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走遍中国----福建--厦门--鼓浪屿
 (2025-02-03 15:08:08)
	
			
					(2025-02-03 15:08:08)		| 标签: 走遍中国厦门鼓浪屿郑成功《圣经》 | 

 
2013年9月10日 
 礼拜二 
 晴    
早餐后先去了一下厦门大学。离住处近嘛……当然,自从之前电视上出现了那位《品三国》的,厦门大学已然就成了个网红打卡地,也去打个卡无妨嘛。
却是来到了厦大的校门口,竟被一纸《告知》给挡住了。见上面写道:为了维护校内正常的教学环境,参观者只许在课余时间入内,云云;且给注明了可以入校的时间,上午为12:00……
此刻时间还不到11:00,却校门口已经就聚集起了好些个希望入校参观的人。但见骄阳下,这些人一边猛擦着脑门上的汗,一边N轮的依凭厦大校门各种地摆拍着。
于是心头就生出了个小问题:已然如履薄冰了近半辈子,难道还不能算是xia大的吗?难道还非得再来找些新课题了,才能以‘xia大’之名继续活过下半辈子吗?应该是不用的……再有,进校园去遛一圈又能怎么样呢?就能碰见《品三国》的那位吗?其实听人家说他现在为了躲人,根本已经就很少在校园里出现了,而且进出校园一般也都是翻墙的……
想到这里,果断转身就往轮渡码头方向去了。但路上,却又满脑子都是在想着关于厦大……



至今也不太知道厦门大学在国内名校中的排名,但却知道跟那许多的名校一样,厦大也诞生于百多年前,那个曾经国家内忧外患交替、国运多舛的时代。却是所幸天佑中华,恰是在那样的时代光景下,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竟忠义之士辈出、文教巨匠云集,开启着别开生面的一页华章。
就是在这个时期,海内不但兴起了北大、清华、南开等一众名校,更相应的兴起了一众属于他们的灵魂人物!比如:蔡元培于之北大;梅贻琦于之清华;张伯苓于之南开等等。而厦门大学的灵魂人物,则无疑就是陈嘉庚了。
陈嘉庚不是学者,是商人,更确切些,是南洋的华商。那个时代前后出洋的人很多,有钱的人家多会去西洋;钱少的人家则多会去东洋;唯贫困人家,就才会下南洋去讨生活。而祖居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今厦门市的集美区)的陈家父子,即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于南洋两代为商,期间各种艰苦卓绝,所幸之后终有所成。
然而,却是那个时代的海外华商,于心怀故土、于兴学育才等等,还更表现出了极大的热忱,甚至能以倾所有而为之。其中作为华商领袖的陈嘉庚则更是如此,且不说他为家乡兴建起了从小学、中学、师范、直到专科的一串‘集美学校’,以及之后在南洋建起了数所华语学校;单就这所厦门大学,自1919年学校募款筹建初期,他所认捐的400万银元,已经就是他当时的全部身家了!之后,更又独力维持了学校运转长达16年……后期因全球经济形势低迷,海外华商的生意普遭重创,为了继续维持厦门大学,他甚至开始变卖起了家族资产。



陈嘉庚先生的事迹远不止于此……他还在之后的抗战中,带领南洋华侨各界共赴国难,为祖国筹款捐物,其数额之巨叹为观止!当时应国内之请,他还于海外代为招募了3200余位华侨机工(包括司机、及汽修工等)回国服务。这些技工于祖国最危难的时候,拼死在那条抗战的生命线
· 滇缅公路上,为这个国家撑起着永不屈服的尊严……等等等等等等。
陈嘉庚先生在当年的侨界并不是最有钱的,也不是身份最显赫的。但他所表现出的那份赤忱,那份忠义,却明明地铺张着一派世间少有的凛然大气,足以令我辈敬仰!
有时候在想,世上总有些人,好像专就是为奉献而生的。他们的奉献开始后就再没有停下来了,且越做就越觉得有事做,终就成了一种习惯;终就成全了一生的不世之功。这些人就好像是
神特意在世间放置的一条通道,
神藉他们将一切的财富、公义、良善、智慧等等倾泻于世,却又完全无需考虑通道会因私欲或贪婪而被堵塞。于是,世上就才出现了这些堪称‘圣洁’的楷模,永远照亮着人类文明的前路……(总会有人效仿他们的!)





行至渡轮码头,鼓浪屿已就在可见的鹭江对面了。鹭江仅宽约600米余,因此鼓浪屿该是厦门岛的一座离岛(即指主体区域周边的岛屿)。厦门的轮渡码头有好几个,各把人送往不同的地方,但因为就这个轮渡码头使用的年代最久,所以就才直接用‘渡轮码头’做了地名。
轮渡五分钟即可抵达对岸的鼓浪屿……说是鼓浪屿的面积只有不到两平方公里,这么大点儿的地方被当作景区,当然就不可能再见有机动车了。当然,对脚力就也是个不小的考验!
而糟糕的是,网上长久以来,一直就都在控诉鼓浪屿这这这、那那那的各种不尽人意。比如,说岛上凡能临街开门的地方已经就全部都是店了,而且店里经营的内容皆为全国一统,并不见有什么真的特色……完全就是把别处古镇、古街的模式原样拷贝过来了,等等等等。因此就也不用指望什么惊喜了。




鼓浪屿之闻名,说白了就也跟福州的仓山区一样,屿内遍布着曾经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十多个国家不同造型的建筑。而它们的源起、发展、至最终规模成型,其过程也基本就都跟仓山区一样,皆为曾经国运使然。【见 
而又不得不说,曾经屿上居家非富则贵,于是人们为宜居,建设家园、且爱护家园便也就都可谓有心有力。且还不仅如此,大家于精神层面的建设也同样的不遗余力。在曾经的时代,在这种派头的洋房里,钢琴该已为标配、艺术交流该也早已成风尚,所以长久以来直至近代,屿上人家的钢琴拥有率即一直为全国第一;又前后出现过百多位的音乐家、音乐教育家等等。于这么一个指甲盖儿大的小岛而言,这些真堪称奇迹了。




在屿里瞎转悠了两三个小时,期间至少看到过十余对拍婚纱照的;而随时擦肩的,则更九成以上是青少年的小朋友们。他们穿梭在那些所谓的网红店之间,身形靓丽而轻盈,姿态活泼而烂漫,大有‘世界终究是属于他们的’那种朝气……
却还是得实话实说,要不是此刻看着当时亲手拍的这一幅幅照片,好像真就已经有些不大记得这次观光了。只记得当时有好长一段时间,一边在随人流往前走着,一边在低头胡思乱想,还因此追尾撞过人!在想什么呢?——郑成功!
郑成功,中日混血,父亲郑芝龙为泉州南安人,母亲田川氏为九州平户川内浦人。因此,郑成功就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也成了大和民族的民族英雄。照他们的说法是,郑成功是为了帮助中国人才抗击清军的。
得承认的是,郑成功应该还是跟妈妈要更亲一些的。因为他生在日本,也自小跟妈妈长大,且接受着妈妈照日本武士道的理念培养他。而在整个这期间,他跟父亲郑芝龙几乎就很少能见面,因为父亲要长期在海上工作(如果海商
+ 海盗 + 海警 + 海霸……可以算是一份工作的话)。







至晚明,父亲郑芝龙降清后,清军攻克了郑家的老窝南安。母亲田川氏当时正居于南安,为免遭清军羞辱,田川氏在乱中以剖腹的方式自刎身亡。战后,郑成功亲手一点点地清洗了母亲的内脏,回填、缝合后方入殓。期间之悲愤可想而知,却也更坚定了他与清军死磕到底的决心。
郑成功曾经在鼓浪屿的日光岩屯营练兵,前后有约四年之久。期间他联络各方,数度与清军鏖战,但终因种种缘故难以功成。虽如此,却因之后大败荷兰人收复了台湾,始终有效地控制住了整个太平洋的海权。——即无论哪个国家的什么船只,就都得要先缴费买了郑家的标旗来插在船上后,才能在太平洋上航行。
却令人唏嘘的是,曾经那般威武的海权,仅两百年后,就因着第一次鸦片战争而丢失殆尽了!后还更让列强们在曾经民族英雄屯兵的鼓浪屿上建起了租界。







《圣经》:
(以下也是智慧人的箴言):对恶人说:‘你是义人’的,这人万民必咒诅,列邦必憎恶。
颠倒黑白,混乱纲常,就是扰乱社会秩序、败坏公序良俗。行这等事的人,必人
神共愤,迟早会遭报应。让他们暂时得逞吧,或许只是他们的极痛点还未最终成形。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