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作兰2010年2月讲座预告

标签:
曹作兰首都图书馆剪纸讲座文化创意2月10日杂谈 |
地点:首都图书馆一楼多功能厅
时间:2010年2月10日下午2点
内容:以文化创意的名义做剪纸
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现在面临着升级和再创意。
去年,中国发生了两件最露脸的事,一是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一是新中国建国60年庆。两件最露脸的事都是创意的结果。
有人说,中国真是透着有人啊,透着有钱啊,中国人透着听话啊!没错,我们确实是有人,有钱,也听话。但是,没有人创意,人只能在天安门广场戳着,钱只能在仓库里堆着。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经过奥运会,见识了开闭幕式的恢弘,一个叫“视觉”的概念开始升值了。人们的眼界不一样了,胃口吊起来了,人们愿意看炫目的,有视觉冲击力的东西。拿奥运演出做参照,很多东西都会不知不觉地黯然失色。
剪纸的失色其实更早。
剪纸至少有1700年的历史了,它是农业文明的产物,特别适合在平房的纸糊窗户上粘贴,白白的高丽纸上,贴上红红的窗花,效果分外好。
但是,随着玻璃的出现,窗花就受到挑战,没有白色的陪衬,红色很孤单。它还会褪色,会被哈气洇湿。加上人们搬进高楼,各家之间,只见铁门,不见窗户,何处贴窗花------
剪纸怎样有新的绽放?怎样焕发新的艺术青春?怎样进入现代生活?
剪纸是镂空的艺术,复制的艺术,沟通的艺术。
在哲学上,它是有与无、虚与实的对话。
在心理学上,剪纸的艺术形态对心理治疗、增进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为什么城市里纷纷“拆墙透绿”,纷纷使用铁艺篱笆、玻璃门?这其实与剪纸原理有很大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自己止步不前的时候,外国人已经把中国剪纸变成新兴艺术门类了,例如日本的宫田雅之的跨界作品“刀势画”。而且外国人把剪纸转化为实体产品,大量应用在服装设计、建筑装潢等领域,外国人已经在用中国的剪纸艺术挣中国人的钱了。
在城市变大、楼房变高、人的眼光变刁的时代,剪纸必须要变,要升级。
本讲座就是讲升级版的剪纸艺术,它体现了主讲者纵观国际国内的宏观视野,也体现了对一门古老艺术的全新思考。
除了现场教授剪纸的实际操作之外,重点讲授:
剪纸在今天怎样升级?怎样把剪纸的艺术水平提升一步?怎样应用到家庭?剪纸怎样美化生活?怎样把剪纸用到天花板上、墙壁上?怎样做能折叠、能搬家的剪纸?外国人怎样使用了中国的剪纸元素?最高明的剪纸创意已经达到了什么水平?剪纸怎样转换成经济效益?剪纸怎样促进心理健康等全新内容。当然,也少不了如何用剪纸装饰马上就要到来的春节家居的内容。
全场放映200多幅幻灯片 ,穿插多个互动游戏,教授团花、蝴蝶、汉字、拉手娃娃、抓髻娃娃等6至8种剪纸方法。
参加者请自带剪刀和薄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