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2014北京书市”的第一天,虽然天气不好,我还是跑到书市,为爱书人捉影。
读书的形象最美,这话一点不假,大家看我下面的照片就会有感觉。
书市有很多降价书,“全场十元”“十元三本”“两元一本”“正版光盘一元一张”等招牌比比皆是。
看了这些,忽然感觉文化很受伤,它被处理、被甩货、被打折、被廉价,总之是很影响尊严了。
图书的价格问题,一直是个敏感问题。
同样的新书,在网上买,价格可以低百分之二三十甚至更多。这还不算中间商赚的,那么,图书价格中的水分有多大,可想而知。
如果在线下实体店买书,自己跑路、没有折扣不说,也就是一买一卖,享受不到相关的文化附加值提供。
在有些国家,一本书有不同的包装和不同的价格,满足不同的消费者。网上卖的牛皮纸封面装帧的书就标价低廉,这样网上书价便宜就便宜在明处,让人信服。
我一直认为,书店的功能不能是单纯卖书,它应该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家园,一个多功能的文化社区。如果单纯做商业,除了低价和恶性竞争,没有别的出路。
造成图书积压,需要借书市甩货,就更有问题了。
书,是为要读书的人生产的。积压了,说明不对路,读书人不认可,市场不认可。这可能是在选题制定这个初始阶段就有问题了,或者是书的内容缺乏质量的支撑,不然,一般不会遭遇如此命运。
用降价打折的方法甩货,是不是让各方都很受伤?它不仅伤了书的形象,更伤了文化的尊严,伤了读书人的自尊。
即使真有好书被埋没,能不能用点体面的方式让其见天日,比如赠阅,比如有奖阅读等等。
爱书人应该是国家的脊梁,是让一个国家真正有希望的所在。国家是不是应该有政策让他们生活得更好一些,让他们成为全社会最有尊严的人?看那些读书人的穿戴,真的没有官员光鲜。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 0
▲
1 1
▲
1 2
▲
1 3
▲
1 4
▲
1 5
▲
1 6
▲
1 7
▲
1 8
▲
1 9
▲
2 0
▲
2 1
▲
2 2
▲
2 3
▲
2 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