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走遍中国----安徽—黄山市--黟县--宏村(下)

标签:
走遍中国安徽皖南宏村《圣经》 |



2012年3月30日
礼拜五
雨
昨天来时只雨丝,后直到天黑雨也没有正经落下来,却是夜里大起来了,屋顶上骤雨的噼啪声均速到催人眠。早晨醒来时,雨声还在,却是明显小了。起来洗漱后晨祷,然后出来厅堂找热水喝,发现堂屋里不见人,院子里也不见人,而屋门、院门却都大开着。
之后,看门口的架子上随意地扔着一堆伞,就拣了一把顺眼的出门了。客栈的位置有点偏,每次出去都能顺利地找回来完全是因为宏村小,逆着出来时的方向往回走,转着转着就总能找回来。但是,如果出门不打算问路,又想直线从客栈去到村子中心的月沼、村头的南湖、或街上,就得全凭运气了。



运气并不很好,东一下、西一下的在巷子里瞎转了好一会儿;之后运气就又好了点,在终于走出巷子,走上大街的那个巷口,竟然碰到一家没挂招牌的烧饼铺子,而且一下就嗅出了自其间溢出的梅干菜和腊肉的焦香。这是绝对不容忽视的,何况本来就也在找早餐店。
烧饼铺里就只卖烧饼,你买了好走的那种。铺子门口有张桌子,桌子上有个盛烧饼的竹匾,里面却空着,因为每有烧饼新鲜出炉马上就会给人买走。但铺子门口却并不很多人,总就那么三两个,而且还都是本地人,他们有一句没一句的跟铺子里的人扯着闲话,之后烧饼出炉拿了就走。
铺子里的组合该是一对母子,四十多岁的母亲和二十岁出头的儿子(不太能接受是其他关系),母亲负责制面胚,儿子负责在炉子上烤。整个铺子除了一盏30瓦的小灯泡,再不见有任何电器,——主要是想说他们没有电烤箱,所以效率低,只三两个人就能堵住门口。而且整个铺子也再不见有文字,除了桌上的那个空竹匾前一块纸板儿上写的:四元一个。
先只买了一个,而且就站在铺子门口吃,边吃边看他们在里面作……倒也不难,全就好像北方家常葱花饼的作法:先把梅菜碎和腊肉粒揉到面胚里,然后擀成饼状,然后在刷了油的大煎锅里把两面煎黄,——然后,就才有一道特殊的工序:把已经煎熟了的饼,靠在一个特制的烤炉边沿,让两面直接碰一下火。如此,一方面为要烤干之前煎饼的时候面上沾的油,好让饼更酥脆;再一方面,该是为要把饼里已经煎熟了的梅菜和腊肉,更给逼出焦香来。后面这道工序顶多一分钟,烧饼的香型却从此升华……



昨天的整个下午都只呆在村里了,此刻却想到村外田间去看一眼油菜花。沿村里的那条主街一路往西,过河出村。后沿一条乡间的小道往南,——就发现,离油菜花田愈发的远了(全是不问路的后果)。于是决定干脆将错就错,就那么一路走下去,反正宏村始终在身边,再怎么绕最后该也能另外找到回村途径。
开始往南走的时候没什么。后转上了那条西南而东北向的省道,再往前,走着走着突然就被视野里的景致惊呆了!哦,所谓美丽的错误,原来真有这种事……
那一刻,宏村和油菜花田,被省道一边一类地分割了……宏村里,白墙黛瓦,柳岸南湖;花田里,油菜花长势正旺,被清雨洗去了浮尘的黄花们鲜艳茁壮,迸发出勃勃生机;且田间不断有阵阵花香,合着春泥淡淡的苦腥扑面;而那条灰亮的、几乎笔直的省道尽情地舒展开去,直伸向了那浓云密布的天下,被雨雾笼罩了的远山;——而此刻,那被倾覆了浓翠的重重远山,正被云雾扰得若隐若现,层峦叠嶂已然被遁去了棱角,圆润到全仿佛虚幻了……于是,真正就显出了一幅水墨皖南的画境。
而更动人是,那村与花田,那山与云雾,各样地纠缠了、互相地造就了,自此就从天到地莫名地腾起了阵阵紫气;那紫气或聚或散,飘渺弥漫开来,该是就吉祥了那整个大地罢!
据说,皖南地区一年中会下半年雨,尤其是春夏时节。感觉,届时能在村里村外地到处转转,被洗心的可能就都会有。







后自南门回村……宏村,背靠雷岗山,傍依浥溪河,天然的一块风水宝地。村前的南湖虽为人工,却绝对有着锦上添花的功用。南湖湖畔遍植了垂柳、红梅,每初春,垂柳吐新、红梅争艳时,新绿浓红倒影湖中,又被试春的群鸭搅了像,平添了多少春趣。
而当湖面平静、水天浑然时,天上的流云、远处的山色、又湖边黑白相间的徽派民宅等等,一律倒影湖面,
即可呈现出一幅柳梅框边,云天留白,山影民宅清晰,浮光掠影的灵动画面,真正生动、柔美的紧。
过画桥,经南湖书院,就又开始钻宏村的巷子……
皖南多竹,所以皖人家中什物亦多竹器。因此,篾业虽已远不如前却就也不见绝,宏村里就不乏几家专门的竹器店,其中一家即在月沼西边的一个巷口。那家店很小,小到三几个顾客同时进店后,原本正在做事的女掌柜就得退出来让人家能转身。所以,掌柜就在店门外的一侧支了个货架,把一些售卖的如竹碗、竹罐、竹杯等等,统都给码在了那里。
这些竹碗、竹罐、竹杯等等都是用新鲜竹料制作的,式样简单质朴、憨拙可人;那些去了外皮的白色竹胎上,还都隐隐地泛着青嫩;拿起来嗅一下,也还都能嗅到新竹淡淡的清香……全就好像一件件有生命的悦人活体。
——但好多北方人不知道,这种新鲜竹料的制品,除非买回去后每天使用或把玩,否则可能很快就会发霉、生虫或爆裂。因为新鲜竹料里多水分,没有被用高温、或用油用药杀青过,时间一久肯定就会出现这类问题。不过,好在这等竹器的价格极便宜,该摆明就是给没见过的人们尝鲜的。
从竹器店经过时,见女掌柜正坐在店门口刻两片竹书签,就站着看了一会儿。她身边架着个大竹匾,里边摆着些竹梳、竹镜盒之类的小玩意儿;竹书签倒也有几片,却都并不中意,偏就只看上了她手里正在刻的两片。
怕刻刀会伤了女掌柜的手指,就一直没言语;而她也一直只凝神静气在手里的活儿上,不言语。期间偶尔抬头,也只是一笑……这就才问她,手上的什么时候能刻好?她说得午后了。就直接放下30元,继续去了别处。







穿出那条巷子会来到一个小广场,广场边上有一家‘月塘客栈’。客栈门前的一侧,依院墙有好几株成年的桃树,时节正好,淡粉色的桃花布满枝头,正华丽着那客栈门前、以及那整个小广场。而雨天难免落花,又给风吹了,花瓣四散,更就铺妆了小广场的地面。却是在那样的桃树下、墙根里,又正满了在打着伞写生的文艺青年。
——于是,那样阴雨的天,那样被白墙黛瓦的古宅围起的小广场,那样被花瓣铺就了的地面,那样淡雅的花树,以及偶尔身着老式便装、佝偻着背缓缓走过的村民……就把文艺青年们衬得更显文艺了,甚至就都有了些老民国的调调。
斜穿过小广场,就又来到了村里那条东西向的主街上。所谓主街,就是可以两辆摩托车从容相向,且街道两边都有店铺的意思。这是村里唯一的一条正经街道,人流如梭倒也正常,却是两边的店铺里并不很显得热闹。因为这些店铺多是本地人开的,主要的受众也是街面上可见的八成以上的村民,所以店铺里卖的商品多也只是些日常的生活用品,并没有什么奇巧玩意儿。
然后,就又看到了早上应付过早餐的那家没挂招牌的烧饼铺。再就被那梅菜、腊肉的焦香吸引,就又去站在铺子门口吃了一个,后再买一个吃着走开。只是这次不再为看他们烧饼的作法,只为要新鲜出炉的。于是,把午餐就也那么站着给打发了。







在客栈掌柜家,吃了两顿一模一样的晚饭:石耳炒蛋,鲜笋炒腊肉和随便一道时令鲜蔬。肉质厚实的石耳,小巧的土鸡蛋,新鲜的春笋,经年的腊肉,以及现摘回来的绿叶菜,真正就是肉有肉味、菜有菜味的鲜美;真正就是落箸即满口留香,足能把眼泪都给感动出来。
皖地中部有淮河,淮河不但划分了中国南、北;也划分了中国‘米’‘面’两食区。于是,皖南、皖北的饮食习惯就大不相同了,皖北重面食,皖南重米食;皖北人的口味重、且可以吃辣,皖南人则喜欢清淡、喜欢原汁原味。但客栈掌柜家好像又并不遵守这个原则,每次炒菜总会下很重的油、勾很浓的芡。
晚饭后,照常回房间去写日记,查经。后出来讨水喝时,竟发现堂屋里坐了一屋子人,掌柜夫妇在跟两个女邻居聊天,而他们的女儿则身边围了一堆小孩,在看她拿手机打游戏。——而此刻的女儿,是坐在一只好像给小孩子洗浴用的‘木盆’上的。
回房间过了一会儿再出来,女邻居和孩子们就都已经离开了。女儿仍在打游戏,却去一边坐了,——而此刻的那只‘木盆’上,竟然对面坐着掌柜夫妇俩……在那里一边打着瞌睡、一边聊着天、一边看着电视。终于勾起好奇心,就走到近前去看……
那木盆高约一米,长约一米余,椭圆形盆口,以下略微收窄;盆内刚好椅凳高度的位置,两边各有座板儿,可容两个成年人不打不闹地对坐;而他们的脚下是一个用铁线织的隔网,隔网下,则藏着一只炭火微红的火盆……原来,这竟是一个取暖用的木火盆。





后就听掌柜说:没见过是吧……皖南山区的冬、春两季极湿寒,那种寒冷可能还更虐于北方的干冷。从前没有电,一味用火盆开支又太大,于是人们就想到了这个办法。最初只是为给孩子用,大人可以抗一下冷,小孩子可受不了。
:专给孩子用的是锥桶形的,上小下大,齐孩子胸的高度。这样,孩子呆在里面就可以既安全又暖和了,而大人就可以放心去做事了。那么,既然有了这样的模型,举一反三总是不困难的,于是之后,渐渐就有了专拿来烘衣服的烘桶、单人用的圆座桶、双人用的椭圆桶等等。
:过去用这些东西是没办法,但之后祖祖辈辈的用下来,现在好像就又不习惯用其它的了……
掌柜那么给说叨的时候,他家那只杂色的大灰猫贴着火盆底部最暖和的外壁,也一直在听。感觉处在这么舒服的状态里,多半该就不会有蹿出去捉老鼠的打算了。

《圣经》:
(所罗门的箴言):酒能使人亵慢,浓酒使人喧嚷;凡因酒错误的,就无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