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体力劳动艺术化 脑力劳动体力化(讲座碎片)

(2009-05-21 21:44:24)
标签:

就业

体力劳动

脑力劳动

拉格菲尔德

立体剪裁

中彩

价值判断

求职

杂谈

    现代化产业从来不鄙视体力劳动。操作性、技能性、终身就业,这些就是时代提供给我们的。

    这个照片是法国一个特别著名的设计师,叫拉格菲尔德。芭比娃娃和泰迪熊就出自他手,他也是法国著名品牌香奈儿的设计师。他工作起来绝对不像我们设想的“白领”那样,天天坐在办公室里,对着一台电脑,身不动,膀不摇。他是要亲自操刀的,要扯布料,要给人家量衣服,要蹲着、跪着,要干很多体力活。

    现在有一种立体剪裁方法,它是把料子搭在顾客身上,然后把所有细部都别上、绷上,客人看完效果,满意了,他才动手裁的。所以这种活儿绝对是力气活。

    这个服装师是从地面往上量顾客的裙长的。他让顾客准备好几双鞋,不同的鞋适合不同的裙长。他觉得从地面到裙底的距离很重要。他把尺子的一头搁在地上,然后往上量,看从地面到顾客的腿的哪个部分最好看。所以一定得跪在地上测数据。只有用这种体力的干法才能出最佳效果,才能达到高级定制服装的品质。

   所有这些跟我们原来构想的职业模式(在写字楼里边,吹着空调,操作电脑)很不一样。

     我们的前辈在很长时间里是鄙体力劳动的。

     家长教育孩子时往往这样说:“你爸一辈子吃苦受累,就是因为没文化。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跟我一样没出息,只能靠力气吃饭!”

     有人甚至指着扫大街的工人对孩子说:“你要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干这个!”好像只要好好学习了,就可以免除体力劳动。学文化的目的就是避免体力劳动。

    我们的孩子只得到学习驱动,却没有具体的职业设计,职业盲目性、模糊性很严重,大家只瞄准两个山头:一是直奔高学历,以为有学历就会有工作,二是直奔非体力劳动和可以少干活多拿钱的行当。

    且不说学历距职业还很远,也不说少干活多拿钱的好事现在像中彩票一样稀少,就是体力劳动本身也在发生变化,它已经不完全是吃苦受累的代名词。

    很多业界都认为操作性和技能性很重要,干体力活儿一点不丢人。很多干体力活儿的行业,都被认为是非常好的行业,像厨师、服装师、理发师、造型师、蛋糕师、雕塑师、园艺师、茶艺师等等,还有卖餐点的,他们都特别棒,最有创意的空间了。

    时代不同了,自动化程度提高了,体力劳动正在艺术化, 脑力劳动开始体力化,社会成员的整体文化水准提升了,学历还能是我们求职的唯一资本吗?我们渴求的纯脑力劳动岗位到底有多少?

    今天,我们需要好好掂量掂量,我们过去对工作岗位的价值判断是不是得重新洗牌了,是不是应该做一点改变?

 

体力劳动艺术化 <wbr>脑力劳动体力化(讲座碎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