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有机会和家庭美食打交道,采访了不少人家。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用大水缸烙出的香脆烧饼。
采访地点是河北曲阳灵山的葫芦汪村,那里家家做烧饼。
事先没有联系,我们是突然袭击式的到达。
我们谁也不认识,看到是一家几代人的家庭式制作作坊,就直接闯进门。
收获很大,意外惊喜很多。
我们了解了一种特色食品的制作全过程。
我们看到了作为国家脊梁的普通人,是怎样每天挥汗如雨,默默劳作而无怨无悔。
我们也在无形中调查了这个食品的质量。他们用的油,他们用的面,他们用的芝麻,我们都看到了。
环境虽然简陋,但品质没假。

▲
1
这个食品叫缸炉烧饼。薄薄的,上面布满芝麻,又香又脆。我曾把它带到咖啡厅,连不认识的人都要求尝尝。

▲ 2
你信吗?它出身大水缸。这是它在水缸里的样子。

▲ 3
这种水缸没有底,大口朝下,倒扣在地上,本身就像一个拔火罐,难怪热气往上走。

▲ 4
那些饼,就密密实实贴在缸壁上,被烤熟。

▲ 5
当然,缸下面的地下要挖通风孔,水缸外面,要穿上保温外衣。

▲ 6
现在,也有专业生产缸炉烧饼的小作坊了,工人们一个人要管三口大缸。

▲ 7
这里真是“有缸人家”,连水龙头也安装在大水缸上。很值得欣慰!懂得用流动水洗手,总是好事。

▲ 8
这是当地出产的小粒白芝麻,其他地方没有。

▲ 9
面里要加油、加盐,用压面机压成薄薄的面片。

▲
10
然后比着模子,把饼坯切得方方正正,整齐划一。

▲
11
接着,要往饼坯上刷清水,有了水,才能沾上芝麻。

▲
12
刷清水也是技术活,哪一点没刷到,芝麻就沾不全了。

▲
13
把白芝麻均匀地铺到木盒子里,也很要技术。只见操作人两手一抖,芝麻就遍地开花了。我试了几次都不行。

▲
14
把饼贴到缸壁上,更需要技术。一口大缸,要在半分钟贴满20片。

▲
15
贴的时候,有芝麻的一面朝外。饼要平整,速度还要快,不然,前面的糊了,后面的还生着。

▲
16
出缸的时候,更要求速度,这时的饼很烫手。

▲
17
除了装炉和出炉,还要管好烧火。虽然用的是蜂窝煤,但要时不时把煤夹出来,把炉灰磕掉。
▲
18
看,白饼染上淡淡的金黄,又一锅烧饼要出炉了!

▲
19
用一个带双钩的工具把饼拿出来。

▲ 20
尽管有工具,但是热气还是不停扑到脸上,烤得脸颊红扑扑的。

▲
21
在底部贴饼,脸离炉子很近,真是热啊,一年四季,总是大汗淋漓。

▲ 22
出炉的烧饼,一片金黄,煞是好看。烧饼要晾一晾才能装袋。

▲ 23
小女儿拿起一片尝一尝,算是质量鉴定。
▲ 24
用玻璃纸袋做包装,有10片一包的,也有20片一包的。

▲ 25
在马路边放上几包,这叫挂幌子,路人就知道这里有售卖了。

▲ 26
有些老客户,就喜欢吃他们家的,到时候准过来。

▲ 27
他们总是目送着一批批客人远去。

▲ 28
更多的烧饼被运到石家庄,有人固定上门收购。好东西不愁卖。
▲ 29
老两口,四口大缸,就这么日复一日地忙碌着。

▲ 30
这位大伯算是质量总监,他对产品的要求很严,每出炉一锅烧饼,他就把缸壁清理一次。

▲
31
一家三代人,就这样每天围着大缸转。他们很满足,他们不用外出打工,他们祖孙天天在一起。

▲ 32
干活间隙,他们会抱抱这个小花朵,那是他们心里的太阳。忙乎半天,还不全是为了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