少事例是已经去世的人依然存在于之后家人的照片里面。比如有一个已经去世的老太太,她的家人用她的汽车,在车上拍出的照片,看见老太太一直坐在后座上……”
小洁:“哇……这有点吓人!”
道长:“我们不说这个。你们不是想知道家里老人离世,我们应该怎么面对吗?这些是应该知道、了解的常识。”
大家安静下来,等道长接着说。
道长:“一个人的离世应该是有接,有去,有送。刚才说最后一个念头很重要,就是他一定要知道他的明确的去向,一定要有相应的方式来接应他。我们这个世界所有的哲学观念都在讨论人的来,与去处。‘死’与生一样,是一个很大,很重要的话题,但是被人们很长久的忽略了。”
一人:“但是道长,无论怎么明白道理,家人的离去总是忍不住悲痛的,自己就是控制不住的哭,怎么办呢?”
道长:“中国古代有一段时期曾经盛行的做法是,一个正好有人要离世的家庭,这个家主事的人会把容易哭哭啼啼的人挡到门外,绝对不能哭喊,特别是在离世的一小时之内。要哭的家人都是在外面的,而离世的人旁边大多是送他的作法事的人士。这个时候,需要绝对的安静,安详,在他临终之前,帮他把该穿的衣服都换好。然后在人去世之后,最好就不要去动他。”
无话不说:“那西医对人生命最后阶段的抢救呢?”
道长笑:“这个也要说到西医了……西医和我们对生命的认为是完全不一样的。其实一个人在正常情况下、生命的最后阶段,抢救对于他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相信‘命限’,一个人的阳寿到限数了,救是肯定救不回来的,只会把人弄得更痛苦。所以我们中国人的做法是,尽量不要动他的好。临终前人有弥留之际,弥留之际最少有几十分钟,这时意识会逐渐衰退,呼吸逐渐减弱,血压会越来越低,然后心脏跳动的曲线变成为直线,这个状态还会延长几十分钟,这就是我们说的弥留之际。当出现这个状况的时候,稍有一点经验的人就知道应该换衣服了。准备要上路了……”
我想起刚才人说的“人去世之后很长时间内他其实什么都知道”,问道长:
“灵魂离体之后还会有意识吗?”
道长:“开始是有的。他对身体太依赖了。为什么说在这个人没有生命迹象之后就不要动他了?动他对他不好,那是种拉扯。不要哭喊,不要拉扯,让他安详,平静地离开,不带牵挂的离开。”
人马座:“做道场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吧,道长?”
道长:“去世的人一定要做道场,这是我们送他。送的时候,一般的发丧在三天以上。这三天、或者五天是停灵,要在他的床下,或者床头,床的外围都可以,点上一盏灯,不要超过一丈以外。这盏灯要不灭的保持三天,或者五天。记住,这同样很重要。要有香、花、水果、烛。烛就是烛光,是送灵的,道教叫‘烛照幽明’,始终照亮他通向归宿的路,所以烛光或灯光是不能熄灭的,他会凭借最后的一丝亮光很好的走。
“这三天一般都要做道场。我们现在中国的农村还依旧是这样的,守灵,做道场。然后是选择什么时候发丧,什么时候安葬。前面这三天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三天里面灯烛是不断的。”
一人:“但是在农村可以,现在人去世都在医院,哪里可以停放的?”
道长:“你说的对,以前的人都是停在自己的家里。但是现在每个城市都有安乐堂,可以停在安乐堂。还有医院的太平间也有灵堂,也可以守灵。有过这种经历的人都知道。”
小男:“然后呢?守灵过之后呢?”
道长:“选择时间发丧和安葬。这两件事有时是可以一起做的,有时又是需要相隔几天,甚至一段时间来做,也是依据不同人的不同时辰。这里同样有很大的因缘。不同人的因缘。通俗的说就是有很大‘道理’的。然后是头七。人去世以后的第一个第七天。一共有七个七,七七四十九天,这对亡人是最重要的。在头七的时候灵会回来,再回家一趟。家人一般的要准备简单的供品,饭菜,点香。还有回三,回三就是安葬之后的第三天,一定要再回一次他的墓前。这一次就可以哭了,以前是不可以哭的,因为这个时候他已经很坚定了,不像刚刚离体的时候灵很薄弱,悠悠荡荡的,很容易被他的亲人拉住。回三的时候魂魄就很坚定了,他不会回转了。到七七四十九天的时候可以到庙里做法事,可以在江河里面放生,在晚上放河灯。”
小洁大喘一口气:“有这么多说道啊!原来像我们常常看到那样大哭大叫的是这么不好的……”
道长:“我们中国人是很讲究的,生死是大事,我们的传统是敬重生命的来,更尊重生命的归去。”
人马座:“刚才我们还说到,有些小孩能够看到我们看不到的东西,是特异功能还是怎么回事?”
小洁:“那个我们看不到的东西,它是没有依附在任何的物体或者人体身上的独立存在吗?”
(我很迷信的想起,我的一个朋友说她小时候,看见她去世的爷爷回家了,心里直纳闷,还问她妈妈‘爷爷怎么回来了?’她妈妈骂她不要胡说,她还指辩爷爷站在什么地方,正在干什么……唉唉!)
道长:“小孩子在8岁之前,就是有可能看见我们成人一般看不见的。而这个‘被我们看到的’,并不一定就是实际占有在这个空间的,它也许还是充满在这个空间的,它有两种方式可以存在,你如果要去触摸它的话,它都是不存在的。它不会是一个肉身实体。它们不占有这个空间,它们是充满在这个空间。但是在它们能量很强的情况下,或者说在我们感觉能力很强的情况下,都能够知道——也就是你说的看到,它们的存在。”
人马座:“怎么叫‘它不会是一个肉身实体’?不是说有附体吗?”
道长:“是两回事。在它们没有依附到一个实体之前,它们都是以能量群,以波和波群的方式存在的。灵是在不断的转的。为什么说我们要超度呢,超度就是给它一个渠道。如果辟谷选择在八月份,能够参与农历七月十五的放灯节,更好。因为那个时候辟谷人的状态会与平常不一样。参与放灯,对你们肯定好。”
小男:“道长,我有点不明白。生命的阴、阳轮回和转变,按照你的话说,就是由物质的粒子世界,转变为波的存在?”
道长:“我这是很勉强地用现代科学的成果、用语来解释,或者说作比喻。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做描述的话,阳性和阴性的区别有三,一个是以实物粒子的方式存在的,是我们的肉身、我们的物质世界,一个是以波和波群的方式存在的,就是灵的世界;物质的世界占有固定的空间,就是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的世界;而另一个是充满空间,是我们一般来说很难察觉、只有通过特殊方式才能够接收到;一个是在光速以内,一个的起步就是超光速……”
话题像波涛,被大家此起彼伏的思维“吹拂”得荡荡漾漾……此一波未平,后一波又不知不觉缘起:
人马座:“道长,你是怎么会思考,了解这么多的?”
一人:“道长你是什么学校毕业的?”
道长笑:“我没有进过正规的学校。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跟着我的师父学习了,他让我从阅读经文开始。我阅读了各教很多的经文。我的师父教我的方式很独特,我虽然很小就开始了道家功法的承德修行,但他让我看的第一部经是圣经。然后是可兰经,然后是通读佛经,最后才是我们道教的经典。读到道家的经典我都已经到了十四岁了。但是我一直练的是道家的功。我十几岁的时候就阅读了大量的学校医学教材,包括中医,西医的教材课程。我很幸运,我的师父从小就帮我建立一种比较学的观点,多了解,去比较,去研究。结论是最后由自己去形成。”
小男:“作为一个道长,要掌握多大的本事呢?就是说必须要通晓多少奇妙的知识才能够是道长?”
生的伟大:“这个哪里有规定的,就像同样大学毕业,但是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不一样的,智商的程度都不一样,但是也都是大学毕业了……”
道长笑:“简单的说首先要当道士,然后才是道长。什么叫士呢?我们中国人常说‘士阶层’、‘士大夫’,‘士’,在中国是一个文化的传承者,中国文化传承最大的载体就是士阶层。‘士’是必须要通晓和了解这个文化的精髓的,我们有观音大士,那是很大的一个‘士’。如果这个‘士’的前面恰巧是一个道的话,那么天道、地道、人道宇宙万物基本的道理,这个‘士’是必须要明白的,要通晓的,这般他才能够被称做道士。同时,一个道士还应该旁涉很多的术……”
无话不说:“所以,道长,你无论如何也要给我们看个术。这在你们,属于本行,对我们,有巨大开启,旁证的作用……”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