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拍:中国唯一带大耳朵的白塔在这里——呼市延寿寺


前些天去呼和浩特,忙完正事,还有两三个小时。
我向当地人打听这么短的时间可以去哪里?回答是大召和小召。
匆匆赶去,结果真的喜出望外。两个景点都非常不错。
前几天跟大家分享了大召,
今天跟大家分享“小召”。
说是“小召”,其实是席力图召。
“小召”于光绪年间及文革时两次失火,只剩下一座单跨式牌坊。现在小召原址上建立了小召小学。
这里明确说一下,小召只是一座老牌楼和一座学校。离大召几百米、被称为“小召”的地方,其实是席利图召。
连许多呼市人都把他们搞混了。
1.
席力图是蒙古语,意为“首席”或“法座”,汉名“延寿寺”,寺庙因四世达赖的老师第一世席力图活佛长期主持此庙得名。
3.
“延寿寺”建于明朝隆庆和万历年间(公元1567年—1619年),为康熙所赐。该召坐落在呼和浩特旧城玉泉区石头巷北端,坐北向南。大召无量寺斜对面一路之隔,呼和浩特市规模最大寺院中七大召之一的寺庙,呼和浩特市规模最大的寺庙。
经堂广厦7楹,金碧辉煌。
席力图召的前院,疏朗宽阔,东边是钟楼,西边是鼓楼,按古制各寺庙都是“左钟右鼓”,寺庙早上先敲钟后接鼓,晚上先敲鼓后接钟,所以有“晨钟暮鼓”的说法,钟鼓有集众、报时之用,此外,击鼓以迎宾客,敲钟以去烦恼。佛门认为烦恼伤害身心,因此佛经中把烦恼称之为魔,早晚叩钟108响,含意是众生能解脱108种烦恼,同时,唱念叩钟偈,一句一叩,能够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


7.
召庙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 组成中轴线的建筑物是牌楼、山门、过殿、经堂、大殿。
召庙采用中原传统的布局,即从山门到大殿形成一条中轴线。两侧对称布置侧殿、仓房、碑亭、钟鼓楼。
寺内建筑凡五进,山门前还建有木牌楼。
由经堂佛殿组成的大殿,为寺内主要建筑,佛殿已在解放前遭火灾焚毁。修复的经堂大致保持原状,为九间的木结构建筑,歇山式屋顶,顶盖绿色琉璃瓦。
屋檐和柱子上的精美装饰。
大殿采用藏式结构,四壁用彩色琉璃砖包镶,殿前的铜铸鎏金宝瓶、飞龙、祥鹿与朱门彩绘相辉映,富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13.
寺内大殿东侧,鼓楼、广场东面的汉白玉石塔,是内蒙古地区复钵式喇嘛塔中最完整的一座,它全用白石雕刻垒砌而成,通高约15米,石塔基座用石条砌成方坛,四面有阶梯可登。方坛上面为方形束腰座,束腰部分刻出火焰、金刚杵、狮等图案花纹,四角立圆柱,上呈阶梯状座身,分五级逐步内收,最下一级刻图案花纹,以上各级刻梵文六字真言。复钵为宽肩型,周围饰以缨络,南面正中砌出火焰形佛龛。复钵上面的塔刹,用石刻出十三相轮,再复以铜制星月和宝盖。白色石料的塔身上,纹饰都用五彩,色调对比鲜明,是中国北方建筑艺术的宝贵实物和清代复钵式塔的代表作。

14.
这座佛塔是全国唯一一座有耳朵的佛塔。据说,建塔时该地区正在闹瘟疫,死者众多。有高僧祈福。建造了这座佛塔,并加上了象征长寿的大耳朵。
脊上有鎏金钢宝刹,相轮,飞龙和瑞鹿等装饰,四墙采用藏式结构,筑成带有小窗的厚墙。
已经转得发亮的经筒。
前边这两根大旗杆,是正月十五晾佛所用,晾佛就是晾晒本寺珍藏最大的佛祖释迦牟尼唐卡,一是为了使佛光普照青城百姓,二是为了防止唐卡虫蛀。

19.
这里还有一个去处,召庙真不愧是呼和浩特市规模最大寺院中七大召之一。
后一篇:实拍:在孔庙感受中国翰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