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参加敬一丹主持的“帮孩子走出困境重返校园”——圣珍教育基金启动新闻发布会。
认识李圣珍,是在16年前。第一眼,是看到一个解放军军官在她面前长跪不起。统领成百上千雄兵的硬汉,对自己孩子的厌学问题却手足无措,我的心一下揪紧了。
我做过心理治疗临床,给不少家长做过咨询,他们因为孩子的学习,经常被叫到学校,被老师当众羞辱,看到孩子辍学,沉迷游戏,几天不吃不睡,蓬头垢面、弱不禁风,有的还滋生暴力倾向染上不良嗜好,家长自己都不想活了。
可是,李圣珍却说,“我不认为这些孩子是问题少年。”家长都要放弃了,李圣珍却不放弃。
1994年,李圣珍老师自己的孩子在16岁时就考上清华大学。一些家长慕名来求助,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顺利步入清华殿堂。后来,就开始有一些有学习障碍、家长没招的孩子被送到李圣珍老师这里。
于是,一种新教育模式——特需青少年帮助中心诞生了。
17年来。圣珍特需少年帮助中心共帮助全国33个省、100多个城市,14个民族(汉、蒙、回、壮、苗、土家、布衣、侗、满、达斡尔、仫佬、彝族)以及英、法等国家的近五百个孩子回到学校正常完成学业,还有很多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去海外留学。有50%以上孩子回校后学习成绩在班里前15名,85%以上中等或中等以上,无一人再辍学流入社会。

▲
1
敬一丹主持了“帮孩子走出困境重返校园”——圣珍教育基金启动新闻发布会。

▲ 2
坐在我前面的赵小丁,中国著名电影摄影指导、摄影师。拍摄过《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2005年更因《十面埋伏》的出色摄影而获得第77届奥斯卡最佳摄影的提名奖。他是圣珍教育基金的发起人之一。

▲ 3
电影演员黄海波坐在我的左前方。

▲ 4
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坐在我的右前方。

▲ 5
“现在是十点十分,我们对帮助孩子的事情十分关注,我们对这个事业十分有信心。”敬一丹即兴的话语彰显了主持巨擘的运筹智慧和掌控能力,赢得满堂彩。

▲ 6
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沈建国发言,圣珍基金已经被列为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项下的专项基金。

▲ 7
赵小丁发言,讲述发起这个基金的初衷。

▲ 8
曾在特需青少年帮助中心学习的学生代表发言,她现在已经是大二学生,学音乐教育专业。她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们生来就跟别人不一样,这不是我们的错。”

▲ 9
李银河老师的学生孙岱林在接受记者采访。

▲
10
孙岱林提出一个重要观点,特需教育的对象还应该包括学校老师和家长。

▲
11
到会嘉宾与李圣珍老师合影,可惜的是给我照相的人没拍全。

▲
12
敬一丹与全体基金发起人合影。

▲
13
敬一丹与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沈建国亲切交谈。

▲
14
敬一丹与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沈建国亲切交谈。

▲
15
黄海波被粉丝包围。

▲
16
黄海波被粉丝包围。

▲
17
敬一丹与李圣珍老师合影。

▲
18
李圣珍老师平时很少笑,她忙得顾不上笑。她说,曹老师给拍照,我得笑,我们是16年的老朋友了。

▲
19
我们能为圣珍特需教育做什么?第一,遇到有学习困惑的学生,告诉他圣珍特需教育可以帮助他。第二,遇到有行善举做慈善的,告诉他,圣珍特需教育基金是个好项目。
李圣珍发言摘要:
很多人问我:李老师,您怎么想起帮助这些有困难的孩子的?那是在我儿子16岁考上清华大学的时候,一位记者采访我,谈到最后她说:“李老师,帮我个忙吧,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和您儿子同龄,也是16岁,但命运却和您儿子完全相反。花季少女本应享受着无尽的欢乐、幸福,但她却被阴郁恐惧折磨着,已有一次割腕自杀未遂,父母把她送到医院抢救,医生缝合了伤口,第二天早上发现,她又把伤口割开了,并哭着说:“我在这个世界是没有用的人,我想死,让我去死吧。”从那时起,她母亲每天到处翻找她藏的东西,害怕她再出意外。最近发现她又攒了100多片安眠药,并写好了遗书。亲人的心在滴血,无奈、痛苦、恐惧笼罩、折磨着这个家庭,父亲每天唉声叹气,母亲以泪洗面,虽经多方求救,但没有进展。”
我惊愕地看着记者问:“怎么会是这样?”
记者答:“这孩子,聪明内向爱看书,沉醉在童话世界中。幻想自己是童话中的角色,”我插了一句:“是童话中走来的仙女,她说仙女的话,别的孩子听不懂,别的孩子说世俗的话,她也听不懂,她与其他孩子生活在两个世界中,别的孩子无法接纳她,对吗?”“是这样,同龄孩子听她说傻话看她做傻事,认为她是个傻子、怪孩子,歧视她、骂她、欺负她,把她的小红帽抢过来传来传去的扔着玩,在地上来回来去踢着玩,新衣服也连拉带拽弄的脏兮兮的。学习成绩也不好,连老师也认为她是傻子。
上学对她已是痛苦的心灵折磨,一天她忽然在地上一边爬一边大喊:“妈,妈,快看快看,满地的人头。”她妈惊慌的抱着她喊:“孩子,你怎么啦?女儿,你怎么啦?”她仍在地下不停地爬着、滚着、叫着,在地下捡人头。父母痛苦地承认女儿疯了,把她送进精神病院。当她看到精神病人的怪样子时,突然抱住医生说:“大夫,我没疯,我怕上学,我是装疯的,求求你放了我吧!”
听着记者的叙述,我泪流满面感叹到:“一个从童话中走来的女孩,因为无法走进同龄人的世界,变得孤僻、内向、心灵受到伤害,对生命失去了信心。”
当晚我与她母亲通电话,电话那头她母亲抽泣着说:“李老师,救救我女儿吧,我们已经做了最后的打算,如果孩子在您那出了意外,我们不会追究您的任何责任。”我痛苦,但我坚定地说:“我一定帮助她,如果她将来要登上天堂,我不会跟着她去享福;但是要下地狱,我只好陪着她了。”
有人问我:“面对这样一个脆弱的生命,做出这样惊心的选择,为什么?”我是一个好人,面对一个生命,面对一个生命的呼救,我不能不做这样的选择,我只能这样选择。
女孩来我家时,我拉着她的双手,伤痕累累的一双手,除腕部一个一寸多长的紫疤外,还有一公分、两公分长、无数的口子,还有几道新伤痕。原来都是用刀片割的,她用暂时肢体的疼痛缓解心灵的疼痛,我的心颤抖着、哭泣着。她和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没人能救得了我,我是一个从小到大都失败的人,从小没成功过,是世界上最没用的人,在这个世界没用的人还活什么?死了算了。”听着她对生命冷漠的叙述,我痛苦的想:这孩子是需要救她的心,救了心才能救她命。
女孩在我家住下来,在我工作的学校上学,我是她的班主任,一年后,她加入了共青团,当上了班干部。孩子走出了虚幻的童话世界,和同龄人共同快乐的学习、生活。在她高二那年的除夕夜,当春的钟声想起时,她给我跪下了说:“妈,我给您磕个头,您也是我亲妈,您也是给我生命的人,没有您,连我的骨灰都不知道哪去了。”
2000年,那时她已是北京一所重点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我们和她母亲在北京电视台做一期“国际双行线”,当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代表也参加了,录制完节目,在休息厅时,这位代表含着泪对她母亲说:“你女儿是幸运的,她碰到了李老师,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和你女儿一样,但她再也没有重新走进学校。
|
还有一个孩子是广西壮族人,姓陆,10岁来我家是六月底,他穿着短裤T恤衫脏兮兮的满脸不屑的样子,站在厅里腿打着哆嗦斜眼看着我。手还不停的在身上摸,摸着一块儿结疤的伤口就抠,把疤周围的边抠起来用手一撕,只见鲜红的嫩肉表面渗出一层血珠沿着伤口流下来。我当时有眩晕的感觉,心在颤抖,皱着眉咧着嘴问:“疼不疼?”“不疼!好舒服啊!”人都说最怕揭伤疤,那一定很痛!小陆却说好舒服啊!一个心灵被扭曲的孩子。我看他身上凡是裸露部位都有伤疤,就问:“这么多伤疤都是怎么弄的?”他告诉我大多数是打架伤的。我把他全身伤疤一数,60多处,再加上没数到的,70多处。看他手腕上有一块紫疤陷进去,就问:“这块儿是怎么弄的?”他说是跟人打架时被人咬下一块儿肉,陷下去的!他母亲说:“李老师,救救我儿子,不能让他出了校门就进监狱门啊。”
小陆在我家住下来,他又说了很多自己做出的越轨的事:就因为想打车出去玩,母亲不给钱就动手打母亲,还竟把母亲打晕过去3次。因为上课扰乱,老师没法上课,只好把他放在办公室,又怕他跑出去玩,把门锁了。他把门踢开一个大洞钻出去跑了。这是一个无法无天放肆荒蛮的孩子,这是一片心灵的荒原,头脑中没有人类耕耘的痕迹,这是一个心灵贫困的孩子。我是这样帮助小陆走出心灵荒原的,每天领着他大声读好书抄好书。用人类最美好最高贵的文学、艺术、科学去耕耘他那荆棘丛生的心灵,让孩子走进高贵的心灵殿堂。来了快一年时,有一天他母亲打电话来问我:“您让小陆给我写信了?”“没有啊!”电话里传来了哭声:“李老师,我太谢谢您了!您把我一个魔鬼孩子教育成了人!”事情原来是这样,小陆把从《读者》抄下来的一篇文章《母爱》给他妈妈寄回去了,后面还写到:妈,我知道这些年我伤透您的心,可是您一直还爱着我。我知道我只有一个妈妈,我不能再伤害您了!
|
|
李圣珍特需少年帮助中心介绍:
北京市李圣珍特需少年帮助中心,是著名教育专家李圣珍老师创办的。李老师是北京市通州二中退休高级教师,63岁,中共党员。1994年,李老师孩子16岁考上清华大学,家长慕名来找,孩子都考好了,他们竭力向电视台推荐。1995年7月,被北京电视台“北京您早”首次报道,又因救助一学习、社交困难,自闭在家,自杀未遂仍要自杀的女孩考取重点大学,引起媒体更广泛的关注。李老师教育孩子的事迹,独到的教育理念、有效的教育方法,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实话实说”“东方时空”“讲述”“新闻调查”,凤凰卫视中文台、新加坡亚洲新闻台及北京、河北、山东、江西、上海、浙江、温州、安徽、黑龙江等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工人日报、“读者”“青年文摘”及各省市多家媒体报道,在互联网上用李圣珍名字搜索相关文章可达5千多篇。李老师从1995年首次被北电视台报道至今已16年。
李老师及北京市李圣珍特需少年帮助中心17年来共帮助全国33个省级行政区,(目前只有台湾的孩子没有来过)100多个城市,十四个民族汉、蒙、回、壮、苗、土家、布衣、侗、满、达斡尔、仫佬、彝族以及英、法近五百个因心灵伤痛或心灵贫困、学习困难、辍学在家或完成学业困难的孩子走出困难,回到学校正常完成学业,还有很多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去海外留学。有50%以上孩子回校后学习成绩在班里前15名,85%以上中等或中等以上,无一人再辍学流入社会。
|
李圣珍归纳的青少年问题分类类型:
1.单纯、幼稚、心理、行为发育滞后
2.自卑、任性,封闭自己
3.心理素质脆弱,人际交流困难
4.因考试未达到理想名次,丧失信心
5.与家长、老师、同学发生矛盾,心理受到挫伤,承受不住
6.情感上走入迷途
7.轻度抑郁症
8.处于叛逆期
9.有怪癖嗜好
10.喜欢偷拿别人东西
11.荒蛮、混沌,做人、学习都未开窍
12.对外界事物不敏感,捕捉能力差
13.语言交流能力差,喜欢用肢体与别人交流,影响其他孩子学习,引起同学家长反感
14.注意力分散,不能集中精力学习
15.多动症
16.综合运动能力差(统合失调)
17.性情急躁,不能静心学习
18.沉迷于网络游戏、上网聊天成瘾
19.寒暑假无人管理,进网吧或在社会上游荡
20.痴迷于网络、玄幻、爱情小说
21.家庭教育环境单一、心理单纯,潜能未被激发出来
22.与家长、老师合作困难
23.因家庭娇惯导致任性放肆,以自我为中心
24.父母离异或单亲家庭
25.学习中有障碍
26.学习成绩差、反复补课仍上不去,自暴自弃
27.因严重厌学,无法正常学习
28.新高一、初一,因不适应新环境,而不愿去上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