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古法制作传统文化一方水土地方特色风土人情 |
1.这个买烧饼的小姑娘,她请求卖烧饼的阿姨重复一下把烧饼从水缸里铲下来的动作,并且用手机拍照下来。这样,她发朋友圈就有独家内容了。

3.就是这种烧饼。它的名字叫缸炉烧饼,出产在河北易县的良岗和坡仓等地方。因为是用水缸做炉灶烙出来的烧饼,所以就叫“缸炉烧饼”。用水缸做烧饼,在河北一带很盛行,但是做法并不一样。河北曲阳一带是把水缸立起来,把缸底锯掉。烙的烧饼是4寸见方的正方形大片。河北正定一带也是把水缸立起来,烙的烧饼是二两面一个的大烧饼,叠成枕头形,属于软烧饼。

5.这就是一百个烧饼贴在水缸里的全貌。下面的灰颜色是烤烧饼的炭火。能这样制作烧饼,充分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智慧。这样做出来的烧饼,除了油酥之香,还有烟火果木之香。烧饼直接吸收炭火自带的木质香气,形成独特的气息,这是别的烧饼做不到的。所以,这个缸炉烧饼也叫柴头饼或者水缸饼。

6.这就是水缸烧炭火的地方。作为有给皇宫供应木炭历史的易县人精通烧炭。他们知道什么木头适合引火,什么木头可以变成有劲道的好炭。现在,烤鸭讲究果木的;吃涮羊肉,最高级的,还是木炭紫铜锅;就连撸串儿,也是真正木炭烤的最正宗。那么,缸炉烧饼,个个都是真木炭烘焙而成,其中吸收了多少自然界的精华,味道会是 怎样的不一样,可以想见。

7.这个师傅一个用手试温的动作,包含着不少的学问。水缸到达什么温度可以装炉开烙?水缸的哪个部位温度最高?温度低了怎样给水缸提温?怎样既给水缸加温,又不冒黑烟?水缸外围要设计怎样的保温层?这里学问很多。立足在现实的土地上,把手上的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做好,就很了不起。

8.制作缸炉烧饼一般要两个人,一个做烧饼坯子,一个负责烙制。易县的缸炉烧饼是全部用油和面,一点儿水不加。而且一次只和十斤面,否则,时间长了,油会渗出来,影响口感。面里加盐,所以烧饼有淡淡的咸口。缸炉烧饼虽然很薄,但是有层次。这是因为加了油酥。油酥是先抹油,再铺撒细玉米面。

11.这是师傅在装炉。先贴左右两侧底层的地方,这个地方温度最低。顶部是炭火直烤的地方,温度最高,需要最后再贴。如果先贴对着炭火的水缸顶部,会发生整体没贴完,上面的先烤糊了的情况。师傅用一个小铁铲,把烧饼送到缸壁,再抹一下,烧饼就贴结实了。

20.关于河北易县的缸炉烧饼,您还有什么问题,欢迎写在评论栏里。另外,您所在或者曾经所在的一方水土,有什么有文化价值的东西,欢迎提供。“一方水土”是我2021年的新选题,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