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在“创意点亮北京”展览上,这个作品的名字很特别,它叫“给嘉嘉”,为一个不能奔跑的孩子而做。

▲ 2
还有这个,可以让不能上台的人,登上舞台。

▲ 3
她不仅可以站上舞台,听掌声响起來,还可以亲自看到自己在舞台上的模样。

▲ 4
“给嘉嘉”水晶发光车在地坛公园各处游走。

▲ 5
看了这段文字,我的眼睛湿润了。参展的很多创意,不是来自领导指派、单位任务,而是来自人性的自觉。

▲ 6
为不能奔跑的嘉嘉造一个像水晶一样充满光的车子。

▲ 7
载着不能奔跑的嘉嘉,慢慢地去看世界。

▲ 8
这样行走,可以看见树的皮肤,鱼的游动,水的波纹,还能看见人们脸上的笑容和哀愁。

▲ 9
既然来了,就不要匆忙,让我们从容的,慢慢的看着夏季、秋季,还有春季与冬季。

▲ 10
感觉光一寸一寸的来,一点一点的消失 ------

▲ 11
立意好,是这次“创意点亮北京”的一个特点。这个作品本身就叫“ 立意”。

▲ 12
竹竿,靠集体的力量站立在草地上。

▲ 1
3
所用材料很简单,只有竹竿和电灯,还都是借来的。

▲ 14
当华灯点亮,竹竿更加显示出团结的力量。

▲ 15
人们在黑暗中认真阅读“立意”。

▲ 16
有气节、挺且直、永远站立、刚正不阿,这就是竹子的性格。

▲ 17
它们依靠相互的支撑,保持站立不倒的高风亮节。

▲ 18
草地上幽幽的绿色灯光,仿佛是它们生命的原点。

▲ 19
灯光下的竹竿更有线条,更显气节,更有立意。

▲ 20
这也是一个立意好的作品,它的名字叫“向上”。

▲ 21
它最大的亮点在于呼唤人们改变目光的方向。在“不患寡,只患不均”的时代,“人盯人”是社会常态。

▲ 22
让视线离开喧嚣浮躁的现实,离开人盯人的惨烈,是多少人心中的渴望。

▲ 23
这个叫“慢”的作品,同样在倡导健康的心理和新型的生活方式。

▲ 24
一辆老式自行车,几片LED光网。

▲ 25
人们需要骑上自行车,靠脚蹬的力量发电。

▲ 26
慢,一种态度,一种状态,一种生活的方式。

▲ 27
慢,它已经远去。快,就那么好吗?我们需要那么快吗?

▲ 28
地坛公园里,还有这么静谧宜人的所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