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采风,不时映入眼帘的,是那极具地方特色的竹背篓。
看多了,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背竹背篓的,几乎没有年轻人。
年轻人还会接受竹背篓吗?竹背篓会在这个世纪消失吗?竹背篓,你还能够背多久?
▲
1
背着竹背篓去赶集的中年妇女,她穿着粉红呢子上衣,她把背篓原装的竹子背带换成柔软的布带。
▲
2
老奶奶的竹背篓很有年头了,不仅编织细腻,还出了有光泽的包浆。
▲
3
在集上购买蔬菜瓜果等大件东西,用竹篓还是很方便的。
▲
4
背篓族的特点,除了老年人多以外,就是妇女也比较多。
▲
5
背篓族的特点,除了老年人多以外,就是妇女也比较多。
▲ 6
背篓族的特点,除了老年人多以外,就是妇女也比较多。
▲
7
背篓的优越性很多,两个背篓就是一副挑担。
▲
8
背篓还可以立体化。不仅筐里可以装东西,宽大的圆周还可以支撑二层乃至三层的高楼。
▲
9
买了菜,顺手就可以放进身后的竹篓里,很是方便。
▲
10
但是,开放式的方便,也很容易让别人“顺手牵羊”。
▲ 11
在做这样的动作时,背篓里的东西很容易掉出来。
▲
12
过去,不少孩子是在背篓里长大的。现在,大人无论如何不肯把孩子放进这样的筐子里。
▲
13
这是我在集市上拍到的女孩,她们身穿裘皮大衣,时尚程度与大都市青年无二。这样的打扮不可能与背篓为伍。
▲ 14
那天,我只拍到一个背竹背篓的准年轻人,她应该也是孩子妈了。
▲
15
当地人也习惯挑担子,竹背篓可以挑着走。
▲
16
年轻人似乎更愿意背双肩背背包,它同样能装很多东西,不磨损衣服,私密性更好。
▲
17
碾米店里云集着大大小小的竹背篓。竹背篓更多用于装粮食。
▲
18
竹背篓更多用于装粮食,这一篓有几十上百斤呢。
▲
1 9
用竹背篓背青菜的老奶奶。
▲
20
用竹背篓背青菜的老奶奶。
▲
21
这个卖辣豆皮的老奶奶,直接用背篓当展示柜台。
▲
22
可喜的是,集市上还有卖竹背篓的,每个50元。
▲
23
这种小一点的,40元一个。看,原始的竹篓背带都是竹子的。
▲
24
村子里还有专门做竹编的老人,他们的专业身份是“篾匠”。
▲
25
把竹子劈成细细的竹丝,叫作竹篾。
▲
26
这样的技术,已经没有几个年轻人能掌握了。
写到这里,一抬头,电视里出现唱《忐忑》的龚琳娜的老外丈夫背着竹背篓的形象,老外,真是识货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