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走遍中国----山西--晋中--平遥古城--雷履泰

标签:
走遍中国平遥古城山西票号雷履泰《圣经》 |



自县衙出来后,过马路到对面,穿经一条叫‘照壁南街’的小巷,很快就来到了上西门街。这里有山西票号的鼻祖
· 雷履泰的故居。故居建于清 ·
道光年间,迄今已近200年了。
‘票号鼻祖’,那该是民族金融家祖师爷的地位了,有所大宅子还不正常吗?何况所谓的大宅子,其实就只是个各带跨院的两进院而已,占地并不多广大,门脸儿也并见多显眼。整个故居坐北向南,以下筑着高高的台基,说是总体结构布局呈‘轿杆式’,且里院略高于外院,此一说为要暗合‘前低后高,世出英豪’;又一说仅就为要采光、排水便利,并无他求。领会全看各人。
既如此,想要看泼天富贵的,显然就不必指望了。那就单只了解一下平遥民间的晋文化、和被这种文化浸出来的‘雷履泰’这位奇人吧。(实话说,想在这里看到些东西,最好是提前做点功课,否则真可能就会连门票钱都看不回来。人家门口的简介牌上也写的明白:……文化内涵丰富……蕴含哲理……意思就是,您与内涵和哲理有没有互通能力?)




故居前后两院的面积都不很大,感觉就仅够用的意思。两院的基本布局相当,都是中堂屋,又东、西两厢各有一门三间的一组厢房。不同是,前院正房为会客的‘过道厅’,后院正房则是主人生活起居的地方;前院厢房为家政、理事之用,后院厢房则为主家眷之用,所以后院比前院要略深些。这就是整个宅院的最前面,还有一个专门逢年过节用来宴客的南厅。
所谓‘过道厅’,就是前后有门可做过道的厅堂。但平常多只做厅堂,所谓过道,那得经主人家邀请。厅堂内靠后的正中会设一道仪门,仪门日常关着,门上嵌屏板(也有挂书画的),如此就隔绝了前后院互扰。仪门前会置一张几乎与仪门等宽的条几,条几上会摆一具座钟(最初应该是一方桌屏),一对花瓶和一面镜子等。寓意:宁静致远,终身平静(钟声,瓶,镜)。
而条几前会设一桌两椅,有客到访时,请客西座,寓意‘稀客’;主人东座相陪,寓意‘东主’。主客言语时并不对视,只各自目光侧向45°角,且下望。寓意:在您面前惶恐,不敢正视,只求许以望‘足下’。(老祖宗真是太能琢磨了)


后院的正房,即为雷履泰曾经生活起居过的寝室和书房(依传统,正房也本该就是给长辈住的)。其它没什么,却是书房里的那把交椅看着顺眼,做工精致,且线条流畅。
正房是一栋两层的小楼,上下各面阔三间,且都带有前廊。楼下为当地惯有的窑洞形式,看来晋人确实留恋它的冬暖夏凉,且看着也有味道;而楼上则就是正常的砖木结构了,直至楼顶上双坡盖瓦。却是楼顶上檐角的装饰,以下枋柱间的雀替,廊上的挂落,及至左右楼梯扶手立柱上的石雕、护栏板上的石刻等等尽都整齐,此楼就不可小觑了。何况楼上有匾,上书‘晋元楼’。
总之,整院建筑貌似朴实无华,却处处透着用料考究,用工精细,用心良苦。建筑迄今已愈近200年,其间各部构件却已然坚固实用,可见材质之不寻常;又这些无论木作、石质、砖制构件上繁琐的雕工刻艺,细看总该就能掂出些分量;而统统这些,明摆都是要花大价钱才能成就的,却又并不明显地张扬……可见晋人之闷骚隐忍,又坚心想要福荫子孙。







雷履泰(1770年—1849年),平遥本地人,金融泰斗、山西票号的创始人。其生平最初的部分民间传说的过于邪乎了,却又无怪乎就是全无缘故、又全无逻辑的天授神机后,一代牛人横空出世的套路,听过‘呵呵’即可。而唯一可信的是,这个人应该从小就很聪明,且对数字敏感,而且还做事认真用心,肯动脑筋,又善于观察分析。
其实上述这些每个人都能做到,但却没几个人愿意去做;而能做的到位、且又惯如此行的,则就更少。于是,有人就因此成为了传奇。
细看雷履泰‘创始’票号的过程,总有这么一种感觉,他好像并没有‘发明’什么,仅就是各种地整合了一下从前故有的金融业务,填补了些其中的漏洞后,就极到位的努力推行开来了。就拿票号的主营业务‘汇兑’来说,唐代有‘飞钱’,宋代有‘交子’,之后的民间,各商号内部也一直都有在进行异地汇兑,这并不需要‘再发明’。但这项业务的业务范围,却长久以来从不见扩张,更不见有‘汇通天下’的迹象。
——因此,被雷履泰关注到,就才显出了他的不凡。而且,行事认真、且善于思考的人,一旦对什么事情开始上心,该也就是要出故事的时候了。
之后,雷履泰通过各种地推研计算,就历代商业汇兑业务总结罗列出了种种利弊。后即趋利避害,集采众长,优化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新规则,并就依此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专营’异地汇兑业务的金融机构——日昇昌票号。后更拓展出了存款、放贷等业务,使显出近代银行业形制的雏形。




雷履泰的精明过人,真也是令人匪夷所思!举一例,时至今日,银行柜上每面对支票业务,都是紧张兮兮的。因为假票、废票、冒领等等的事件时有发生,令防不胜防。但在雷履泰的时代,由他制定的一系列防伪措施,竟能累半个多世纪,几乎不出任何差错……有这样的CEO,日昇昌票号该想不辉煌都难了。
金融于从前的皇权统治有利有弊,它能促进商业发展、活跃市场,但因此做大的财团就也可能会卡皇权的脖子。为防不测,最简单有效的预防手段,当然就是凡事不许做了,——民间如何无关紧要,关键是皇权是安全的。所以,票号业务想要畅通无阻,就必得打通这个关节。
而对政商互惠的认识,也非雷履泰之发现,古往商贾早有传承。而且,世上最高端的一次投资合作也就在晋商,即晋人木材商武士貜出巨资助李渊父子造反……其后收益果然了得,不仅本人被封‘国公’,女儿之后还差点把人家李唐王朝,变成娘家的‘武周王朝’。
雷履泰倒是没想搞那么大,但他的动静也不小……雷履泰终身服务于对其有知遇之恩的东主李大全家族,李家在北京有商号,传说雷履泰在那里管事的时候,曾用一只价值200两银子的百灵鸟,搞定了当时还是太子的旻宁(即后来的道光皇帝)……因此,之后有了面圣的机会,且获准帮助国家私下里放贷获利,以充国库;后又开始帮助朝廷进行内部的异地汇兑,因此大大降低了朝廷在这方面的运营成本,且提高了各部的运作效率。
后正是因为有这些合作的先例,让朝廷看到了此项业务利国利民的一面,所以就才会有之后‘日昇昌’们发展的高歌猛进。‘百灵鸟’之说可不可信不知道,但若没有朝廷的首肯(至少是默许),票号业务可以汇通天下是绝没有可能的。那么,一个平民出身的雷履泰能搞定朝廷,这得具有何等超凡的运作能力?!





还有一点耐人寻味……就是在雷履泰的时代,晋商中已成型了‘东伙合作制’。所谓‘东伙合作制’,就是资方(财东)与实际经营人(伙计)之间,已然明确了彼此的身份认定,责任认定,以及利益分配认定等等的制度。
财东未必有经商的能力,而有经商能力的人,常又未必有平台或资金能以施展才能(这就是那些读过MBA的人也照样得去找工作的原因),这个道理早早就被务实的晋商认可了。因此,大家就非常从容体面的两可了职业经理人的存在,并就因此协商出了相关的‘东伙合作制’。制度里明确了‘财东不得随意过问经营事务’、‘资本所有权与商号经营权必须两权分离’等等的条款,充分保障了经营者的经营行为独立。
——而反观现如今的许多家族商企,好像又都没有了从前的那种气度。是时下人还不及前人明白了吗?不明白永远只是时势造英雄,也不明白赢得一时却不可能复制一世,等等。这就是让人感觉耐人寻味的地方了……
‘东伙合作制’也不是雷履泰发明的,但却也有他参与完善的痕迹。即是他提出的‘三爷不用’,就是‘少爷、姑爷、舅爷’不得参与学习商业经营。其中缘故微妙值得深思,但结果就是彻底断了财东们参与经营的念想,坚决维护了‘东伙合作制’,并更有效的为经营者知人善任奠定了基础。
晚年,雷履泰在弥留之际,没有向财东举荐自己的儿子继任大掌柜之职,而是竭力推荐了二掌柜之子。唯才是举,忠心托付,突现了雷履泰一生的职业操守,也尽显了晋文化于晋人的品格养成。


《圣经》:
(所罗门的箴言):怜悯贫穷的,就是借给 耶和华(神);他的善行,
耶和华(神)必偿还。
这就是基督徒乐善好施的原因。而且,我们也都不断地见证这些;而且,
神的偿还也总是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