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宏大叙事到个人表达(艺术感悟 4 )

(2009-08-07 04:55:40)
标签:

原创

艺术感悟

张国立

中国美术馆

邱昭财

台湾

台北艺术大学

潜层

观看海峡两岸当代艺术展《讲述》,感觉非常震撼。

我惊异于当代艺术在艺术观念和表现手法上的出新和多元。

无论是艺术媒介、艺术语言还是艺术手段,都不拘一格,飞流翻转,体现了两岸艺

术家独特新颖的感知与体验,用大大出乎人们想象的样式,演绎了当代社会文化的

视觉文本。

展览让人思绪飞扬,颇生心得。

今天,和大家分享第四件艺术作品。

 

从宏大叙事到个人表达(艺术感悟 <wbr>4 <wbr>)

 这个作品的名称叫《之间 – 谁》。

 创作者是台湾70后的艺术家邱昭财。

 这是本次展览中唯一可以让观众触摸、操作的展品。

 它是一块两米多长的板子,上面用变形的艺术字写满“你我他”。

 板子上设置了一个黑色的游标(显露“我”字的部分),可以自由滑动。

 游标像栅栏一样,装了有角度的叶片,从而让原来变形的“你我他”重新显形。

 

从宏大叙事到个人表达(艺术感悟 <wbr>4 <wbr>)

 这位老先生正玩得高兴。他可能对女人感兴趣,把游标放在“她”上面,久久没有离开。

 

从宏大叙事到个人表达(艺术感悟 <wbr>4 <wbr>)

 自然状态下的展品,游标总是停留在最右边,清晰呈现出一个大大的“你”字。

 

从宏大叙事到个人表达(艺术感悟 <wbr>4 <wbr>)

 这个作品的意义,是让观众过一把操控人际关系的瘾。

 在邀请观众参与的动态情境中,让符号(文字)的意义自行流泄。

 语义中“你、我、他”的人称关系,在观众的摆弄下呈现忽隐忽现的不确定的状态,

 通过满足操控欲望的游戏样式,引发人们对记忆潜层的符号意义、人际界定与自我

 认知的重新审视。

 

写这篇博文的时候,电视里正播放采访演员张国立的节目。

他说,他早年拍过MTV。每当歌词里唱到“祖国",他就在画面上显现红旗,歌词里有

“繁荣昌盛”,他就赶紧安排一个卫星上天的画面。完全是机械图解,完全是宏大叙

事,一点个人的表达都没有。

确实,从宏大叙事到个人表达,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你、我、他”的人际关系之累,可能是我们生活中最大的累。

讲了几十年大道理,翻阅了那么多教科书,其实都不如玩一玩这个游戏------

把人际关系置于股掌之中,看重(有游标)就有,看淡(没有游标)就没有。想突出

谁就突出谁,想淡化谁就淡化谁,一切听命自己的内心。

把“你、我、他”的游戏玩透了,让自己有个通透的人生。

活好自己最重要。

 

为一株植物写一个故事(艺术感悟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